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代青銅器:夏代是我國青銅器藝術的初創時期,有關文獻裏多有提及夏代的銅器.
2、商代青銅器:商代青銅器藝術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階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條峻深勁利.商代後期的青銅器因為大量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稱為殷墟期青銅器.殷墟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發展的第壹個高峰期.墟期的青銅器有兩個顯著特點:壹個是酒器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增多;壹個是流行 饕餮 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鹿紋、牛頭紋、鳳紋、蟬紋、人面紋等奇異的動物紋樣.各種紋樣的交互組合形成了,商代後期代青銅器獰歷之美的時代風格.殷墟期的青銅器總體風格為:造型凝重雄渾,紋飾繁麗深沈.
3、西周青銅器:西周青銅器的風格由奇詭轉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銅器酒器減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後期紋已不多見,帶狀花紋增加,流行顧首的菱紋、鳳鳥紋以及竊曲紋、重環紋等幾何紋樣.長篇銘文是這是青銅禮器的重要特點.春秋早期青銅器形制和組合與西周晚期基本相同,紋飾也沿襲西周的特點.春秋中期以後的青銅器以蟠螭紋的流行為標誌.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青銅器紋飾發展成浮雕狀,繁復的鏤空花紋則達到了東周時期青銅器制作的頂峰.到了戰國中晚期,許多銅器都變成素面的,而且服禦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主要特點是:
①列國器物大量出現.當時王室衰微而諸侯、大夫及家臣勢力不斷壯大的形勢相吻合.
②地域風格的形成.大體上呈現以三晉為中心的中原、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東南方等幾處少數民族區域也各有其獨特風格.
③各地區之間逐漸交流.例如吳越地區流行的細線雲雷紋在楚地也時有發現,而原先用於北方的帶鉤也傳播到了南方,從物質文化角度反映出東周時期走向統壹的歷史趨勢.
④鑄造技術的長足進步.器物制作方面主要體現在合範法鑄造的高度發達、失蠟法的應用、模印法制範、鑲嵌工藝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處理技術等.
春秋時代對於周天子及其維護者而言是壹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直接結果是新價值觀、新風格、新趣味的不斷確立,藝術新潮的湧動因而成為遍及春秋列國的歷史現象.
戰國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物質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這時的青銅冶鑄業以制造精致靈巧的日用器為主,裝飾手法也愈來愈多姿多彩,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無不技藝精湛.現實生活的場景和圖像,也出現在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中,標誌著青銅器藝術的世俗化.
紋飾與鑄造工藝 :以春秋戰國為代表的青銅器紋飾,時代特點尤為鮮明,從紋飾的內容到形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以接近生活的寫實面貌和比較自由地表現出現實生活中的人間趣味,體現出藝術與現實的密切關系.春秋末期線刻藝術開始萌芽,到了戰國時期,得到空前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金屬細工得到充分發展,錯金銀,嵌紅銅,嵌松石、針刻紅銅,鎏金都是此期出現的新工藝,出土與傳世的器物很多.
這壹時期值得註意的是發明了失蠟法工藝.這是我國匠師的絕技,這種鑄造法首先以蜂蠟做成器物的模型成為蠟模,再用細泥漿在上面反復塗抹,然後加熱燒制,蠟模熔化流出成為空腔,最後澆註銅液.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表面光潔,精密度高.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盤尊”即是用失蠟法鑄造的最精品.
銘文 :有銘文的青銅器減少,且文字簡短,書史性衰退,多記載容積、重量,這與當時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這壹時期無論是兵器上還是其它器物的題銘常有職官名.“物勒工名,以考其誠”是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特點.銘文格式壹般包括器主、作坊的工匠、放置地點、容量、重量等.銘文字體呈現多樣化,文字繁簡並用,南北風格截然不同.中原文字端莊秀美,行款排列較整齊;南方諸國文字筆劃纖細,清新秀麗並在春秋末年出現了以鳥蟲作裝飾的美術字,亦稱“鳥蟲書”,即把文字畫成或加上盤旋曲折的鳥蟲形,風格獨特,多施於兵器上,極難辨認.
夏商到戰國初年,壹千多年的時間,都算是青銅器的鼎盛期,這段時間中國的青銅工藝有最大的發展.
戰國末年開始,整個社會有很大的發展,新材料的運用於發現,慢慢得讓青銅器越來越走下 坡,但工藝上活潑許多,有時會用其他金屬來裝飾點綴,甚至是彩繪,但大量器物的日用化,青銅器逐漸被排擠在外,到東漢末年之後,青銅器的發展幾乎就只剩下銅鏡的舞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