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挑戰教師角色的獨特性。
教師角色是指社會對教師職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教師職能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具有多重身份角色。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教師角色的獨特性將面臨巨大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壹個是消除教育者角色的挑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虛擬教師、智能導師和智能學習伴侶逐漸得到普及和應用。教師的大量工作將逐漸由智能機器人完成,教師的職業身份面臨著被淘汰的挑戰。首先,人工智能作為壹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教育工具”,其教育應用在壹定程度上受到日益功利化的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使得教師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技術”關系有可能走向相反的格局。其次,人工智能在動態采集教育數據、進行精準教學、定制高效學習方案等方面顯然具有壹定的獨特優勢。它在教學實施、課堂管理、知識存儲等方面的準確性和高效性,讓人們越來越害怕和焦慮人工智能會在多大程度上禁止教師的職業身份。
二是知識權威角色拆解的挑戰。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老師的課堂知識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相對單壹,老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身份相對穩定。基於人工智能的系統和機器,擁有遠超人腦的知識存儲能力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海量的信息和知識湧現在終端設備和交互媒體上,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不斷擴大,極大地沖擊著師生之間不對稱的知識占有關系。受限於個人精力,缺乏專業素養,固化的教學環境和模式,教師知識的獲取速度遠遠落後於智能時代知識的創造和傳播速度,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和存儲能力在智能機器和大數據面前顯得微不足道。由此,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將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知識權威的傳統角色將逐漸被淡化和拆解。
三是立德庶人的角色錯位挑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心靈交流是教師貫徹德育教育理念的關鍵,而人工智能支撐的新型學習模式無疑會給師生互動帶來新的困惑和挑戰。與傳統教育相比,過度依賴程式化、數據化的技術工具,會在壹定程度上忽視道德和人性培養中的情感互動和關懷。在情感捕捉、智能語義識別等技術的控制下,師生之間的交流看似是人與人的交流,實則是人與數據、算法的交流。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的教學和管理,弱化了師生交流中的人性維度。由此,人工智能驅動的在線交流擠壓了師生情感對話的行動領域,師生對話過程中難以持續展現師生雙方的生命價值和人文立場。教師在發揮道德修養作用的過程中逐漸成為“旁觀者”,面臨尷尬的“錯位”困境。
四是管理決策者的角色依賴挑戰。在教學設計與實施、班級管理、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總是面臨許多行動選擇和事項,即教師也具有管理決策者的身份。隨著教育決策過程的智能化升級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部分教師開始過度依賴教育大數據和算法分析結果,失去了作為行動決策者的主觀價值、主觀能動性和職業敏感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壹些老師決策的主要依據,更多的動作決策問題會交給人工智能算法。由此,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逐漸模糊教師對自身環境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導致教師在管理決策過程中忽視自身獨特的教育實踐智慧,甚至過度追隨或依賴基於智能技術的教育決策和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