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九濟中醫》有感(壹):《九濟中醫學習筆記》中的“陰陽盛衰”
《九濟中醫學習筆記》中的陰陽盛衰,是指陰陽對立雙方的增減、升降、進退等運動變化。只有通過陰和的沈浮,壹個事物內部才能達到壹種動態的平衡。這裏要註意兩個概念:壹個是陰陽都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運動的;另壹個是平衡。陰陽也是圍繞著它們之間的壹個平衡點在動,而不是隨便動。以前的研究中經常提到的壹個例子是蹺蹺板。蹺蹺板兩端的重量要基本相等,這樣才有可能保持動態平衡,蹺蹺板才能玩起來。蹺蹺板在玩的過程中是如何升降的?對於蹺蹺板的任何壹邊,引力勢能處於不同的起伏中。如果兩邊壹個叫陽,壹個叫陰。在某些時候,陽可能處於最高的位置(陽本身的重力勢能最大),而陰處於最低的位置(陰本身的重力勢能最小)。過了這壹瞬間,陽的位置開始從高位向低位移動,陽本身的引力勢能從最大變為最小。而陰側的位置開始從低位向高位移動,陰本身的引力勢能從最小值變為最大值。這樣就維持了陰陽的動態平衡,遊戲就停不下來了。在人體氣化方面,在壹定範圍內,氣化與形成之間,氣機升降之間,存在著這種陰陽消長的生理平衡。當人體的這種生理動態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開始發生了。如果在這裏進壹步引申,既然知道了病因,那麽治療也應該從恢復體內的生理平衡開始。以蹺蹺板為例。雙方不平衡,壹方有偏見,遊戲無法繼續下去怎麽辦?第壹:偏側減肥;第二:較輕壹側增重;第三:可以改變支點;第四,綜合運用上述方法;第五:等待其他方法。至於哪種方法最好,雖然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總是以恢復平衡的時間最長、最有效、最省力為標準,治療疾病和藥物也是如此。
讀《九濟中醫》有感(二):《九濟中醫學習筆記》“自學中醫不難”
作者:如閑雲
都說吃五谷雜糧的人不生病,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出生到死亡,無論是誰,無論在哪個階段,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疾病,只是不同的人患的病不同,比如感冒,腹瀉,糖尿病,癌癥這樣的大病,還有人們常說的疑難雜癥,各種疼痛,痘痘,高血壓等等。
其實我覺得人應該關心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為什麽會得這種病。知道了這壹點,才能真正理解什麽是“養生”;此外,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處理這種疾病。所謂“藥三分毒”。如果不能真正了解發病機制,看到發燒就給退熱栓,看到咳嗽就給冰糖雪梨,看到高血壓就給降壓藥。我們只能拆東墻補西墻,身體的“資本”越來越少,越來越差。
其實國內更多的人還是相信中醫的,但說實話,包括我在內的相當壹部分患者認為“好中醫難找”。正是因為我自己病得很重,在四處求醫無果後,我開始自學中醫。時至今日,學了十年了,差不多可以算自己健康了(當然也不能說自己強),所以感覺中醫的大門朝哪個方向開。
有想學中醫的人問我學中醫難嗎?以前覺得挺難的。中醫的難點在於辯證法。有六經、臟腑、八綱等辨證方法。,以及輔助的辯證方法有望聞問等。,這壹切都得靠多年的臨床經驗,絕不是壹般普通人能學會和用的。而且,真的很難學。比如我開始學的《傷寒》,有癥狀,有用途,但是沒有詳細的機理,對於外行人來說不是壹般的難,而且即使把條文背下來,患者的臨床癥狀也遠比書上的復雜,所以更加混亂。
現在跟著九濟中醫界學術小組學習了壹年多,終於覺得中醫不難了,學習上想不犯方向性錯誤都難。
中醫的樸素在於“天人合壹”。根據“氣壹元論”的理論,氣是萬物之源,人存在於自然界,與萬物壹樣,都是同源的。因為每個人出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不同的人都繼承了“氣”的獨特特征,也就是素食者的特征。就像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性,仙人掌喜歡溫暖和陽光卻怕水,荷花只能在水裏生長。但是人的素食特性是不會變的,就像仙人掌不會變成蓮花壹樣,但是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行的,時間是不斷變化的,季節是不斷變化的,人居住的空間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空間的“氣”也是不斷變化的。當人的“氣”與空間的“氣”不能對應時,人與空間相比的“渺小”就決定了人不能適應,於是就成了最初的病。剛開始可能只是壹些小毛病,但是隨著保健和治療不當,小毛病就會改變,“人氣”會越來越弱,更加難以適應自然,所以病情會逐漸加重。
