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目前,金融科技受到國內外高度關註,但稱其對傳統金融顛覆性變革的觀點,值得認真商榷。只有深入到金融行業細分領域中進行分析,才能認識當前新型金融的新內涵,把握金融科技發展的新趨勢。

國內外金融科技興起的差異

新興金融科技近年發端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成為國內外各類資本投資機構爭相追逐的熱點領域。金融科技創新是個涵蓋範圍非常廣泛的領域,包括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金融科技不僅是硬件設備、軟件開發應用以及集成化、個性化的綜合服務方案,也必然是“互聯網+科技+大數據”的模式,因為離開大數據,所謂的金融科技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金融科技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便捷性地獲取大數據,並通過算法對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與挖掘。

與國外由新興技術向金融領域滲透與融合的路徑不同,國內更應視為互聯網金融今後轉型發展的延伸。壹方面,互聯網金融極大地解決了國內金融交易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信息近乎免費的收集、***享、存儲和傳播,使得金融活動更有效率。但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僅僅解決信息不對稱仍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升級的金融消費需求,人們開始註重更加智能化、體驗式、高效化的服務體驗,由此新科技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確實讓人充滿期待。另壹方面,國內金融科技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遭遇瓶頸後對自身突圍的壹次新探索。在前些年互聯網金融野蠻成長之後,經濟新常態下行業風險持續暴露,監管規範日趨強化,互聯網金融正步入理性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尋找互聯網金融的下壹個風口,金融科技成為行業備受關註的重點領域。國內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真切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管理,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是前期互聯網金融的先天缺陷,但如能抓住今後金融發展趨勢,發揮自身在未來金融分工的科技創新優勢和靈活的體制機制優勢,或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則可能成為互聯網金融轉型的壹個重要路徑。

金融科技引發社會高度關註

我們在看到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與影響力的同時,關於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之爭,恰如前些年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之辯,為國內外業界矚目,二者甚至針鋒相對,以科技作為切入點的新金融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言論再出江湖。實踐上看,互聯網金融沒有完成顛覆的使命,金融科技真的就能顛覆傳統金融嗎?所謂顛覆性變革,實則是破壞性創新,即打破原有市場競爭格局,進而形成新的競爭秩序,包括新的商業主體取代原有市場領先者,新服務和商業模式取代舊商業模式。從社會心理學分析,當下社會對金融科技的高度關註與熱議,壹定程度上是人們通過顛覆現有競爭帶來新的公平機會的期待。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壹旦通過低成本或差異化策略形成競爭壁壘,後進入者就要付出更高代價,才有可能對現有世界的統治者形成威脅或替代。而顛覆性變革就提供了壹種新的機會和可能,新入者或傳統的弱小者可以出其不意地挑戰成功者,甚至取而代之。這是創業大眾心理所滿懷期待的,在商業秩序中畢竟體現了壹種機會均等的市場經濟理念。美國的蘋果公司顛覆了諾基亞等傳統手機巨頭,中國的微信社交軟件顛覆了傳統的通訊信息服務模式,阿裏的淘寶電商平臺革新了傳統商業批零業態,凡此種種鮮活的成功案例,都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希望的可實現性。特別是在國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風潮中,“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成為普通民眾和創業者的心理預期與隱形激勵。科技創新的效應具有明顯的非線性,摩爾定律告訴我們,當新技術累計達到壹個突破節點,其對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往往具有顛覆性,呈現爆發式。而長期以來,正因為金融是壹個受到高度管制、高門檻準入的特殊行業,人們自然也就期望金融科技能夠成為打開金融圍墻之門的神奇鑰匙。

