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生長習性
2.形態特征
3.地理分布
4.栽培技術
5.存儲方法
1.生長習性
水稻喜歡高溫高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水稻土最好。幼苗萌發的最低溫度為10 ~ 12℃,最適溫度為28 ~ 32℃。分蘗期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穗分化的最適溫度在30℃左右。低溫延長了枝和穎的分化。最適抽穗溫度為25 ~ 35℃。最適開花溫度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嚴重影響受精。
相對濕度為50 ~ 90%。結實的關鍵時期是從穗分化到充分灌漿期;營養狀況均衡、光合效率高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具有重要意義。抽穗結實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要增強根系活力,延長莖葉的功能期。大約需要500 ~ 800公斤的水才能形成1公斤的大米。
2.形態特征
壹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高0.5-1.5m,因品種而異。葉鞘松散,無毛;葉舌披針形,長10-25mm,延伸至兩側基部下葉鞘邊緣,有兩個鐮刀狀葉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0厘米,寬65438±0厘米,無毛,粗糙。圓錐花序大而稀,長約30厘米,分枝多,邊緣粗糙,成熟時向下彎曲;小穗含1朵成熟花,兩側極扁,長圓形卵圓形至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2-4毫米;穎殼很小,僅在小穗柄頂端留下半月形痕跡,有2個退化的外稃,呈圓錐形,長2-4毫米;兩側孕花的外稃較厚,具5脈,中脈成脊狀,表面有乳白色小突起,呈方形,厚如紙,密毛遍布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和外稃同質,有3脈,先端尖無喙;雄蕊6枚,花藥長2-3毫米。穎果長約5毫米,寬2毫米,厚1-1.5毫米。胚率較小,約為穎果長度的1/4。
3.地理分布
水稻生長的最北部界限是中國黑龍江省呼瑪。但主要種植地區為中國南方、臺灣省、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也種植水稻。換句話說,除了南極洲,水稻幾乎生長在所有地方。
1.華南雙季稻種植區位於中國最南端的南嶺以南。包括福建南部、廣東、廣西和雲南,以及臺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
2.華中雙季稻區是中國最大的水稻種植區,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至南嶺,北至秦嶺淮河。
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種植區位於雲貴、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4.華北單季稻種植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安徽的部分地區。
5.東北早熟單季稻種植區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內蒙古東北部。
6.西北旱區單季稻種植區位於大興安嶺西部和長城、祁連山、青藏高原北部。
4.栽培技術
水稻種植技術,包括水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神農教人如何種植水稻。
除了傳統的手工耕作方式,還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不要丟失以下步驟:
進行整地
種植水稻之前,必須翻耕稻田土壤,使其變軟。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粗耕、細耕和平整。過去,人們用動物和犁,主要是水牛來整地和犁地,但現在,人們用機器來整地。
育苗
農民首先在壹塊田裏培育秧苗,這塊田通常被稱為稻田。農民在播種水稻種子後,大多會在土壤上撒壹層稻殼灰。到了現代,專門的育秧中心用育秧箱讓稻秧生長,好的稻秧是水稻栽培成功的關鍵。當幼苗長到八厘米左右時,就可以移植了。
移植水稻秧苗
把秧苗小心翼翼地插在稻田裏,空間整齊有序。傳統的插秧方式會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在稻田上做標記。手工插秧時,妳會在左手拇指上戴上分秧器,幫助農民分秧,插土。插秧的氣候很重要,如大雨會損傷秧苗。近代插秧機很多,但土地起伏,形狀不。
5.存儲方法
水分控制:水分過多容易受熱發黴,不耐儲存。因此,大米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儲藏的基礎。儲存前應自然幹燥,水分達到安全標準(14%以下)。如果原水分過高,要及時烘幹。
去除雜質:大米通常含有稗草、雜草、穗、葉、谷殼灰和其他雜質以及皺縮的谷粒。這些物質有機質含量高,吸濕性強,帶菌量大,呼吸強度高,極不穩定,而谷殼灰等雜質降低了糧堆的孔隙度,在濕熱堆積堆中不易散開。這些都是儲存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儲存前必須將雜質含量降至0.5%。
及時通風:新米經常大口呼吸,糧溫高或含水量高,要及時通風,尤其是秋季涼爽、糧堆內外溫差大的時候。此時應加強通風,糧堆濕熱結合深翻,防止黴變。有條件的可以采用機械通風。
低溫密封: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幹燥的天氣進行通風,使糧溫降到10℃以下,水分降到安全標準以內。春暖之前,要封好蓋子,以便度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