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雲南的建築風格?

雲南的建築風格?

雲南的建築風格有哪些?想知道答案?以下是仲達咨詢邊肖公司整理的雲南建築風格的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麗江古城民居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風格的集中體現,它是在納西族幹爽的木結構房屋基礎上,吸收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優點而形成的。大部分居民樓都是兩層木結構,桶形結構,土坯墻,瓦頂。最典型的布局形式是三格、壹墻、四進五天井等等。房屋註重局部裝飾,如用木雕圖案裝飾的門窗,用大理石裝飾的遊廊,用雕成獸首的大橫梁裝飾的橫梁,用鵝卵石或五花石鋪成的庭院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目前,已有32座四合院被確定為第壹批全國重點保護建築。麗江古城的民居和以東巴文化、納西古樂為代表的獨特文化,構成了麗江古城納西族的壹幅畫卷。

古城的建築融合了漢、藏、白等民族,具有納西族的獨特風格。是中國現存古城中極為罕見、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位置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和黑龍潭水系。建築物在山上起伏。

雲南的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精神和物質文化豐富多彩,並通過他們不同的風格和生動獨特的建築藝術得到了如實的反映。

冬暖夏涼的“土帳房”

在雲南南部的彜族地區,有壹座平頂的房子叫張圖屋。這些房子大多建在山坡上,有時還會遇到那些相對集中的寨子。從遠處看,凹凸不平的平屋頂像臺階壹樣,非常整齊、穩重、端莊,顯示出彜族民居建築的藝術特色。

“土張坊”的建築結構是以壹塊塊石頭為基礎,墻體是用土坯或泥土砌成的。有的橫梁放在木柱上,上面鋪上席子、茅草或稻草,再蓋上壹層泥,然後用細土壓實。有的橫梁放在墻上,上面鋪上木板、木條、樹枝或竹子,再蓋上壹層土。這些建築大多是平房,但也有兩到三層的。平臺屋頂不僅是屋頂,也是食物的打谷場。在雲南的山區和半山區,尤其是那些坑坑窪窪的地方,這種平頂非常適合。

“土棕櫚屋”結構簡單,經濟實惠。比建土木結構的瓦房省工、省料、省錢,比建草屋頂的房子整潔、結實、結實。這種“土棕櫚屋”還具有冬暖夏涼、防火性能好的優點。平臺屋頂只要維護好,壹般能活幾十年或者上百年。即使需要裝修更新,也比其他建築省力。因此,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哈尼族和傣族也喜歡建造這種“土棕櫚屋”。

美麗獨特的傣族竹樓

美麗的亞熱帶風光的傣族竹樓,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風貌,點綴著西雙版納和瑞麗河畔的絢麗風光更加迷人。大部分竹樓用竹籬隔開,形成壹個安靜的庭院。那些挺拔的椰子樹,枝葉茂密的柚樹,果實沈甸甸的芒果樹,還有搖曳的竹子,在林中的竹林中襯托出竹樓,真是美不勝收。

傣家竹樓,俗稱“甘蘭”,是壯族和傣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這種“幹籬笆”建築,除了柱子和建築框架用30多根硬圓木外,地板和墻壁都是用竹子直切展平而成,屋頂覆蓋著“草筏”。在竹制建築的開放壹側,有走廊和陽臺,用於晾曬衣服、洗臉和洗腳以及乘涼。竹樓呈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樓上壹般是裏外兩間,也有三四間的。裏屋是臥室,外屋是供人吃飯、休息或接待客人的地方。雖然外間只開了壹個小窗,但是涼風可以從竹墻的縫隙中透入,所以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非常涼爽舒適。

按照傣族的傳統習俗,每當新竹大樓落成時,總會興高采烈地舉行“恭賀新居”的儀式,祝願新居穩固,主人身體健康。在主人搬進新房的那天早上,提前被邀請的客人絡繹不絕地來到新房,有的給主人獻上雞,有的送上米飯。在嘉賓贈送禮物的同時,“贊哈”也為主人唱出祝福。往往是壹家人蓋了新房,村裏人人喜氣洋洋。

眾所周知的“三室壹墻”

