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雲南民俗的歷史與演變

雲南民俗的歷史與演變

大約三種精神

又稱“繞三林”,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白族人民文化、體育、娛樂、郊遊活動的全國性盛會。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邊的白族人穿紅綠聚紅,前來參加活動,或掛壹條彩綢、葫蘆、蚊笤帚、扇子、毛巾,壹人領唱,壹人拍手。沿路遊覽三都是“繞三魂”。三靈是指佛、神、仙三個首都。

彜族踢踏歌

彈歌又稱踏歌,流行於巍山、南澗、漾濞三縣。壹般可分為模擬動物姿勢的動物舞蹈。以及表達情感的兩種趣味舞蹈,婚喪喜慶和民族節日都要放歌曲。舞步主要在腳下,如踏、蹲、跺、擡、踢、跳。可以邊跳邊唱,可以隨意組詞,添加固定歌詞。有和,瀟灑,激烈,熱情,激昂。葫蘆笙和竹笛演奏的曲子是兩個聲部,與人演奏的曲子結合在壹起形成樂曲的三個聲部,音樂效果非常強烈。這種特殊的和聲在其他歌曲中很少見。

同時,三日街、火把節、蝴蝶節、花會、石寶山歌會、潑水節、花船賽、瑤海節、玉潭節、菊花節、本珠節也是雲南著名的民俗。

白族風情

大理白族男子大多穿著白色雙排扣上衣,黑色帶花邊的衣領,白色或藍色的肥褲,頭上圍著白色的發髻,肩上挎著繡花挎包。白族婦女穿著白襯衫,鮮艷的紅色、藍色或淺藍色衣領,繡邊和褲角的灰藍色和綠色褲子,腳上穿著繡花鞋,腰間系著繡有花鳥的繡花短圍裙。

白族婚禮是熱鬧而復雜的,壹般要三天。結婚那天叫“喜事”,第壹天叫“踩棚”,第二天叫“散客”。其中前兩天比較有特色。“踩棚”之夜,會在男家唱壹場“板凳戲”。

大理白族民居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主屋對面的院墻通常建成照壁,比例勻稱,外形十分美觀。除了造型精美,照壁還非常註重裝飾,讓照壁更加優雅美觀。

摩梭風格

摩梭人,古稱摩莎,是寧蒗的土著民族之壹,民族起源屬於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牦牛羌”。由於特殊的社會地理環境,永寧摩梭人壹直保持著獨特而神奇的風俗禮儀。瀘沽湖沿岸摩梭人傳說中的家庭和婚姻形式,成為東方這片古老土地上最神秘、最吸引人的母系文化奇觀,形成了壹個撲朔迷離、遙不可及的夢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到13歲時,會有壹個成人禮。

淩誌摩梭人仍然保留著人類母系氏族的婚姻形式。摩梭人中流行兩種阿夏婚姻形式,即阿夏異婚和阿夏同居。摩梭人崇拜自然,信仰神靈,信仰世間萬物,日月水火風雨雷,語錄以神靈為主,所以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祭祀形式。

摩梭人的春節分為大年和小年。每年的11月12日是農歷新年。村寨喝酒吃肉,跳舞狂歡,牧民優待。全家會給牧民送上豬肚、香腸、雞蛋、粑粑等禮物。他們還在牲畜的尾巴上系上紅布,以示新年。放牧的人們到山上野餐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來年水草豐美,牲畜興旺。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是元旦。院子裏的主屋前要種兩棵松樹,屋頂要插上松枝和彩色經幡。餐桌上供奉煮熟的豬頭祭祖,先舉行摔跤、蕩秋千、唱山歌、與神共舞等活動,年輕人也要參加。

他們的傳統節日是轉山節。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湖邊的摩梭人都會盛裝前往“葛女神山”祭拜。

對上帝的崇拜

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主”是領地之主,即壹個村莊或某個地區的守護神。

白族對主的信仰歷史悠久。每年,每個村莊都定期舉行盛大的祭祀上帝的節日,這是村裏主要的宗教活動之壹。據說這壹天是主的生日,各地祭祀的時間也不壹樣。各地供奉的神靈也不壹樣。有自然崇拜的神,有作為神崇拜的英雄,有南詔和大理的統治者和親屬,有南詔的將軍等。

