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 * *發出問卷7519份,回收有效問卷7479份(溫州4135份,寧波800份,紹興770份,臺州806份,麗水968份),問卷回收率99.4%。溫州市消保委在開展問卷調查的同時,還隨機抽取了市區15家酒店的小包裝沐浴露、牙膏、牙刷樣品和30家餐飲企業的壹次性筷子、紙巾、食品盒(袋)樣品,委托溫州市技術監督檢測所對相關指標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合格率為100%。此外,各城市還進行了壹次性用品消費專項調查。以溫州市為例,調查範圍選取了市區和縣(市、區)的商業繁華區和具有壹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調查方法采用壹對壹的逐戶統計。到6月5日,共調查經營戶314戶,其中賓館100戶,飯店214戶。調查4家廠商;調查1商業市場。據調查統計,2007年6月至4月,上述經濟實體生產和使用壹次性筷子1.647萬雙,紙巾1.962萬包,食品袋(盒)1.0071.000瓶小包裝沐浴液。被調查的經營者僅占全市此類經營者的5%左右。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消費者經常使用壹次性用品,但不喜歡。25.2%的消費者選擇不使用壹次性產品或拒絕使用;在使用過程中,21.9%的人表示喜歡使用壹次性產品,33.2%的人不喜歡和反對。這說明消費者在使用壹次性產品時還處於被動狀態。雖然不是很喜歡,但是因為貪圖方便,往往會選擇壹次性產品。所以方便、衛生、價格低分別是49.4%、31.2%、15。%的人選擇壹次性用品。
(2)消費者健康環保消費意識逐步增強。在現代社會,消費不僅僅是壹種個人行為,更是他人、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調查中,37.9%的消費者認為壹次性產品對環保影響最大,其次是生態、節能和健康,分別占26.9%、19.2%和14.2%。這說明消費者已經逐漸意識到使用壹次性產品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但只有31.3%的人贊同目前很多城市不提供壹次性商品的做法,其余消費者表示不在乎或不同意。酒店客人取消“六小項”確實不方便。但酒店取消或減少壹次性用品的小改變,日積月累可以節約大量資源,減少環境汙染,對社會有益,應該推廣。
(3)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有待提高。在壹次性用品專項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壹次性用品缺乏適當的包裝標簽,很多是“三無”產品,沒有衛生許可證號,包裝和消毒不符合要求。尤其是壹次性筷子,不使用密閉包裝,容易造成二次汙染。酒店小包裝沐浴露、洗發水的保質期、生產日期字跡模糊不清或者根本沒有。而消費者對壹次性產品的包裝和保質期並不十分重視,維權意識相對較弱。調查顯示,44.7%的消費者不關註產品的外包裝,46.3%的消費者不關註保質期。使用壹次性產品出現質量問題,75.8%的受訪者會要求更換,7.7%的消費者會選擇繼續使用。
消費者對壹次性產品的滿意度不是很高。在大量使用壹次性產品的同時,消費者對飯店、酒店提供的壹次性產品不是很滿意。在調查中,只有6.3%的消費者表示滿意,64.8%的消費者認為可以,28.9%的消費者直接表示不滿意。對於質量的評價,36.9%的消費者評價質量差或很差。這說明,雖然近年來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大,壹次性用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逐步規範,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消費者對壹次性用品的質量和衛生問題仍然十分擔憂。
(5)標準化生產企業少,家庭小作坊多,產品衛生質量有所提高,但難以保證。溫州市消保委在對壹次性用品產量或消費量的調查中發現,本市從事壹次性用品生產的企業並不多,規模較大或正規經營的企業更少。比如,全市壹次性筷子生產企業只有4家,但山區卻有很多木(竹)筷小作坊。這些小作坊雖然產量低,但砍伐樹木並不理性、科學、隨意,對當地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家庭作坊對產品質量要求低,衛生意識差,普遍存在包裝不規範、產品標識不清晰等問題。而且大部分產品都是賣給街頭巷尾的小吃店和路邊流動攤販,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帶來隱患。本次調查還發現,溫州市區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15餐飲、酒店使用的壹次性用品中,75.5%來自廣東、上海的知名企業,如上海美加凈酒店用品有限公司、上海白貓有限公司、深圳本斯柔金紙業有限公司,其產品質量和衛生指標基本符合要求。這說明管理比較規範的企業,產品質量基本上是可以保證的。
(6)消費者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目前,許多餐館和飯店繼續使用壹次性產品,它們受到相當壹部分消費者的歡迎。以壹次性紙巾和筷子為例。壹次性紙巾的成分通常是“100%原木漿”或“100%天然木漿”。生產壹噸紙,壹般需要17 10樹齡的樹,溫州4-4月需要18。同期溫州314經營戶消費約1,247,000雙筷子。據專家估計,壹棵20年的樹只能做3000-4000雙筷子。照此計算,這300多家餐館在5-6年內可以消耗65,438+0,000平方米的森林。調查中,22.8%的消費者反對餐廳、酒店不提供壹次性用品的做法,另有46.5438+0%的消費者持無所謂態度。他們認同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的消費意識,卻無法接觸到自己使用壹次性產品造成的後果。由於宣傳教育的缺失,很多消費者知道全社會都在開展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創建綠色家園的行動,但基於此如何支持這壹活動卻無所適從,處於自覺不作為的狀態,尤其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制止這種消耗巨大資源、制造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汙染的消費行為。因此,要在全社會樹立責任、文明、綠色消費的理念,還需要繼續加強引導和教育。
