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先生可能會說的是:皇上,妳是炎黃子孫,妳要明眼人。妳不能忘了妳的祖先,忘了妳是漢人。
沒必要根據歷史真相把乾隆殺了算命先生的謠言當真。回答者能說的無非是小說或者影視劇,連野史的資歷都不夠。
蕭聲仙後
首先,清朝的各項制度已經非常完善,皇帝微服私訪基本是不可能的。皇帝雖然權力很大,但“祖宗制度”是不敢違抗的。
其次,這種謠言或民間故事只是利用迷信宣傳的壹種手段。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會有這種“運氣”作為功臣。只是乾隆所在的清朝最近名聲大噪。尤其是七下江南,讓南方人見識壹下“自然之美”,絕對是最大的盛事。所以各種人都會用各種心理去安排各種故事。
最後看了壹些回答者,回答都是關於乾隆下江南時發生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戲說乾隆》裏的橋段。但根據以往的各種傳說,無非是關於“繼續花錢的母親是誰”的爭論。
小說就是小說,不需要歷史依據,尤其是武俠小說。文藝是文藝,歷史是歷史。把文藝當歷史的人都是獨生子女。
在回答“為什麽包拯死後展昭消失了,為什麽展昭壹夜之間消失了,他去了哪裏”等問題時"為什麽康熙朝的太監要在馬謖·拉古被活埋前在她頭上澆石灰?"“康熙死的那天晚上,雍正把康熙的心腹隨從60年給他,是什麽原因?”“包拯壹生忠義,為何含淚殺公孫策?”
即使是正規的歷史劇,也不能算是歷史。其有限的史實也會被作家按照文藝創作的規律進行:增、刪、改、遷(如《走向* * *與和平》中同治皇帝修建圓明園,20年後被壹個木材商騙了搬到翁同龢那裏),甚至還會為主要人物編造故事來襯托主角(如《走向* *與和平》不是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戰敗,
所以,文藝作品,無論打著什麽歷史的旗號,披著什麽歷史的外衣,都不是嚴肅的歷史,不可信。
信的前提是妳要經過歷史驗證,妳才能相信。否則,把所謂的歷史劇當做歷史來炫耀,只會讓有見識的人發笑。
甘龍作為活著的次子,沒有必要“用貍貓換太子”
乾隆出生於1711年。但在它之前還有紅輝(1694-1704)、紅嶺(1697-1699)、紅嶺(1700-176543)。李鴻(1711-1799),同年洪州(1711-1770)。甘龍是第四個孩子,但前三個在1711之前就死了。因此,李鴻應該是活著的第二個孩子,比李鴻小三個月的洪洲是第三個。
那麽,那個時候胤禛不知道他要當皇帝,也不知道幾年後乾隆會被康熙喜歡。這些是之後的歷史,我們知道,胤禛當時並不知道。那麽,他有必要改變自己的兒子嗎?他不缺兒子。
如果是長子,完全有可能。
這雖然是文學創作,卻是杜撰。但既然要補,就要補得合適。如果風裏沒有洞,壹定有“洞”這個“洞”就是甘龍的母親是否是漢人。
雍正二年,康熙12兒子的筆誤,造成了乾隆生母之謎:滿漢八旗漢人由此衍生,直到乾隆出現,這是漢人的故事流。乾隆是漢人的說法始於清末,前兩者出現在雍正、乾隆時期。
雍正二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冊封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貴妃,格格牛之祿為公主,格格宋為虞姬,格格庚氏為新娘。
但是,雍正給12發消息時,出了問題。壹方面,雲仁為了自己的方便而潦草,另壹方面,牛之路的“簡稱”是牛石。禮部在接到奏章後制作“金冊”時,官員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因為這次分封的四個人中有三個是“漢八旗”的,分別是年氏、庚世(洪州之母)和宋。
雲錦
正因如此,禮部認為“潦草牛家”就是“錢家”。由此,成就了壹本“黃金寶典”。送到牛之路的時候才發現問題。
六月,宗仁府奏錯雲劍,請雍正懲處:聖祖仁皇帝貝子雲劍,賜儀註、公主金冊,漏奏或奏錯,準其去孤山貝子,降職,封為真公。(雍正)從之。這壹記載見於《雍正實錄》。
其次是“醜李”,這也引出了“甘龍出生在永和宮還是承德避暑山莊”的說法,直接關系到“醜李”是不是甘龍的母親。
從八旗到純漢人,不過是我們壹部分漢人的精神:我覺得八旗已經不是漢人了。
當時無論是漢朝的八旗,還是滿清的嬪妃,都有繼承權。比如康熙的母親佟佳氏,就屬於漢朝八旗。八旗的漢人本身就充滿了習俗、信仰和行為。
本身就是不願意承認漢人。比如,童國剛在康熙二十七年說自己是滿族,是明朝人把自己的祖先騙到了漢人的土地上...
最終,佟佳氏還是隸屬於漢朝的各個八旗。但“反清復明”的個人和組織對此並不在意。既然妳屬於漢朝八旗,妳作為壹個“漢人”就可以激起反抗的精神。雍正的政敵也會以此為靶子。
最後陳海寧的話,基本上不用反駁。
因為,孟森先生在1937,鄭天挺先生在1944,已經駁斥了這種觀點。金庸先生早就知道這個觀點。因此,在《劍之書》的“後記”中,還特別寫明甘龍和陳家洛是兄弟“這是我的發明”。
書與劍的浪漫
所以孟森先生的結論,作為明清大史學家,在史學界基本形成了壹種* * *識,與海寧陳氏家族無關。
綜上所述,即使甘龍的母親有過爭論,那也是漢朝八旗和滿人之間的爭論,但漢朝八旗在當時已經不算漢人了。這與我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