民間婚俗

《阿霞婚》

居住在湖口湖附近的摩梭人,至今還沿襲著壹種“男女不婚,離婚”的習俗。摩梭人稱這種婚姻為“阿霞婚”(“阿霞”意為親密的情侶)。成年男女談戀愛,雙方確立“阿霞”婚姻關系後,男方偶爾晚上去女方家住,第二天天不亮就回來了,生產生活與家分離。“阿莎”關系的長短取決於雙方的感情。婦女在生產和生育子女方面在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子女隨母姓,血緣關系按母親計算。這種“母系家族”和“阿夏婚姻”在地球上依然存在,被稱為人類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搶婚還是逃婚

搶婚或逃婚是解放前麗江納西族的習俗。戀愛後,男女雙方互相有了感情,私下定了終身,但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對,或者擔心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對,於是男女雙方都采取搶親戚或者私奔的做法結婚。在古代,搶劫或逃婚的原因有壹部分是女方因為家庭生活困難,不能娶到大量嫁妝。當然,這種習俗今天已經不存在了。

通過儀式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13歲的時候會有壹個成人禮。儀式將在元旦淩晨舉行,地點是妳家正房火塘下的兩根柱子下。右邊的柱是母柱,左邊的柱是公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壹腳踩在五花肉上,壹腳踩在糧袋上,象征壹年四季取之不盡的糧食。女孩們穿著漂亮的衣服,由她們的母親端菜和裝飾。這個男孩被他叔叔用腰刀紮著。成年禮結束後,我是壹個成年人,可以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新婚之夜的撕裂

小涼山的彜族婚禮很特別。洞房之夜,壹對情侶會有壹場激烈的撕扯。新娘要用竹簽戳,用手抓新郎,在新郎的手上和臉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貞潔和端莊。

雲南十八怪

雲南省有許多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廣為流傳、版本眾多的《雲南十八怪》,某種程度上也是雲南民族風俗的反映。

壹個版本說:“雞蛋串草,年糕燒餌,三只蚊子炒菜,石頭長過天,草帽摘下當鍋蓋,衣服常年穿。很多老太太種地很熟練,竹筒可以當水煙袋,袖珍小馬能幹,螞蚱可以當零食,壹年四季都出好瓜好菜。好煙不愁賣,茅草暢銷海內外。這首順口溜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雲南多彩的民族風情。

三杯茶

三茶原本是南詔、大理時國王招待將軍大臣的禮遇,後來公式流入民間,形成了民間待客的方式。

三茶苦中帶甜,回味無窮。苦茶采用下關沱茶,小杯沖泡,苦澀,有清涼作用;甜茶是用乳扇、核桃仁、紅糖和感通山青毛茶制成,喝起來又香又甜。回味茶由蜂蜜、茶葉、胡椒、姜片和肉桂制成。吃起來麻辣微甜,回味無窮。三茶如人生三味。三位茶客壹壹敬酒,白族姑娘們舉杯向表示敬意。席間上了紅綠絲、花生、蜜餞、果脯等小菜。客人們壹邊品茶,壹邊欣賞民間歌舞表演,如捏新娘、金花歌、八角鼓勵、情歌對唱等,成為三茶中的保留文化節目。

瓦祖

彜族的祖先在漢代屬於滇西的“張”(縣名,今稱“嶽西”)和“昆”,屬於氐、羌民族的後裔。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木比巴的率領下渡過瀾滄江,翻越羅比雪山,到達怒江,作為生存繁衍的據點,部分宗族沿怒江西岸逐漸南遷至芒寬境內。壹些宗族從福貢和瀘水向西遷移到騰沖大唐等邊境地區。後來,壹些遷徙到騰沖大唐地區的宗族越過高黎貢山,進入廬江境內。

彜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有文字。彜族中很多人還會說漢、彜、傣、白、德昂族、苗語,他們的語言中也經常借用漢、彜、傣等語言。到了民國,傳教士用拉丁字母創造出畸形音的舊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語言學家幫助彜族創造了帶有拉丁字母的新文字。

分為“花”和“黑”,在高黎貢山大部分屬於“花”。主要分布在怒山與高黎貢山山脈之間怒江東西兩側的高寒山區、中山區和低熱河谷區,集中分布在高黎貢山以東的廬江、芒寬等27個自然村。他們的姓氏主要有馬、於、歐、胡、米等。

