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20世紀以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與西方傳統文學的關系。20世紀以前,西方傳統文學大體經歷了三次浪潮(古希臘、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和19世紀的幾個時期的現實主義文學,但無論哪個時期,文學大體上都與當時社會的主流話語相壹致。例如,19世紀的商業文化精神不僅是社會的主要話語,也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主題。人類進入20世紀後,商業文化無可替代地成為社會的主流話語,而現代主義文學則是在“反抗和異化社會的主流話語”,如小說中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奧地利小說家弗蘭茨·卡夫卡的代表作短篇小說《城堡》就是對西方商業社會主流文化話語的背離和“反叛”。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主義文學是對20世紀以前西方傳統文學的反叛性背離。然而,“人文主義的思想色彩”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主題特征之壹,“人文主義”是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傳統文學壹以貫之的文化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主義文學是對20世紀以前西方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此外,現代主義文學的“強烈批判精神”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以“人的異化”為主要內容的“異化主題”則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學的背離和反叛。從藝術角度看,“主體性、內傾性”和“以醜為美的逆向詩學”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學的背離和反叛,“象征與隱喻的神話模式”在壹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二、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與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關系。20世紀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是“多元的審美形式對商業文化主流話語的排斥和異化”,而現代主義文學也在“對社會主流話語的排斥和異化”,但有些流派不是。比如,未來主義文學反駁“傳統文學壹直對商業文化的滾滾浪潮感到疏離和焦慮”,“為歐洲工業化的大規模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歡欣鼓舞……”。與20世紀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相比,現代主義文學更關註“人”。“對人的中心地位的關註、普遍的危機感、人性的異化和深刻的非理性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美學話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現代主義文學和20世紀西方現實主義文學不是壹回事。然而,無論是現代主義文學還是20世紀西方現實主義文學,在藝術手法上都是“不拘壹格”的,都具有“審美視角內傾”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和西方現實主義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相互融合的趨勢。總之,在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方文學並行的兩個發展方向,不存在背離反叛或繼承發展的問題。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和西方傳統文學不可能做出反叛、背離或繼承發展這樣的二元選擇。
思想上:1。提倡非理性主義。這是現代主義文學區別於傳統文學的壹大特征。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到19世紀和20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歐洲崇尚理性,高舉理性主義的旗幟。現代主義者反其道而行之,否定理性,否定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現代派作家,主要受叔本華、柏格森、尼采等哲學家的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也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影響。二戰後的現代派作家主要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但也受其他唯心主義哲學和心理學的影響。叔本華強調生活的意誌(或者說生活的意誌,生活的意誌)。他認為這種意誌是萬物之源,不受理性的制約。他認為生存的意誌不僅是宇宙的意誌,也是人的意誌。所謂人的意誌,就是“我的意誌”。他宣稱“世界是我的意誌。”這明顯是在宣揚唯我主義。他還認為生命是壹種意誌,是由欲望支配的。欲望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產生痛苦。所以,人的壹生充滿了痛苦,人生只是壹場悲劇。尼采的悲觀主義對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影響。柏格森認為生命沖動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他用神秘的生命沖動衍生出壹切來解釋物種的形成和進化。他公開反對理性主義,認為人類理性不可能認識世界。認為理性是固定的、相對的、外在的東西,不可能把生命沖動認識為運動變化。他否定科學,認為如果科學的概念是理性的,那麽這個概念只是人為的符號,不能反映世界的本質。同時,他宣揚神秘的直覺主義。他稱直覺為“理性的融合”。這是人類的壹種內心體驗,是主客完全合壹的無差別境界。直覺主義否定人的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和實踐;這是壹個真正的主觀的鐵石心腸的學說;柏格森神秘的直覺主義對現代主義文學也有很大影響。尼采熱情宣傳“權力意誌”理論和超人哲學,主張強者統治弱者;在藝術方面,他認為“藝術就是藝術”,“藝術高於壹切”。他的唯我主義和藝術理論也影響了現代主義文學。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反對理性,他強調潛意識的作用。認為藝術作品源於潛意識,是潛意識在作者頭腦中的外化和變形。他的理論對現代主義文學有很大影響。存在主義極力主張先有主觀意識後有客觀存在,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和腐朽思想滲透在現代主義文學的許多作品中。
第二,強調自我表現。現代主義文學不重視環境描寫,而註重人物的主觀世界。現代派作家把個人的內心生活作為作品的重點,非常用心地描寫人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情緒、聯想、幻想、幻覺和微妙的情感變化。現代主義作家經常描寫異化主題。他們認為在顛倒混亂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已經異化為非人。人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本質。他們的創作也變成了“自尋”的文學。他們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卑微畸形的,甚至是生活在社會之外的局外人。
藝術形式:①象征主義。為了探索人物內心的真實,現代派作品著眼於難以直接描述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活動。借助形象,通過隱喻、對比、渲染將觀念還原為感知,將抽象的觀念外化。
②荒謬。現代派作家通過非理性和極度誇張的形式將現實和非現實結合起來,將嚴肅和荒誕結合起來。以戰後計算機產業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把社會結構改造成了壹個龐大而精密的機器,人變成了被機器控制的動物。科學對世界和人的統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殘酷,人不再具有主觀性。科學對人的壓制導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分裂,“荒謬本質上是分裂”。當代人由於科學的異化而對世界和人產生荒誕的體驗。荒誕的形象有壹種特殊的概括力。
③意識流。現代主義作家熱衷於挖掘人的潛意識,大量運用“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的方法來表現人物意識的“自然”流動狀態,努力探索人物心理的復雜性,擴大心理描寫的範圍。意識流手法的目的是深入人的心理活動,表達那種雜亂無章的思想感情,沒有經過仔細的整理和組織,往往顯得松散,雜亂無章,毫無條理。
④意義不確定。因為這壹時期文學所關註的社會規範長期處於混亂狀態,他們覺得對世界的意識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甚至是矛盾的,總是有爭議的。這樣的社會已經不適合明確的定義,所以這壹時期的文學更註重探索那種困惑的多重復合意義。在藝術表現上,他們經常用拼湊、自我矛盾、不連續、模糊等事實與虛構交織的方法來表現這個復雜而不可預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