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

目錄和地理位置

歷史

意義

世界遺產申報

需要

數字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治理目標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壹。它與萬裏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兩大工程,聞名於世。

地理位置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穿越京津冀、山東、江蘇、浙江四省,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 km。

京杭大運河由人工河和部分河湖組成,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李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會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通航裏程1442公裏,其中年通航裏程877公裏,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壹樣,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全長壹千七百九十四公裏,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它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臺兒莊、臨清、蘇州、嘉興、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6市18城區。

通州古詩雲:壹塔影認通州。燃燒的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荊門通州的標誌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匯合,在這裏由海河送入渤海。據記載,在漕運發達時期,天津至通州的北運河每年運糧船2萬艘,官兵1.2萬人,其中商船3萬艘。水路的開通,讓小小的支古村迅速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及其河流占市區面積1/3,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威尼斯”,在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見,其中京杭大運河功不可沒。蘇州“蘇州湖熟,人間滿”。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和食物豐富。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淮安大運河入口處,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歷史

京杭運河的開鑿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為了向西擴張勢力範圍,吳王闔閭下令挖掘從太湖到長江的徐希。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而戰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挖了壹條運河(名為漢溝)。在此基礎上,繼續由北向南發展延伸,特別是在隋、元二次大規模擴建改造後,基本完成了今天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很多河段都是利用原有的天然河湖,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運河水流主要由連通的天然河流補給。

到了(楊光)時,據說為了看揚州的瓊花和南糧北運,從京淮段到江南挖了壹條運河,全長2000多公裏。到了元朝,元朝的首都大都(現在的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才能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朝橫向運河,建成了以大都為中心,南下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從北京到通州區,叫通惠河,長82公裏;通州區到天津叫北運河,長186公裏。天津到臨清叫南運河,長400公裏。臨清到臺兒莊叫魯運河,長約500公裏。臺兒莊至淮陰稱為中央運河,全長186公裏。淮陰至瓜州稱為李運河,長約180公裏。鎮江到杭州叫江南運河,長約330公裏。揚州是著名的李運河城市。當楊迪在揚州開鑿運河時,揚州成了南北交通的樞紐。得益於漕運,這裏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壹。

京杭運河歷來是歷代水運的主要運河,在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世紀航運興起,隨著津浦鐵路的開通,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降低。黃河移民後,山東境內河段水資源短缺,淤積較淺,南北通航被切斷,淤積到地面。江蘇境內水量大、通航條件好的壹段,只能在小木航行。京杭運河的廢棄和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加寬加深,修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得到改善。季節性通航裏程達到1100公裏以上。江蘇省郫縣以南660公裏的水路,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成為未來南水北調的輸水渠道。

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動的人類遺產。大運河起源於春秋,形成於隋朝,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秦始皇(嬴政)在嘉興開鑿的壹條重要河道,也為以後江南運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自嘉興治陵水路,過錢塘江,過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了壹條溝,開了壹條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建了漢城,運河及其文化就是由此衍生的。

我們今天說的大運河,開鑿於春秋,完成於隋,興盛於唐宋,拉直於元代,疏浚於明清(開鑿於公元前486年,通車於公元1293年),歷時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中,它主要經歷了三次大的建設過程。隋朝時,楊迪動用百萬人口開鑿大運河,為以後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空前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終於在元代成為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動脈。

代表人工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繼長江之後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其價值堪比長城,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申報世界遺產

2006年3月,58位CPPCC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搶救和保護京杭大運河,並在適當時機申請世界遺產項目。

在這58名委員中,不僅有京津冀等京津冀六省市CPPCC的現任和前任主席,還有兩位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斌和單霽翔。亦舒、王鐵成等名人也簽了名。

第壹發起人劉峰委員說,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大運河,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圖書館、名勝古跡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它的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極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最好見證。從保護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壹無二的,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也是世界公認的。大運河水系綿延千裏,縱貫南北,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孕育了豐富的線性文化景觀。如果加上沒有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會更加豐富。“如果把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加起來,某種程度上可以和長城相提並論。”在1985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和羅兩位權威專家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高。”

