這就是本文要關註的——士紳。
先簡單介紹壹下士紳的來歷。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選官就壹直以檢點制進行。要被考察進入仕途,這個前提是妳必須熟讀儒家經典。但在當時,沒有印刷術和造紙術,平民百姓很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學術被少數人壟斷。這些有學問、有知識、有書籍的家庭,把學問和書籍壹代代傳下來,從而形成了“千古經學”。由於他們的學術知識,這些家庭的成員自然有資格成為官員。這樣,“經學”就轉化成了“官臣”。當時官家大門外有兩根柱子,左邊的壹根叫“閥門”,右邊的壹根叫“讀書”,用來張貼作品。後人把世代為官的人稱為“閥讀書”、“門閥世家”、“士紳”。
這樣,士紳階層就形成了。
士紳階層的發展與繁榮。
劉秀依靠豪族建立了東漢政權。當時士紳不分南北東西,大家都為漢朝的建設出力。但是這些強大的地主在東漢時期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政治上掌握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並土地,管理莊園,逐漸割據,逐漸成為貴族家庭。東漢末年,壹些士子開始形成。其中河內的司馬家更是被稱為千年世家。這些人都是大地主,而且身居高位,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是文人的領袖。
直到漢末天下大亂,漢朝分裂為魏、蜀、吳。三國的曹操、孫權也是依靠士紳的力量建立政權,劉備也是依靠益州士紳支撐。最終司馬家,北方富家,高人壹等。三代從曹家取魏,定蜀吳。
這時,士紳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爬上權力的中心,到達人生的巔峰。
西晉時,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司馬越,手握大權,走向了生命的盡頭。而他的支持者,以王瑯琊為首的士紳,卻帶著人口和歌聲過了長江。
這些人包括王瑯琊、謝忱君、淩、龍康桓。他們掌握了東晉的壹切。
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只要生下來,就能保證壹輩子的溫飽。壹旦他長大了,就可以做官了,這輩子肯定有個正部級的位置等著他。
經濟上,他們封山育林。這片土地上的農田、湖泊、動物、人口都是家族的私有產物,與國家無關。這就是江南士紳。東晉就是這些江南士紳建立起來的。
當時,士紳及其統治達到了頂峰。所以也有“王與馬,* * *天下”的說法。由於貴族的力量。皇帝必須依靠士紳的支持。士族的權力與皇權並存,甚至壹度超越皇權。
有句話叫繁華必衰。到劉裕建立南宋時,仍然依靠士族,但不像東晉那樣受士族控制。他稱帝後重用寒門,在壹定程度上遏制了世家大族壹統朝政的局面。當時士紳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但是軍權無法掌握。不要看劉裕,他是軍方出身,他怎能容忍軍方大權掌握。
士紳的衰落有了跡象。
第壹個轉折點出現在梁代的壹個政治事件——侯景之亂。
侯景,出生於塞外鮮卑部落,是壹個桀部落。原來是北齊高歡手下的壹個將軍。後來,他向梁武帝投降。他認為自己對南朝有很大貢獻,對梁武帝提出了很多要求。梁武帝的大部分也令他滿意。後來,侯景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要求娶江南名門王、謝兩位女子為妻。但他當時並不知道家庭關系有多嚴重。梁武帝,即使妳是壹國之君,也不敢幫助侯景,因為怕得罪名門望族。梁武帝溫和地告訴侯景。
“王,謝的手下高不連。妳可以在朱和張的帶領下參觀。”
這意味著王謝的兩個家庭對妳來說太高了。妳可以試試朱和張。這句話深深傷害了侯景的自尊心。為此,他義憤填膺地說:“我要把吳的孩子配成奴隸。”就是他想將來把江南女子送去當兵當奴隸。不久,他發動叛亂,入侵梁朝都城建康。餓死梁武帝·蕭炎。
其叛軍“殺掠兵士,交屍堵路。”富家子弟,肆意剝衣,妻妾子女,悉入軍營。“王和謝家的燕子終於可以飛到尋常百姓家了。
侯景之亂不僅從肉體上消滅了壹部分士族,更重要的是引發了壹系列戰爭,徹底瓦解了南朝士族賴以生存的人脈網絡。因此,當陳霸先重組南方帝國時,寺廟上方的貴族很少,甚至裝飾寺廟的功能也被新皇帝視為負擔。就這樣,傳統宗族的根被連根拔起。雖然這棵大樹不會馬上枯萎。
說完了南朝的火葬。然後看北方士族。
“八王之亂”時,不屬於司馬越陣營的北門留在了家鄉。包括: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呂氏、太原王石、河東史培、滎陽鄭氏、昭君李氏等。這是山東閘閥。前趙、後趙、前秦、前燕,大多閉關自守,恥於為胡人效力,仍盼著北上。
直到拓跋從草原而來,建立北魏。他們這才意識到,朝廷很難收復中原,因為北方大局已定。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相繼為官,用自己的才能改造和治理這片土地。這時,代表人物是清河崔氏的崔浩。山東門閥,在沈寂了百年之後,在北魏取得了大發展。孝文帝時期,為籠絡漢人入主中原,對漢人高姓大加褒揚:“朱未(孝文帝)亞中門家族,由範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太元四姓共升。”
此後,北魏又分為東魏、西魏,以及北齊和北周。分別以高歡和宇文泰為組長。山東門閥在北齊工作,成為政權支柱之壹。趙的甚至成了北齊開國皇帝的皇後。
宇文泰,壹個偏僻破敗的關中城市,通過政府軍事系統整合了吳川兵和漢豪強。由八位“柱國將軍”率領。其中、杜、、侯為鮮卑人,、趙貴、於禁為漢人。漢族士族有:河東裴氏、弘農楊氏、敦煌令狐氏、關中韋氏等。