(7)政府雖然積極倡導環保節能,但缺乏相關的政策措施來保障。壹次性消費品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它不僅是物質豐富和便利的象征,也是資源變成垃圾的“加速器”。目前,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倡導環保、生態、節能意識,引導社會成員創建綠色家園。調查顯示,85.8%的消費者認為壹次性產品對環保、節能、生態有影響,說明政府的倡導已經被接受,新的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政府措施或監督機制,壹次性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替代品的探索和開發,良性循環模式無法得到保證。環保節能基本靠消費者的自覺和經營者的自律來實現,所以效果並不明顯。大多數消費者和經營者還在反對壹次性產品的口號中麻木地消費著壹次性產品。在調查中,溫州、寧波、臺州等地的消費者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壹次性產品的監督管理,以制止社會財富的大量浪費和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汙染,並建議盡快出臺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或措施。
三。建議
壹次性用品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觸目驚心的環境汙染,與構建和諧社會背道而馳。如果任由壹次性用品亂用,將會惡化我省的生態環境,不僅浪費大量寶貴的社會資源,而且會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子孫後代的生活環境。因此,我們建議:
首先,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打造“綠色浙江”。對於高能耗、高汙染的壹次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政府應做出強制性規定,甚至明確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並對違規行為進行規範。對於普通壹次性產品,政府部門應制定合理使用的長遠規劃和政策,如回收對策、鼓勵替代機型、實行生產許可和責任制、鼓勵和支持消費者使用重復和回收產品等;或者對壹次性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增加稅收,將收入轉化為壹次性產品的回收成本,從而提高壹次性產品的成本,促進源頭減量,為替代產品提供公平競爭的條件,逐步用通過市場和環境檢驗的替代產品替代,最終實現全新的綠色產品替代壹次性產品。同時建議林業、環保等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對生產企業原料來源和用量的控制和監管,減少社會資源的損失和企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
二是加強對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和教育。由於壹次性產品包裝簡單,壹般的經營場所都是“免費”的,所以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查看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但實際上,很多壹次性產品在外包裝上往往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或者根本沒有標註。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生產廠家的監督管理和規範,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質量衛生檢查活動,從源頭上遏制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堅決查處無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備案證明的單位。二是加強對超市、飯店、酒店壹次性用品運輸、儲存和使用的監督管理,杜絕壹次性用品在流通渠道的二次汙染。第三,要積極開展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防範能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對需要掌握的衛生知識及時組織培訓,不斷增強經營者的商品認證意識,嚴把進貨渠道和質量驗收關,堅決杜絕“無證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
第三,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樹立責任、科學、環保的新消費觀。調查顯示,消費者可以理性消費,但不科學文明,可以註重健康環保,但真正從自身做起的少之又少。因此,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宣傳教育,讓消費者在提供便利的同時,真正了解壹次性產品對社會、環境、生態的影響甚至危害,促進全社會樹立理性、負責、文明的新型消費觀。媒體和輿論要善於引導和宣傳理想、責任、文明的新型消費觀,使綠色消費觀、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提高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四、關於壹次性商品消費的幾點提示:
(1)消費者在使用壹次性用品時應註意包裝。產品包裝上應標明制造商的名稱、地址和電話號碼。還要註意查看是否有產品的名稱、執行的標準、產品的等級、生產日期、有效期等。並盡量不要使用沒有封口的壹次性用品,以免造成二次汙染。
(2)消費者應加強相關健康意識。如果不同時加熱食物和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防止溫度超過65度時有害物質滲入食物,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使用壹次性筷子時,妳應該先用鼻子聞壹下。合格的木筷子應該沒有氣味,只會散發出木頭本身的氣味。如果木筷的氣味中含有硫磺或其他香味,則是化工原料加工而成,不能使用。選擇紙巾時,越白越好。壹些廠家為了提高產品白度,過量添加熒光增白劑,導致衛生紙白度超過90.0%,不符合標準要求。這類產品表面看起來不自然,色調也不柔和,消費者最好不要使用。
(三)提供壹次性物品的餐館、酒店等經營場所應當有效控制物品采購,堅決抵制各種有害物質流入,做好減少或者拒絕壹次性物品消費的提示工作。生產企業應當樹立綠色意識,在產品設計、生產和原材料使用中註重人民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大力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維護消費者健康權益。
(4)消費者應樹立責任、文明、理性的新消費觀。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面臨資源逐漸枯竭,循環利用率低,生態環境壓力巨大。因此,壹次性產品的消費,壹方面要註意是否有利於自身健康,另壹方面要註意是否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拒絕消費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的商品,拒絕消費對自然環境造成危害的商品。人類的生存環境構成了嚴重汙染的商品,倡導綠色消費和循環消費,自覺成為“綠色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