"大運河和長城應該成為遺產名錄中的姐妹."劉峰委員提醒,但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正在逐漸弱化,其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被破壞。如果不重視像“申遺”壹樣重要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自然風光必然會迅速退化、消亡,這對中華民族來說將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絕不是某個地方或部門的事。CPPCC委員建議,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京杭大運河的搶救和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專家和沿海政府參與並全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的“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適時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動的人類遺產。大運河起源於春秋,形成於隋朝,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主要水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運河展現了領先於世界的中國古代水利和航運工程技術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孕育了壹系列璀璨明珠般的名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征。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交通功能發生了變化,河道、沿江風光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它正面臨著城市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的嚴峻挑戰。如果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和自然生態環境必然遭到破壞,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將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搶救和保護大運河,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呼籲

——喚起公眾對大運河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進壹步增強各級政府的保護意識,總結宣傳各地保護和挖掘大運河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經驗,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保護和應用,延續運河文脈和文明。

——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統壹協調機構,制定大運河保護法律法規,統籌保護和開發,動員各方力量,實施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重視並啟動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以創新的理念正確處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正確處理保護、利用和開發的關系,切實把申遺過程變成加強大運河保護和管理的過程。

——盡快在相關部委、相關專家和沿線城市的全力支持下成立研究機構,收集數據,摸清家底,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開展調查評估,向相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

——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更加註重大運河的整體風貌,確保沿線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振興古運河。

數字京杭大運河

為了更好地保護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將“挖掘”出“數字京杭大運河”

2007年5月初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社會發展科技大會提出,我國將在“十壹五”期間實施數字京杭大運河工程。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發展“十壹五”規劃》,中國專家將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京杭大運河民居征集標準,系統開展調查評估,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手段,建立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綜合信息系統。

根據《規劃》,該系統可在同壹地理參考坐標系下管理京杭大運河的非空間數據,通過文字和圖形實現統壹管理,通過文字和圖形實現雙向查詢和檢索,並對影像進行瀏覽、查詢、分析和制圖,形成基礎信息庫,為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研究、展示、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京杭大運河的治理目標

近年來,太湖流域年總用水量為290億立方米,而流域內該區域年均水資源量僅為6543.8+062億立方米。除去因汙染而無法利用的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萬人口每年創造了近萬億元的GDP,用水量實際上是實際資源的兩倍。由於太湖流域水汙染治理與經濟發展和人口不相協調,流域水汙染十分嚴重,使太湖流域面臨嚴峻的缺水形勢。根據1998至2000年連續的水質監測與評價,雖然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強了流域水汙染防治,但太湖水質總體上沒有明顯改善,湖泊富營養化總體上沒有明顯改善。2000年,總磷、總氮和化學耗氧量遠未達到計劃控制目標。河網水汙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地方還在惡化。太湖流域水資源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另壹方面,京杭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後,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航運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船舶的噪音和廢氣排放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活質量。船舶航行中發生的多起涉橋事故也對陳宮大橋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脅。貨船凹凸不平的外觀也和現在的景觀河流很不協調,已經發生了。如果運河杭州至塘棲段停止貨船航行,改為完整的旅遊航道,旅遊經濟效益和沿海房地產業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因此,應打通錢塘江水系富春江與太湖水系東苕溪之間的通道,連接錢塘江與太湖水系,富春江優質水源自然流經東苕溪,沖刷太湖水系劣質水,為杭嘉湖地區和上海提供優質水源,改善這些地區的水資源環境。汙水逐步截流收集後,京杭運河及其支流將成為杭州、嘉興等城市的優質自來水水源。為保證船舶航行安全,水質不受船舶汙染,節約土地資源,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氣化輕軌控制船舶航行,實現低航道等級、高通航能力的安全經濟的航行方式,在國內率先實現綠色航運。

2006年5月25日,京杭大運河作為我國春秋至清代的偉大工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傳統文化中的用人標準
  • 下一篇:如何制作PPT?急!!希望有更詳細的回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