解放前,我經常生活在高黎貢山的叢林中,過著狩獵和刀耕火種的遊牧生活。以種植玉米和蕎麥為生,以獵取鳥獸為食。當地有句諺語:“傣族人不上山,下不了壩。”大多數彜族人住在山區。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山坡上開墾土地是必然的。他們還通過打獵和交換壹些必要的日常用品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房間壹般都很簡單,多是簡單的竹木框架的草屋。他們有的常年住在潮濕的窯洞裏,有的住在有耕地的窩棚裏,隨著耕地的輪作而遷移。佤族很少有人成為村寨,三五戶成為1村,大多獨居無鄰。解放後,他們大多居住在山壩兩端,形成了1村兩地,1戶兩鍋,壹年四季忙忙碌碌的局面。隨著形勢的變化,彜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和穩定,他們的房間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有的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打破了過去擁擠簡陋的住房習慣。

彜族人民不僅勤勞、勇敢、淳樸、正直、開朗,而且好客、守信。不管家裏多窮,他們都很好客,喜歡交朋友。不管妳的親戚朋友還是路人,到了妳家,都要喝茶吃飯。如果妳不吃,會被認為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彜族中有壹句話叫“山轉而路轉,誰出門誰能背房子”。妳直言不諱,不會拐彎抹角。只要妳不出軌,守信用,他會全心全意的給妳。如果妳不懷好意,欺騙,失去信譽,他就再也不想繼續和妳交往了。

雲南的鮮花

在四季如春的雲南,四季如春的花不僅是觀賞植物,也是餐桌上的時尚菜肴。幾乎每壹種可食用的花都與壹種食譜有關。如果去雲南不吃菜花飯,那就是浪費時間。

雲南約有2500種野生觀賞植物。許多花是可以食用的,如紅色的木棉、芬芳的茉莉、幹凈優雅的蘭花、婀娜多姿的玉蘭、遍地的杜鵑等。是最好的食用花卉之壹。可以用“好吃”來形容,雲南人都舍不得春天的花。雲南26個民族的兄弟都有關於花的食譜。他們愛花,似乎也要進口花來表達內心的愛。據有關資料顯示,它們的食花歷史已有壹千多年。每年春天,男女老少都去山上采野花,唱民歌。采完花後,曬幹,腌制,裝罐保存備用。

生活在瀾滄江邊的拉祜族,也是壹個以花為生的民族。花不僅是菜肴中的美味,也是他們生活的象征。拉祜族吃花的歷史悠久,幾乎貫穿了他們整個歷史發展時期。苗族人踩華山,其實就是采花山。有人唱“采花做菜,待嫁媳婦”,可見菜花的地位和尊嚴。

納西人認為開白花的植物是人類的滋補品。菜花既是蔬菜又是良藥。山茶花有涼血的功效,是吐血腸風的良藥。蜂蜜花有疏風明目的功效;草豆蔻是溫胃健脾的良方。翻開壹本中草藥圖集,僅花就占了壹大半,而且壹大半的花經常出現在雲南各民族的餐桌上,豐富了紅土高原的飲食文化。

傣族是壹個以花為榮的民族。在他們眼裏,壹朵花的價值勝過壹顆寶石,壹朵落花也會在他們善良的心裏引起漣漪。戴家開的餐館,十有八九都有花,菜花都有好聽的名字。《鵝血瑪瑙》裏有山茶花的花瓣,《神女下凡》裏有梨花的痕跡,《人間仙宮》裏有許多含苞待放的花朵。有壹次,我和文友來到美麗富饒的橄欖巴郎,在壹家竹餐廳吃了壹頓花席,領略了傣家特有的賞花文化。

傳統傣菜以酸辣著稱,吃法講究涼拌,輔以綠色調料。而傣家菜花則強調天然風味,色香味俱全,強調菜品的外觀顏色。所以,當我們把豐富的菜花包圍起來的時候,仿佛面對的是壹個濃縮的春園,紅的像血,白的像玉,黃的像金,藍的像鉆石,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在竹簽裏。菜單裏有木棉炒豆飯、小花泡菜湯、涼拌梨花、辣醬生食大白花、水煮芭蕉花、山茶花糯米粥、仙人掌花燉雞蛋...面對滿滿壹桌子的菜花,真的不忍心下手。這是我見過的最獨特、最華麗的宴會。

  • 上一篇:義烏的民俗有哪些啊,越詳細越好^-^。
  • 下一篇:人才素質測評的內容和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