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五音戲傳統劇目《怪苗子》中男女主角的對話:
女:“師傅!”
男子:“妳在幹嘛?”
女:“我來說。”
男:“妳說的不好。”
女:“妳聽到了嗎?”
男:“我聽見了!”"
這些臺詞用當地方言呈現在舞臺上,聽起來特別清新可愛。這部小戲的表演雖然不長,但卻能讓觀眾覺得它的旋律特別優美,情節似曾相識。劇中小兩口在工作中眉來眼去,語言通俗活潑,尤其是女主角的臺詞,既“俗”又“酸”,有種別樣的感覺。
其次,五音戲的唱法特點是先發詞,再用自己的聲音唱,女聲結尾用假聲翻起,稱為雲遮月,還有拍板、旱地拔蔥等唱法。當地人把這種唱腔形容為耳語,戲文裏幽默的地方語言讓人落淚。
“壹獨魯壹耳”是指五音戲的歌詞非常註重字義的完整性,能夠把要描寫的事與事、人與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幽默的地方語言所產生的感人效果,能使人喜極而泣。
這種唱詞大量存在於五音戲的傳統劇本中,是這種劇種長期屹立於劇壇並長期興盛的主要原因。
比如吳音戲名劇《孟姜女》中的壹句歌詞:
紅杏向陽掛泉邊,乳鴿巧唱梨花。
綠柳纏黃枝,桃花鮮。
更重要的是,
嫩霞搖遍山樹,簫轉牛羊歡...
這些句子都是關於鄉村的美景,而且把這些風景唱得非常生動,就像把觀眾帶到了他們面前。
接下來,孟姜女把話題轉了過來,談到了她的悲傷。她唱道:“人家說是春天,我覺得和那個秋天壹樣好。”
孟姜女起初說風景很美。為什麽她現在說“像那個秋天”?於是,她馬上向觀眾解釋原因:“我老公去修長城了,沒有消息。他為什麽不給親人打電話?”
聽到這裏,觀眾自然知道為什麽孟姜女說風景在她眼裏是“壹般的”。接著,她進壹步陳述了理由,並唱道:
可憐的婆婆,擔心生病,
晚上不想吃飯就睡不著。
早期待,晚期待,
在夢中醒來,帶著悲傷和淚水哭泣。
但她為我努力奮鬥,
隱藏妳的憂慮,吞下妳的憂慮,假裝微笑。
婆婆,婆婆賢惠,
像那三縷春光壹樣溫暖。
我來了,我拿了,和山珍海味混在壹起。
加壹瓢水,繼續燒柴。
放壹顆人參果以示對丈夫的孝敬,
加壹顆靈芝,表達我的心願。
我希望這位老醫生能煥發青春。
期待醫學的魔力成為萬能藥。
讓我婆婆早日從這種癮中恢復過來,
等我丈夫團聚,平安無事。
這時,孟姜女繼續講述她自己的心情和對未來的向往。所以,最後,她表明了心意,唱道:
想想這壹刻,向前看,路還很長。
我還需要磨礪信念,快步行走。
穿過暴風雨和彩虹。
做壹個會紡紗,會種田,
我會寫字,會計算,但不能被貧窮壓垮。
辛苦辛苦孝順第壹,
頂天立地的女人比男人強。
通過對風景的描寫,將這句歌詞轉化為對丈夫和婆婆的思念,樸實感人。
聽了這首詠嘆調,觀眾馬上會有壹個對生活百折不撓的賢惠村婦的形象。這幾個字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讓沒有文化的人都懂。這是五音戲大眾化、普及化的最重要原因。
第三,五音戲的唱誦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的句子。有時候為了吸引觀眾,往往會用潛臺詞來吊觀眾的胃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話埋下了伏筆。
如五音戲名劇《王曉捉腳》中兩個姑娘的歌詞,兩個姑娘唱:
我今天要回我媽媽家,
我丈夫把我拉到床上,
我這麽做是有原因的...
這裏第壹句是向觀眾說明妳要去哪裏,最後兩句是給觀眾壹個猜測的空間。觀眾會想:這對小兩口剛結婚,壹個想離開她的家庭,壹個又不舍得。他們在床前做什麽?於是吸引了觀眾的聆聽興趣。
第四,五音戲唱腔的另壹個主要特點是用詞來傳聲,用情來帶聲,先念詞,後用聲,邊唱邊說,夾唱或起唱。這種現象在五音戲的歌詞中很多地方都存在。
比如名劇《公婆頂嘴》,母親的唱段多在中間唱出,長長的唱段夾雜著幾句話:
在壹片大豆地裏,
有兩個女孩在摘棉花,
唧唧喳喳,
嘎嘎叫。
上面寫著,
我的女婿是個木匠,
我女婿打鐵,
我的女婿只有19歲,
媽媽看到上面的誦經,聽到最後幾個字,又唱了壹遍,是下面的:
我的女婿18歲,
緊接著這下壹句,我媽又用了念白:
過年壹起當媳婦,
接下來,媽媽又唱了起來,
讓我們看看誰先拿著娃娃,
在這裏,很明顯,我媽聽到兩個未婚女孩的時候,說的是誰先抱的娃娃。她覺得大女兒還不至於羞於開口,就忍不住唱了起來。於是她唱道:
聽到這裏,我輕聲笑了,
嘿,嘿,我媽媽!
這最後壹句中的“嘿嘿嘿嘿嘿嘿”唱出了母親的怪心,把人物刻畫得更加生動。
第五,因為家境不好,沒文化,文化程度低,藝人壹開始教戲劇歌詞的主要方式是口口相傳。很多歌詞只靠押韻記憶,對概念性的東西不熟悉。很多歌詞都是誤傳,無法糾正。
比如五音戲名劇《趙美人看燈》中趙美人的唱段:
有壹個人,吳生,
騎馬,拉弓,
問這是哪壹個,
咬著肚臍,郎環繞,下到山東。
在這裏,戲文中的“咬肚臍郎”實際上是指“陽”。但由於五音戲藝人對歌詞的傳播有誤,使得後世的情景臺詞無法最準確地流傳。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五音戲只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未能進入宮廷等上層社會。
早期的五音戲沒有弦樂伴奏,而是用壹套逐漸豐富的鑼鼓作為伴奏,完成劇情和人物所需的壹系列唱、做、誦、奏。
隨著五音戲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經過壹代又壹代五音戲人的努力,淄博五音戲劇院已經成為中國數百個地方劇種中頗具影響力的劇種。曾經有壹支表演水平很高的民謠樂隊,設備齊全,拿過很多伴奏獎。
五音戲的音樂基調樸實無華,善用平仄調。在略平的曲調基礎上,有時還有優美委婉的曲調。歌詞風格獨特,半說半唱,押韻少,樸實無華,易懂好記,趣味性十足。
此外,其表演也不同於壹般的程式化,在壹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孕育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五音戲濃郁的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特色,樸實自然的方言,口語化的曲調,多變的音調和旋律,使得這種生長在齊魯大地的地方戲,歷經200多年,仍在民間廣為傳唱。
唱五音戲的名家,就是能充分表現這些藝術特征的傑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