“八柱國”及其下屬、親屬為“關隴貴族”。“關隴貴族”通過荒涼的西北,奠定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輝煌。通過官兵制度、租佃制等制度改革,宇文泰逐漸強大起來。最後在北周皇帝宇文雍時期,北齊滅亡,北方重新統壹。隋文帝篡位稱帝。隋朝建立後,陳楠於589年被滅。天下統壹,地位最高的當然是開國元勛“冠龍集團”。“山東門閥”是亡國的主體,屬於被鎮壓的對象,最後享受三百年前吳國的待遇。
總結壹下:按照朝代順序,北方士紳先為北魏效力,然後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再由北齊取代東魏。山東士紳為北齊效力,北周取代西魏,關隴貴族為北周效力。
在中國有近200年歷史的北關龍軍貴族團隆重登場。
在其支持下,先後建立了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獨壹無二的奇跡,把中國推向了壹個新的歷史高峰。這個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發源於代北吳川,初建於關中,發源於西魏巴蜀國,當時正處於鼎盛時期。比較著名的有:北周文帝,李淵的祖父,瓦崗軍首領的曾祖父李弼,隋文帝的嶽父、李淵的祖父杜。
隋唐時期,五姓七族士族逐漸形成。即隴西李、昭君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呂氏、滎陽鄭、太原王。皇室中有壹位公主,想嫁入五姓七族,卻因胡族而被拒。似乎在他們眼裏,只有五姓七宗才是最高貴的。不重視皇權,就要受到懲罰。不,懲罰很快就會到來。
第二個轉折點是隋朝、初唐和吳周的壹系列鎮壓。
當貴族勢力開始威脅皇權時,君主就會開始破壞門閥。
隋朝兩個皇帝的做法:
隋文帝廢九品,楊光興科舉,突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官員來源,為大量出身低微的平民地主和知識分子提供參政機會;科舉制度將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在壹起,也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可見,科舉考試不僅給了底層人民榮耀和夢想,也展示了每時每刻隱藏在帝王心中的邪氣。
到了唐代,為了打壓士族,唐太宗甚至重修《宗譜》,將宗室列為壹等,再將皇後的外戚石定位為二等,也就是下壹個大家族,意圖削弱五姓七宗對民眾的影響。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編宗譜,山東士族崔氏仍居首位。唐太宗看了之後很不滿意。他指出山東士紳“代代衰無冠”,靠聯姻賺錢。“不知道世界上什麽重要?”他命高士廉等人重刊,並指示“不必討論以前的代數,只以今天的官銜為等級”。
新修訂的《宗族年譜》“凡有二百九十三姓者,有壹千六百五十壹家”基本落實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崔氏降為第三。
唐高宗和武則天修改了姓氏的記載,說:“各按其等級分類,即按當時官階的高低,把軍事功績分為五類的人,都進入士行列。這些政府擴大士紳範圍的行為都起到了削弱舊士紳地位的作用。
武則天時期,她進行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抨擊門閥。武則天當上皇後後,反對她當皇後的孫昌無極和褚遂良被逐出宮廷。對武則天來說,是把這些關龍集團及其追隨者趕出政治舞臺的榜樣,標誌著關龍集團自北周以來壹個多世紀的統治結束。
她大力支持平民,從平民地主那裏收集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隨著科舉考試的發展,大量的布衣平民湧入朝鮮做官,給這些貴族家庭的子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經歷了隋唐幾代君主和武則天的打壓,冠龍集團再也無法隨意改朝換代,只能在唐朝的體制中生存。
然而,到了唐中後期,宗族勢力再度崛起。但感覺像是曇花壹現。轉眼間,已是唐朝末年。
第三個轉折點,黃巢起義,徹底摧毀了士紳門閥。
黃巢,史書對他評價不高,因為他太殘忍了,殺人成魔。有食人的記載,可見罪行之可怕。
也許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因為他的殘暴,所以我們才會濫殺無辜,李玟人、王公貴族都是他殺戮的目標,史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其下屬“殺人滿街,巢穴不可禁”,唐朝宗室中留在長安的人少之又少,唐朝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福琴吟》雲:“華軒繡轂皆銷盡,無首朱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白骨滿。”他們還沒收了富家的財產,所謂“淘東西”,所有的宮殿都是赤腳行走。
黃巢之後,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又出現了,這些士紳沒有了保障。就算是黃巢手下幸存的那幾個,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很難生存。到了宋朝,基本沒有士紳的幹涉,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