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輕,勞動力廉價,儲蓄率高,給經濟多了壹個增長源。在這種情況下,高增長被稱為“人口紅利”。
2013,或者說2015,將是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在很多學者看來,這是壹個舉世公認的說法。
65438-0997年,國外壹些學者首先提出了“人口紅利”的概念,聯合國人口基金在其年度出版物《世界人口狀況》中正式使用這壹概念,並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人口紅利”不難理解。壹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轉變的過程經歷三個階段:第壹階段,青少年占總人口的比例高,社會撫養負擔重;第二階段,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高,社會撫養費負擔輕;第三階段,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社會撫養負擔加重。當第壹階段已過,第三階段尚未到來時,勞動力人口供給充分,社會負擔輕,勞動力價格便宜,儲蓄率高,使經濟多了壹個增長源,形成了“人口紅利”。在這個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走了幾十年到壹百多年,所以“人口紅利”並不明顯。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迅速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使人口年齡結構呈現明顯的“兩頭小、中間大”。
有研究表明,在1978年,平均壹個勞動力會贍養0.603個未成年人和0.081個65歲以上的老人。2006年成為擁有0.255名兒童和0.127名老人的勞動力。這28年間,子女撫養負擔年均減少1.24%,老人撫養負擔年均增加0.65,438+0.66%,兩者相互抵消,總撫養負擔年均減少1.075%。這樣勞動年齡人口多,社會總贍養負擔減輕,勞動力供給充足,成本低,產生明顯的“人口紅利”。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速超過9%,廣東超過13%,其中確實有很多“人口紅利”。上世紀80年代末,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南下,廣東等地形成“民工潮”。千千數以萬計的打工仔和女工推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並不斷向內地擴張,從而助推了中國經濟的歷史性騰飛。
根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蔡芳的研究,我國人口撫養比每降低壹個百分點,人均GDP增加0.115個百分點,我國人均GDP增速的27%來自“人口紅利”。
然而,由於“人口紅利”是人口轉變過程中的壹個中間階段,它最終必然會消失。2004年前後,距離“民工潮”的興起只有15年左右。珠三角、長三角的就業形勢瞬息萬變,“民工潮”變成了“荒”,也迅速向內地擴展。近年來,各地都出現了“招工難”。“人口紅利”開始消失,引起越來越多的關註。
根據蔡芳的預測,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只增加了1%左右,到201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不會增加。大約從2013開始,我國人口撫養比將不再下降。也就是說,在2013或者2015左右,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降低,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應該說已經消失了。
短短幾年時間,壹向被認為近乎“無限供給”的中國勞動力,其實正面臨著短缺——這的確是壹個讓我們驚訝的話題,但我們不得不面對。
挑戰之壹: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會動搖嗎?
“用工荒”現象已經從珠三角、長三角蔓延到全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到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業。很多人擔心,“人口紅利”消失後,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還沒有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會受到嚴重影響。
據悉,在9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斯裏蘭卡總統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給了斯裏蘭卡壹個吸引尋求低成本替代生產基地的外國企業的機會。據當地估計,雇用壹名斯裏蘭卡“熟練”服裝工人每月大約需要65,438+050美元,而在中國需要400美元。再過幾年,中國的用工成本大概在600美元左右,斯裏蘭卡大概在200美元左右。
挑戰二:老齡化的“人口負債”會不會不堪重負?
越來越大的養老壓力也讓很多人擔心其長期影響。
壹方面,是“未富先老”讓養老基金承擔了相當大的支付能力。目前,我國社保養老基金“空賬”已達1.3萬億元,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按照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單位繳費)和個人賬戶(個人繳費)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積累。但由於目前社會統籌部分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個人賬戶沒有做實,形成了“空賬”。最近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壹項研究也指出,目前我國五項法定社會保險繳費之和已經達到工資水平的4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50%,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因此,加快填補養老保險基金“空賬”,靠提高繳費水平的可能性不大,“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可能意味著參保人數將難以大幅增加。
另壹方面,由於對未來安全缺乏信心,人們儲蓄意願居高不下,影響了消費水平的提高,並可能進壹步影響擴大內需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本來“人口紅利”的特點就是贍養負擔輕,人們儲蓄多,有利於投資的形成,促進經濟增長。而儲蓄傾向過高,影響當期消費,會走向反面。很多人認為,由於上述對養老基金支付壓力的擔憂,加上很多農民工沒有養老保險,加上國內農村社會保障剛剛起步,保障水平不高,人們只能希望多存點錢,不敢亂花錢。而且社保繳費占工資的壹半左右,消費能力有限,很難拉動國內消費,短期內很難改變長期依賴出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