認識到這個根本,無論是學習醫術治病救人,還是作為愛好者指導養生,中醫都成了壹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知天氣,看人不對應的地方,病因病機,癥狀都清楚了,用什麽方法調理當然也就清楚了。
那妳怎麽知道天氣?《九極中醫》壹書中介紹的“九柱”法,以前沒有任何壹個醫學院用過。但這種方法確實能把時空的特征壹壹呈現出來,包括天極,即氣在時空中的狀態,人極,即氣在人體生理中的狀態。同時,這個“氣”除了配備五行之外,還使用了幹支系統所詳述的臟腑,所以如果妳能熟練地掌握九極的內容,妳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清楚地了解病因病機。
這種情況不僅在我們日常的病歷分析練習中呈現,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前段時間,老人閃腰。我記得那是沈的壹天。我聽到消息後說“閃到右腰的可能性最大”,結果真的閃到了右腰。因為申英的肺是金的,而金氣是從右邊下來的,老人平淡的身體應該是金申的時空不足而閃現的。所以稍微調整壹下,老人的腰就不疼了,“行氣通氣,活血化瘀”這種常見的思路根本用不上。而如果妳能更好的學習,提前在飲食上幫助老人,那麽妳就可以確定老人的腰不會閃了。
所以《九濟中醫》不僅是中醫臨床的經典,也是養生不可或缺的。還有哪些醫學書籍可以具體指導養生?“傷寒”是公認的臨床必修科目,但傷寒並未提及如何養生;《黃帝內經》確實有涉及,但只是指出了大的原則,比較模糊,難以適用,也沒有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提出解決辦法。其他醫學書籍也找不到正確的養生方法。到處都是千人壹面的“壹刀切”,很難實現中醫“治未病”的理想狀態。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說點題外話。現在大家都在“養生”,但是按照媒體教的盲目吃這個吃那個真的很可怕。很多人盲目吃不好的東西。我見過壹個膚色黝黑、腎臟明顯水寒的人,他很遲鈍。他天天吃黑木耳“滋腎”,卻不知道黑木耳對腎陽的危害更大,腰彎得像黃土。很明顯,壹個中土大虛的老太太買的是雞內金,卻不知道雞內金是金,耗土,只會導致消化不良。這些現實太可怕了。
不管妳想學什麽,壹開始就要方向正確,抓住事物的本質,所以我覺得九濟中醫學中醫很實用。疾病就像萬花筒。用眼睛看起來很亂,但是拆不了幾個零件。掌握《九濟中醫》必然進入大醫境界,因為它是唯壹壹個融天人合壹的醫學學術體系。
當然,任何學習都要努力。學習九吉中醫,當然要從基礎知識上形成“氣壹元論”的自然觀,掌握陰陽五行的方法論,熟悉藏象的生理病理現象,能夠從幹、支的角度去理解和運用。從壹開始,妳甚至可以為壹些小問題泡腳,敷熱水袋,煮出美味的粥和湯。當妳學習到壹定程度,就不需要擔心自己和家人生病了怎麽辦了!
九濟中醫社區古阿古阿學術室將舉辦“基層診所如何發展”、“經常生病怎麽辦?”》、《自學中醫的捷徑》等系列講座,請關註社區群裏的通知。
《九濟中醫》讀後感(三):讀後感。
人吃五谷雜糧,沒有人永遠不會生病。身體有點小病的時候,即使是外人看來的小病,對自己來說也更難受,更想解決,但無奈的感覺更現實。看病看好醫生是福,看不負責任的醫生只能自認倒黴。如果了解壹些中醫基礎知識,對自己和親人都有好處。這本書不同於傳統的中醫書籍。在原有的中醫基礎上,它會帶我們進入壹個新的世界,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壹些我們從未想過的方面,也可以讓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些慢性病是可以自己慢慢治愈的。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使是從零開始,這本書看起來也毫不費力,通俗易懂,字裏行間的邏輯性很強。每壹章都包含很多知識點,很好。
九極中醫讀後感(四):遇見九極中醫是我莫大的幸運!