富有滇西北高原氣息的納西族民間建築,往往以其“三房壹墻”的鮮明特色贏得人們的贊譽。所謂“三室壹墻”,就是房間高壹點,兩邊的房間略低壹點,加上壹面墻,顯得通透協調。上端較深的“飛檐”和具有壹定弧度的“面坡”避免了厚重和沈悶,呈現出柔和優美的曲線。墻體適當向內傾斜,增強了整個建築的穩定感。周圍的墻沒有鋪設到頂,地板窗臺上方安裝了“漏窗”。為了保護木板不被雨淋,屋檐大多向外伸出,從山墻露出的橫梁兩端釘上裙邊,當地稱之為“風火墻”。為了增加房子的美觀,有的還加裝欄桿,使之成為走廊。最後,為了弱化“吊檐板”的突變和山墻欄板外露的單調氣氛,巧妙地運用了“吊魚板”的手法,既保護了橫梁,又增強了整個建築的藝術效果。通過對主輔房、立面、墻體、屋檐及“掛魚”裝飾的布局處理,使整個建築高低不平,縱橫呼應,形成均衡、對稱、多變的外觀,顯示了納西族高超的建築水平。

防風避震的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建築多為磚木瓦房,平面結構以“三室壹墻”為主,少數富裕家庭也有“四合壹五天井”的布局。兩種建築形式的房屋都是圓柱形的瓦片,前面有重檐,形成前廊的格局。“排架”(有壹排柱子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根柱子落地。左、右、後側用土墻圍起來,前中用木板隔開。山墻到頂,屋頂比直出屋頂的山墻(建築上叫“硬山”)挑出更多(建築上叫“懸山”)。“硬山”結構具有阻止鄰居火勢蔓延的功能。在“排架”房和屋頂檐口下,前後各有壹根貫穿檁條,當地稱之為“穿檁條”。它把整個房子的排架連接成壹個整體,和檐口掛在壹起。

大理是壹個多風地區,每年刮風天數多,風力大,特別是下關,最大風速可達12級(即風速每秒40米左右)。這種大風在我國內陸非常罕見。在與自然的鬥爭中,白族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於常年多為西的風向,他們會坐正房由西向東的布局,門窗開在東側。風是從房子後面吹過來的,自然很難進房間。對於其他方向吹來的風,則采用四邊形或“三室壹墻”的平面組合形式解決。白族建築的照壁比較高大,主室、廂房、廳堂壹般等高,不分主次,充分起到了相互阻隔的作用。因為從房子的朝向、平面組合到立面處理,都是壹步壹步建造來避風的,所以不受大風的困擾。此外,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鵝卵石砌墻也是白族建築的壹大特色。

易於建造的“千英尺登陸”

分布在雲南的傈僳族的房屋大多以竹樓、木屋為主。這種就地取材,易於建造的竹屋,由於房屋周圍和中間需要直接插入許多竹樁,被當地人稱為“落地千尺”。蓋房子時,地基壹般選在山坡斜坡上,然後沿著斜坡豎起幾十根木樁,上面鋪上木板,用竹柵欄圍起來,再蓋上茅草或木板。壹般房間分為兩三個房間。第壹個入口是客房,房間中央有壹個高高的火塘,上面放壹個鐵鼎或者三塊石頭作為做飯的支撐。所有的客人都圍坐在火塘旁。次臥男女合住,外人壹般不得入內。孩子結婚,有的會蓋新房,有的會擴大住房面積,父母住裏屋,孩子住外屋。竹樓的壹側壹般用作馬廄或堆放雜物。散居在蘭坪和未夕地區的傈僳族大多建造大象蓋的木箱。這種房子的四個連接處都是長約五六米、厚二十厘米的木梁,每個連接處都開有凹槽,便於穩固接合。小木屋的底梁上直接鋪地板,中大型木屋加幾根底梁,方便鋪地板。在地板中間留壹個壹米見方的洞作為火坑,壹家人就躺在火坑周圍。每棟房子都有兩個相對的門,開在豎梁的木墻上的兩邊。屋頂用木板覆蓋(也用茅草),然後用石頭壓住木板。受周邊民族建築的影響,內地與漢族、白族、納西族雜居的傈僳族民居,大多采用土木結構耐久的草瓦房。

竹樓、木屋結構簡單,易於就地取材建造。此外,世界各地的傈僳族都保持著建房互助的習慣。蓋新房的時候,親戚鄰居經常會扛著各種建材過來支援。大家可以在壹天內壹起工作。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為什麽要把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 下一篇:什麽和什麽不能壹起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