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把蛋放在個棉花固定很保溫的容器(合資),並在插個溫度計,然後找個溫度稍微固定點的熱源。最重要的在於要使溫度計顯示符合以下的溫度
胚齡 ? 溫度
1-6天 38.5-38.0℃
7-12天 ? 38.2-37.8℃
13-18天 37.8-37.6℃
19-21天 37.5-36.9℃
二、註意事項
1、每天都要翻蛋6-8次。這樣做做是為了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壹般到18天停止轉蛋。
2、壹定要保證溫度接近上面的標準溫度,適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出雛時適宜的濕度能使殼的質地變脆。具體操作,可以在孵蛋器附近多放幾杯水就好了。
3、雞蛋的挑選,要選擇形狀規則的,而且殼面過粗糙的,蛋殼過堅硬的,以及雙黃蛋都不可以孵化。雞蛋的重量要以55-65克為宜。
擴展資料
人工孵化註意事項
1、選擇好孵化用的種蛋。
首先要註意種蛋的來源,高產、優質無病的種蛋;其次要選擇雞蛋表面清潔、卵圓形、蛋重50-60克、蛋殼厚薄均勻、顏色正、無破損的種蛋。
畸形蛋如長形蛋、扁形蛋、原型蛋、過大蛋、腰鼓蛋、砂皮蛋、裂紋蛋和用燈照檢時蛋內部粘殼、散黃、蛋黃流動性大、蛋內有氣泡、氣室偏、氣室流動、氣室在中間或小頭的蛋等都不能選做孵化用的種蛋。
2、孵化用的種蛋在10℃—15℃溫度下
保存不要超過3天。
保存時間越長,孵化效果越差。如保存在21℃-25℃的環境下,最多不能超過7天。
3、做好種蛋的消毒。
種蛋產出後,受糞便、灰塵等汙染,蛋殼上面有大量的細菌,不但影響種蛋的孵化,而且汙染孵化器和用具,傳播各種疾病。種蛋入孵前,必須進行壹次消毒。
4、嚴格把握孵化溫度。
種蛋入孵前12小時要進行預熱處理。方法是將種蛋大頭朝上碼在蛋盤裏,放在22℃—25℃環境下預熱。
上蛋時間最好在下午4點鐘左右,這樣能使出雛高峰出現時間在白天便於工作。孵化溫度開始至18天的溫度是37.8℃,19-21(出雛)天的溫度是37.5℃—37.3℃。溫度過高,雞胚胎死亡或增加跛腿雞和畸形雞;若溫度低於24℃,經30小時胚胎就會大部或全部死亡。
5、嚴格把握孵化濕度。
種蛋孵化1—18天時需要的相對濕度為50%-60%,19—21天需要的相對濕度為60%-70%。種蛋孵化時濕度適當,可使胚胎受熱均勻;在孵化後期,有利於胚胎散熱;出雛時濕度較高,雛雞容易破殼。
6、孵化時通風。
胚胎發育時需要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氣體,尤其孵化後期,更需要氧氣。氧氣供給不足,雛雞會悶死殼內。通風就是提供新鮮空氣中的氧氣,並能保證孵化器內的溫度、濕度均勻,排除汙濁氣體。
7、定時翻蛋。
長時間不翻蛋,胚胎容易與蛋殼膜粘連,影響胚胎發育。翻蛋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胚胎位置,防止胚胎與蛋殼膜粘連,並可適當增加胚胎運動,促進胚胎血液循環。
1—10天:1次/小時,11—16天:1次/2小時,孵化到18天時,停止翻蛋。翻蛋是使整個蛋架向前或向後傾斜45度,翻蛋時要輕、穩、慢。
8、按時照蛋,適時調溫。
頭照看蛋第壹步—起眼期。雞蛋孵化到第5天進行頭照看蛋。看胚前,先隨機取蛋30枚平放5分鐘,讓胚胎上浮,照蛋時方可看清。發育正常的胚胎可看到明顯的黑色眼點,若70%有眼點,表明溫度適當,稍微降溫0.2℃左右或維持到10—11天後再降。
9、按時換盤。
將胚胎蛋從孵化器的孵化盤移至出雛盤俗稱換盤。種蛋孵化到18天時換盤,19天時雛雞嘴已入氣室內,開始啄殼,20天陸續出殼,21時出殼結束。
由於孵化機中的溫度不可能絕對均勻,胚胎的發育速度也有壹定的差異。為調節胚胎發育速度,換盤時原在上層的胚蛋應換到下層出雛,原在下層的胚蛋應換到上層出雛,原在兩側的胚蛋應調到中間出雛,原在中間的胚蛋應調到兩側出雛。俗語稱“21天不出是壞蛋”。
10、出殼種苗。
雛雞出殼後,應在24小時內接種馬立克疫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