作為壹個中醫愛好者,我壹直在業余時間研究中醫,但是沒有頭緒。自從有幸接觸到九濟中醫系列,感覺之前掌握的養生理論大部分都是誤區。這套書可以讓壹個零起步的愛好者,由淺入深,達到壹個專業營養師和中醫的水平。
我用壹句話來形容對該書的評價:是中醫的壹大成功,首開藥食同源之先河。
希望有更多的粉絲和我壹樣的專業醫生來研究九濟中醫,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國粹。
關於九濟中藥的思考(五):九濟中藥值得擁有。
《九集中醫》是壹本中醫基礎書,相當於課本上的中醫基礎理論,但在很多方面與它不同。它以中國古人認為的世界起源——太極為出發點,應用天幹地支和歷法知識解讀人與自然的對應關系,進而通過天地四季的氣團運動規律構建出壹個九極的時空模型,從而進壹步認識和應用人與自然的關系。與教科書上描述的人與自然的對應關系相比,這壹理論更容易理解、理解和應用,比壹般的空談更有說服力和指導性,尤其是在臨床實踐中。
對於藏象,利用幹支關系追根溯源,對藏象的生理功能進行了進壹步的解讀,讓妳明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學習點對點的診療模式,進壹步了解、運用和升華中醫精準醫療的實戰。
所以,它是壹本值得壹讀、壹讀、壹品的好書,它能讓妳迅速升華為實戰。
閱讀《九集中醫》的思考(六):《九集中醫》劄記中的“陰陽轉化”
陰陽轉化是指在壹定條件下,陰可以轉化為陽,楊燦可以轉化為陰。在壹定條件下,妳指的是什麽條件?陰陽原理是極其多變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極寒生熱,極熱生冷...這個條件是“極端”的。
如何理解這個“極”?以水為例。水在零度以下由液態變為固態,零可稱為陰陽轉化過程中的“極”;當水的溫度在100度以上時,沸騰汽化由液態變為氣態,也可稱為陰陽轉化過程中的“極”。
同樣的水,可以有多個“極”。這是什麽意思?陰陽是相對的,“極”也是相對的。既然是相對的,就要設定壹個前提,壹個範圍,壹個對象,然後再討論。前提不固定,就討論陰陽,討論陰陽轉化的條件。我們能討論壹下結果嗎?
九極中醫有句話:“如果說陰陽消長是量變的過程,那麽陰陽轉化就是質變的過程。”壹年到頭,冬天去了春天的至日,夏天去了秋來。從春天到夏天,如果是質變(即前提先定),那麽從立春到谷雨就是壹個量變的過程。還是以四季為例。如果以春天為研究對象,春天的節氣和壹年四季的交替是壹樣的,可以看作是質變。從立春到下雨可以看作是質變,從驚蟄到春分,春天每個節氣的變化都可以看作是質變,每個節氣的15天就是量變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涉及到陰陽,無論是對立、互根、盛衰還是轉化,由於陰陽的相對性,前提都必須預設,在壹定範圍內看待。這個前提對象是壹個整體,只有在這個整體中才能討論陰陽的所有運動表現特征。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我們回到陰陽盛衰(量變和質變)的話題,那麽陰和的盛衰就被看作是壹個事物的內在變化過程。這種內在變化達到壹定程度(“極端”)後,什麽程度(“極端”)?就是改變這個東西整體陰陽屬性的時候(比如冰變成水,水變成氣),這個時候就是陰陽轉化。
讀《九集中醫》有感(七):學習《九集》有感
我壹直在思考壹個問題。據說中醫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對慢性病和疑難雜癥。但在畢業後幾年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換句話說,目前中醫和西醫對這個病的治療結果基本不查,吃中藥也是維持著,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單純的西藥片劑也可以有效,而且吃起來很方便。那麽我壹直喜歡的中醫發展的原因是什麽呢?很久都沒看懂。長期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最後只能“聽天由命”。嚴重的話就對癥,嚴重的話就去醫院。或者只是因為沒有運氣遇到“有經驗的好醫生”。
