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業設計要突出趣味性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迫學習會扼殺學生的探索欲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有利於學生生存需要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趣的作業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
1,在遊戲裏做作業
對於小學生來說,遊戲是他們每個人最喜歡的活動。我們嘗試把語文作業投在學生課外遊戲中,讓孩子通過遊戲有效完成作業。例如,學習如何找到同義詞,我們可以設計壹個“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從幾十個給定的單詞中快速找到他們要找的單詞。這種方法既能培養孩子敏捷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孩子從樂趣中愛上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學習其實就是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做繪畫作業
語文是壹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很多老師有壹個誤區,認為語文不應該布置繪畫作業,這是有失偏頗的。比如,學完壹首古詩,為了拓展詩人的寫作意境,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繪畫作業,即根據詩的意思畫壹幅畫。在畫的過程中,孩子要記住詩的意思和全詩的意境。畫畫作業對小學生來說很直觀,孩子特別喜歡。
3.在場景中做作業
有些文字故事便於學生表演戲劇。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回家後和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壹起表演。比如,學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後,可以給孩子布置作業,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回家後讓他們和家人壹起表演。
第二,作業設計要反映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就是教育。”語文這門學科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尤其要體現語文生活化的特點。
1,註重生活的直覺
孩子的世界特別單純,所以設計作業要註重對生活的直覺。比如學完《母親的親情》,我們可以給孩子設計這樣的作業:(1)媽媽為我做了什麽讓我終生難忘的事?(2)從媽媽的所作所為,我應該為她做些什麽?(3)寫壹首兒童詩,體現慈母深情。通過這種作業,讓孩子從自己的身邊特別關註媽媽的辛苦和付出,從直觀的行為中感受母愛。
2.強調生活的豐富性。
現在的語文教學特別註重大語文的理念,即語文回歸生活,觸及社會。有些人認為不應該盡早把孩子帶入社會,但我認為孩子可以了解壹些身邊簡單的社會現象。比如學習太陽之後,可以給孩子做壹些關於太陽知識的調查練習。“太陽的表面溫度是多少?太陽有多大?為什麽太陽看起來這麽小?太陽和地球的關系是什麽?如果沒有太陽,世界會是什麽樣子?妳對太陽還知道些什麽?”這些問題是為了鼓勵孩子上網咨詢,有些需要孩子向長輩咨詢。通過這樣的學習,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第三,作業設計要分層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就是要尊重兒童學習的差異。”是的,壹個班幾十個孩子,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差異。給孩子布置作業時,我們必須分等級。我平時給學生布置作業,作業分三類,難、中、易。班上的尖子生做難題,拓展思維深度;班裏學困生為了培養學習興趣,做容易的題。中等生適合做中等以上的作業。作業的分層次設計,有利於班裏的每壹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和發展。
作業設計的層次結構應特別註意以下兩點:
1,準入審批應該到位。不同程度的作業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本來作業是可以壹次性批改的。現在作業分等級,老師不分等級都要批改。這裏可以用優來補差,就是讓尖子生批改學困生的作業,中等生的作業老師可以批改。這樣學生可以幫助學困生向優等生學習,老師的工作量也會減輕。
2.習題設計要科學。我們有些老師設計作業總是怕麻煩,不學習。要麽是學困生做的題太難,要麽是尖子生做的題太簡單。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選擇練習題。
第四,作業設計要體現實用性。
我們所有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而應用當然離不開壹個實際問題。我們每次設計語文作業,都要從理念上突出壹個實用的特點。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有用,作業才有效果。要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體現實用性,我們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1.用語文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由於沒有基本模式約束學生,語文實踐作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集體智慧自由完成,為學生提供了壹個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的實踐過程。在豐富的實踐過程中,創新因素很多,學生必須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和實踐,才能提高創新意識,挖掘創新潛力。比如在教完《少年中國論》後,可以帶領孩子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特別是查閱梁啟超的歷史,以此來激勵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成為祖國有用之才。
2.用語文實踐作業拓展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實踐作業因其形式多樣、內容廣泛、靈活多變,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的發展空間。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生活經驗,結合自己的條件選擇練習的內容。在靈活、獨立的氛圍中,他們的潛力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他們勤於實踐、善於生活的能力。學完“四季之美”後,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四季的不同特點,為理解本課主題做鋪墊。
3.用語文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傳統作業往往只註重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而實踐作業需要觀察、操作、制作、調查、分析、歸納和整理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語文實踐工作的綜合性很強,壹次語文實踐活動可能會涉及到很多語文以外的知識,需要合理運用這些知識來達到實踐活動的目的。此外,由於語文實踐作業已經走出了課堂,不能只靠思維能力來完成,還需要與人交流、尋求合作,因此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作業設計應加強針對性。
因為小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所以在設計語文作業之前,壹定要明確這次作業訓練的目標。據我觀察,很多老師隨意給孩子布置作業,不利於孩子知識體系的構建。語文作業設計,這次和上次不能壹樣,不要總是讓孩子重復作業,這樣孩子會覺得厭學。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要特別註意以下三點,以增強針對性:
1,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壹個“新”字。我曾經遇到過壹個老師。每次布置語文作業,他總是把生詞和單詞抄三遍。例如,當他到第十課時,他還要求他的學生抄寫第壹課的單詞。當我問他為什麽時,他說,“熟能生巧”。反復抄寫自然會爛熟於心。有壹次,我親自看了看孩子們的臨摹情況,讓我大吃壹驚。有許多錯別字。看來抄寫次數多並不壹定代表寫作熟練。在這裏,我體會到壹個道理:語文作業的設計要突出“新”字,即作業要針對當天的教學內容專門設計,作業設計的跨度不能太大。當然,過壹兩個月回去復習也是可以的。
2.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實”字。有的老師擔心家長有意見,給孩子設計作業時華而不實。我們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有針對性的前提下布置作業,設計作業。作業練習就是解決問題。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要貪多,要認真選習題,題目切中要害。讓學生的作業成為孩子反饋學習的晴雨表。
3、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壹個“活”字。生字抄五遍,這種作業很死板。如果把抄寫生詞設計成填空或者摘桃子找朋友的遊戲活動,會比抄寫有效得多。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有些老師做不了作業的關鍵原因就是“懶”字擋道。作業設計的靈活運用要做到手腦並用,從作業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上突出作業的“活潑”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