金融科技並不具有完全的顛覆性

籠統地講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難免有些以偏概全,掛壹漏萬。由於現代金融的內涵與邊界非常寬泛,既包括傳統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以及資產管理等各類金融機構,也包括互聯網金融等新金融業態。金融科技在這些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僅從銀行視角,可分為賬戶與支付結算、財富管理、投資和融資等業務領域。從互聯網切入傳統金融的路徑分析,基本經歷了由支付到理財端、再到融資端,由基礎金融到核心金融腹地不斷延伸和滲透的過程。但互聯網金融在不同領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則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支付和財富管理領域,由於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高效服務和良好體驗顛覆了傳統的業務格局,特別是打破了傳統金融2/8客戶分層定律。對普通大眾不再區分投資門檻,都可以自主參與到支付和財富投資中,分享收益,某種意義上成就了普惠金融。但在投融資領域中,則截然不同。投融資領域也經歷了重視客戶體驗、采取純線上運作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但隨著P2P為代表的互聯網融資風險的暴露,互聯網企業開始反思,其實通過自動獲客、自主操作、自動審批、自動放款的“壹鍵即貸”模式並不能有效解決最關鍵的痛點。所謂純線上、重視客戶極致體驗,恰恰以喪失諸多風險控制環節為代價。反之,這恰恰是傳統銀行壹貫堅持的文化,即以風險控制為前提,為了風險管理可以犧牲壹些服務效率,並努力在二者之間尋找壹個最佳的平衡點。所以,實踐中壹般涉及到風險決策的重點領域,金融科技的應用主要在精準營銷和風險監測等方面,盡管也有很多金融機構在嘗試應用其建立新型風險決策模型並管理信貸決策行為,但尚處於探索和試錯階段,至今還沒有形成相對清晰成熟、可批量化的運作模式。

再進壹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目前互聯網金融成功顛覆性的領域,基本都是業務處理鏈條較短、不需要用戶過多經驗決策的金融業務。比如理財產品購買,主要是客戶進行比價後,根據預期回報、金額、期限來決策,實際上金融機構或互聯網企業只提供了壹個交易平臺或是渠道,其並不參與用戶的決策過程。當然,銀行等機構需要保護客戶信息,識別客戶身份並確保安全,操作風險是此類金融機構要承擔的首要風險。而由於投融資領域的復雜性,專業的風險決策非常重要,更多地需要經驗甚至直覺參與為主,模型決策為輔,決策的流程也比較長。比如網絡貸款,涉及到貸款的申請、盡職調查、業務審批、法律合同簽訂以及放款和收款等若幹個操作細節。在這類業務中,並不完全由客戶自己簡單決策來達成交易,而是需要投資者和銀行等機構來互動決策是否投資和放貸,信用風險是其承擔的主要風險。所以,在融資領域,盡管也在嘗試如何結合客戶體驗來設計產品和提供服務,增強客戶自主參與感和業務的透明度,但總體上仍然未達到外界的預期,其核心就是決策主體、風險責任主體與支付類等金融活動截然不同,由此引出標準化業務和專業化業務對互聯網技術反應具有較大差別。筆者認為,越是簡單的標準化業務,決策越簡單,就越容易從客戶體驗出發來顛覆現有的服務模式;而越是復雜專業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則需要從專業的視角進行決策判斷,不應完全以客戶體驗為最高標準。

當前互聯網金融出現問題的壹個主要原因,是標準化過度而專業化不足。把貸款或者類信貸這種不易標準化設計的業務,不加區分的進行標準化設計,就會使得風險管理流於形式。現在的很多互聯網金融在著手建立機構和人員隊伍等線下風控管理的手段,或者突出特定場景化融資方式,實則是針對這種過度標準化進行修正。筆者認為,金融科技的未來之路,在銀行支付結算,在財富管理等領域中,可能具有顛覆性的影響,重塑金融業態;但是在融資相關的領域中,目前尚難言產生顛覆性的力量,而是與傳統經驗和手段有機融合。這就涉及到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定位,未來可能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壹類是在客戶簡單決策的金融領域中大有作為,革新現有的服務模式與商業格局;另壹類是在交易雙方需要深度交互的復雜領域中,更可能與傳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緊密配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同譜繪新金融藍圖。

  • 上一篇:舉例談談什麽是美術作品,什麽是形式美的法則?
  • 下一篇:什麽叫銷售,如何做好銷售?與渠道銷售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