在學校聽到的醫療不是病好像是個傳說。現在基本上是病人來了就把把脈,然後開始根據經驗開藥。六七十克的藥壹大堆,加上其他的藥,更別說補多少了。“辯證”對這堆藥很有用,錯了就是怪體質之類的理由。
這些問題壹直沒有解決,感覺“開中藥”可能要十幾年。直到我考了助理醫師後問了當時教中醫的老師,才有幸接觸到九濟中醫。當時老師推薦我學了壹個《傷寒論》和壹個九極中醫。初學者學習中醫很容易。當時覺得《傷寒論》是用文言文寫的,不好理解。先來了解壹下九濟中醫。
剛拿到《九濟中醫》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和中醫的基礎理論基本壹樣,沒有講病理。這不是壹點用處都沒有。還有哪些天幹地支看起來像天書而看不懂的?我只是把書放在壹邊壹會兒,根本沒看。
最近才重新拿起書,和九濟群的同學們壹起加入特訓營,重新學習裏面的知識,才發現自己當初是多麽的無知。我們壹定要多讀《九濟中醫》這本書,反復讀。我們讀得越多,它就越微妙。發現應該這樣處理。不是很多藥物放在壹起治療癥狀和證候,而是分析每個患者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從而找到病因。這是治療的根本。往往幾個簡單的藥物就能達到四兩的效果。而且這種“辨證”並不是基於醫生的主觀“經驗”來判斷分析,而是通過對客觀存在的天幹地支九柱事實的分析,這也對應了中醫強調的“天人相應”的理論。
我通常乘汽車暈車。我以前在車上自己忍著。暈車的人壹定也有同感。不過最近通過學習九吉微信官方賬號的知識,我在上車前壹個小時左右用溫鹽水沖了30克大棗,以防暈車。坐在車裏真的很安全,壹點都不惡心。通過這件事,我更加堅定了學習九濟中醫的信心。即使是“對癥”治療,也不是頭痛醫頭,這種方法才是真正的中醫。
妳不需要有太多的理想。至少學好九濟中醫至少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面對壹次普通的感冒,而不是直接去診所開藥輸液。但是妳可以在廚房裏驅寒。最好的藥房是廚房。這才是中醫的真正精髓。
《九集中醫》點評(八):能解釋清楚的中醫書,很少見。
本書從氣的壹元論入手,闡述了中醫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還從實戰的角度提出了九極時空模型作為診療依據,從而達到點對點診療的目的。這是壹個真實的、有理有據的易醫與藥的結合。
藏象我沒詳細看過,但書中描述的臟腑順序和現在的大學教材《中醫基礎理論》明顯不同。為什麽?我猜這就是作者的深意吧。我看完再評論。
另外我覺得最後還有100的基層案例。細節我還沒看到,但是以這樣的實際案例結尾可以證明這本書很自信!
關於九濟中藥的思考(九):九濟中藥值得擁有
《九集中醫》是壹本中醫基礎書,相當於課本上的中醫基礎理論,但在很多方面與它不同。它以中國古人認為的世界起源——太極為出發點,應用天幹地支和歷法知識解讀人與自然的對應關系,進而通過天地四季的氣團運動規律構建出壹個九極的時空模型,從而進壹步認識和應用人與自然的關系。與教科書上描述的人與自然的對應關系相比,這壹理論更容易理解、理解和應用,比壹般的空談更有說服力和指導性,尤其是在臨床實踐中。
對於藏象,利用幹支關系追根溯源,對藏象的生理功能進行了進壹步的解讀,讓妳明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學習點對點的診療模式,進壹步了解、運用和升華中醫精準醫療的實戰。
所以,它是壹本值得壹讀、壹讀、壹品的好書,它能讓妳迅速升華為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