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縣水果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廣南縣傳統的水果生產,除商湯及部分地區外,多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種植面積分散,經營粗放,品質差,產量低,商品率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消費市場的逐步形成,壹些農民開始意識到種植水果是壹項低投入、高效率的項目,開始種植水果。自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桃桔以來,隨著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栽培技術得到了提高。2006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2 000多hm2,總產量200多萬噸。目前,該縣水果生產已初具規模,湧現出壹批專業戶、示範戶,本地水果開始進入廣東等外地市場。但是,與其他地區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現在:
1.1缺乏了解和市場意識。
該縣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經濟文化落後。受長期傳統種植思想的束縛,生產中普遍存在只補不管的現象,生產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自給自足的小農戶思想嚴重,只重視糧食生產,認為只要有飯吃,就不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進行種植,即使拿出來,也仍然在果場種植玉米等高大作物,導致遮蔭,果苗長勢差,病蟲害發生後難以防治。商品意識差,市場觀念弱,生產者不能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這是盲目的。有些品種明知道有市場,有市場,卻因為難以種植和管理而不願意種植,導致劣質水果在市場上供過於求。優質水果短缺。壹些領導和管理者仍然沿用計劃經濟的運作模式,存在強制性的行政幹預。有些部門甚至不管種不種,都發果苗。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該縣水果生產的發展。
1.2缺乏科學規劃布局,盲目發展。
廣南縣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發展水果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什麽都能種,什麽都想種,品種雜亂分散等弊端。相當壹部分地區在發展水果生產或基地時,缺乏對地理條件、樹種生態適應性、品種搭配的科學論證和分析,各自為政,造成壹哄而上的局面。
1.3沒有明顯的果實管理系統。
林業、農業、扶貧、科技等相關部門都在抓水果生產,搭建自己的平臺,唱自己的戲,大家都在抓。最後大家都不管,時不時推卸責任,導致水果生產管理混亂。
1.4科研投入少,研究滯後,技術儲備不足。
長期以來,廣南縣果樹研究相對落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最重要的是這幾年整個生產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優質品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明顯滯後於生產。由於科研經費的限制,新技術的研究和新品種的開發應用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
1.5種植起點低,果園質量差。
有些果農把種果樹當成綠化荒山,是附帶產業。荒山荒地種果苗就完成了。果樹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果農不按技術要求挖坑施肥。有的甚至在荒山陡坡上種果樹,不打梯田。導致果園產量低,果實品質差,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進而影響農民種植果樹的積極性,造成惡性循環。
1.6資金匱乏,管理粗放
由於缺乏資金,果農疏於果園管理,不施肥,不進行中耕除草,不防治病害,更談不上修剪和品種更新,果樹處於放任狀態,導致部分優良品種退化,導致樹勢衰弱,產量降低。
1.7缺乏貯藏、加工、保鮮技術。
該縣水果市場集中,早、晚熟品種匱乏,中熟品種較多。市場供應不均衡,淡季明顯。此外,缺乏保鮮和加工技術和設備,無法調整產品的供應,導致無法增加產品的價值,並以平衡的方式供應給市場。
2對策和建議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級領導要樹立信心,更新觀念,奮力拼搏,提出成立由政府牽頭,農林、扶貧、科技等領導參加的協調機構,協調解決資金使用、項目研究、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等多方面的具體問題。
2.2統壹規劃,搞好品種結構布局。
該縣應制定統壹的水果發展規劃,加強宏觀指導和調控,合理調整品種結構。根據全縣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全縣大致可分為低熱河谷區、暖土山區和石質山區三類。充分考慮適合各種果樹生長的環境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議:
1)擬種植亞熱帶水果,如香蕉、柑橘、枇杷、臺灣省大青棗等。1100 m以下地區,如八美堂上上、浙臺清水江、楊柳井西洋、板崩、轉角。
2)在海拔1 100 ~ 1 400 m的連城、朱琳、八寶、老莫等溫暖山區,擬種植桃、耐梨等溫帶水果..
3)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地區,如朱傑、曙光、那撒、烏珠、南坪、黑汁果等地,擬種植長蟲梨和核桃。
2.3加快特色產品開發
廣南縣果樹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發展潛力的地方特色品種。如朱傑長沖梨,品質好,色澤鮮,具有去皮後隔夜不變色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水果遠銷州外,每年供不應求,價格高達每1斤10元。南平的金山葡萄,廳裏的枇杷、柑橘,市場潛力很大,是很有發展前景的水果。建議各部門優先支持,從政策、資金上給予優惠,協調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形成拳頭產品,盡快推向市場。
2.4加強老果園的改造
過去,大多數果園建在荒山荒坡上。由於準備不足,各方面條件較差,標準低且不規範,品種搭配不當。種植品種多為中熟,缺乏早、晚熟品種,上市較為集中。因此,應對老果園進行肥水管理,改善水利條件,改坡為梯田,果園套種綠肥和豆科作物,增加肥力和經濟收入。對於較差的品種或老化的果園,可采用高嫁接和新品種來延長果樹壽命,以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5多方投資,加大投入
水果生產是壹個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壹般3-4年開始掛果,5-7年後進入盛果期,前期投入較大。所以多方投資可以加速水果的發展,形成規模化經營。我們要盡力爭取省、州的投資和聯合開發,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和企業來我縣投資發展。
2.6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關鍵,也是經濟效益的保證。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配備人員:
1)加強地方優良品種選育和引進優良品種區域試驗,篩選出適合我縣種植的優良品種。
2)加大適用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
3)加大對生產者的科技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2.7積極開發市場,促進商品流通。
果業要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必須有現代市場體系和流通體系。為此,必須做到:培育拳頭產品,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市場認知度、占有率和知名度;建立和完善營銷網絡,采取多種方式全面開發市場;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和發展水果營銷商,拓展流通渠道。同時,要創造寬松的環境,積極引進和扶持水果加工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道路。加強培育,使果業進入穩步健康發展的軌道,充分體現和發揮產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