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公***事業模式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公***廣播電視模式。以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代表的這壹模式對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廣播電視事業的建立過程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大多數西歐國家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和亞洲日本都建立了與之大同小異的廣播電視體制。在對待傳媒的態度上,尤其是對待廣播電視上,這些國家認為“先是廣播,後是電視和有線電視等,應該肩負公益服務與使命”①,首先將廣播電視視為教育和政策傳播的工具。在現在的社會當中,公***廣播電視不僅僅是只有這壹種作用,它還發揮著更為廣泛、更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廣播電視已經出現了衰退的趨勢,威脅到了這壹性質的機構為公***利益服務的作用,然而,筆者認為公***廣播電視並不會就此壹蹶不振。下文將分三部分進行透析。
第壹部分:公***廣播電視的作用
第壹,公***廣播電視的核心使命是促進公民社會、民主社會的發展,避免為專制政權或商業集團所左右。“人類為社群或政治的動物,唯有通過參與城邦事務,才能具現所有人類生活的層面與性格的潛能,②”這是亞裏士德曾經指出的。在大眾媒介為公***利益服務的過程中,不僅僅向公眾提供高質量的節目,同時還希望公眾能提出具體的視聽需求,進壹步參與節目制作,從而民眾使媒介為自己服務,提高民眾的媒介素養。
第二,公***廣播電視的節目以教育類、文化類節目為主,公***廣播電視的強勢也在於教育類和文化類節目,雖然不如那些娛樂類節目吸引受眾,但是質量較高。公***廣播電視肩負著教育全體公民、培養公民的高尚情操的神聖使命。
第三,公***廣播電視的節目既要反映本土文化特征,保護本土文化,又要兼顧人群與文化的多元化和少數族群,平衡輿論,而不是壹味迎合受眾的口味,不是把收視率放在公***利益和社會影響之上。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用“文化輸出”、“文化侵略”等詞語形容的現象也出現了,某些發達國家依仗經濟強勢,與其他國家進行著不對等的、甚至是相差懸殊的文化“對流”,使得那些本土文化受到沖擊或腐蝕的國家不得不考慮保護本土文化的策略。而商業臺往往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他們考慮的不外是如何迎合受眾的口味,如何提高收視率,如何吸引更多、更有價值的廣告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公***廣播電視就理所當然地承擔起了維護本土文化、發展本土文化的高尚使命。
商業臺為了獲得更多的廣告收入,往往定位在消費能力較強的受眾,現在甚至發展成為先分析廣告上的需要與廣告產品的對象,而後再策劃節目吸引這部分受眾的怪現象。但是,公***廣播電視的節目不會厭棄某些受眾,也不會努力去討好某些受眾,他的服務對象是全體公民,包括少數族群、弱勢群體以及消費能力小的各種各樣的公民。“卡內基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認為,公***廣播電視應該向人們提供壹個壹體化而富於多樣性的美國社會,並成為美國社會表達不同思想和見地的‘論壇’,可以聽見來自邊緣群體的呼聲。③”
第四,為受眾提供客觀平衡的新聞,忠誠的進行輿論監督,因此往往引起了政府或政黨的不滿甚至於惡意攻擊。商業臺往往受某政黨或商業臺所有者的政治傾向的影響,為了維護自己所維護的政黨的利益,從而使節目的觀點帶上了色彩。而公***廣播電臺往往是報到嚴肅新聞,體現在文化結構和社會思潮變遷中的各種力量的沖突。它不會為了某種私利去給政府或政黨溜須拍馬,奉承迎合,而是站在公眾的利益上去客觀地揭示內幕、報道新聞,提供盡量公平公正的觀點。
但是,縱觀20世紀80 年代和90年代,世界傳播也經歷了壹場重大的、前所未有的變革。特別是從信息電子化到網絡全球化的相互交織的新發展,促使傳播行業的重構。這些新的發展從而也改變了電視廣播業的全景,因此不可避免地為公***廣播電視塑造了壹個新的環境。在這樣的壹種新的生存環境中,公***廣播電視出現了壹系列不適的“癥狀”。下面將分別觀察壹下這些癥狀的表現。
第二部分:公***廣播電視的危機癥狀
首先,費用征收出現危機。這是公***廣播電視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之壹,甚至在公***廣播的領軍者也難以幸免。如:在英國,BBC每年強行向所有電視設備的所有人征收執照費,這個被制度越來越多的觀眾所反感。面對琳瑯滿目的節目和靈活自由的收費形式,觀眾越來越感覺到BBC這種自以為是理所應當的制度難以得到認同。在日本,公***廣播電視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受眾不願意義務性的繳納收視費,尤其是今年7月份當日本廣播協會NHK爆出貪汙醜聞後,立即激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慨,有的表示“有了新的調查結果必須公布,否則將拒絕繳納收視費”,有些人甚至對NHK公***廣播電視體制提出了疑問。
20世紀90年代,日本曾經遭遇拒繳收視費運動,“新壹代公眾之所以拒繳收視費,主要是無法了解公***電視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不明白何以不能由廣告費代替收視費,以減少收費手續的繁瑣④”。
其次,頻道和廣播資源不再稀缺。英國BBC於1922年成立,在那個年代,無線電廣播成為壹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在英國,無線頻道和廣播資源被保守的英國紳士視為壹項稀缺的國家資源,所以理應為國家所控制。但是,傳播科技的發展,調頻廣播、調幅廣播、數字廣播、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數字電視相繼湧現;同時,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廣播和電視的傳播和接收技術,頻道數量激增,只要妳有內容,就可以不受沒有頻道的制約,此外,廣播電視現今已經不再是唯壹的快捷的信息傳播渠道了,這樣就使之前的公***廣播電視“唯我獨尊”的地位與權威大打折扣。
日本NHK遭遇拒繳收視費的另壹個原因是“民眾對於公***電視存在的理由及NHK的經營性質不完全了解,尤其隨著新頻道的增多,公眾不再如以前珍視公***廣播體的存在。⑤”
第三,相關法規日漸放寬,商業廣播電視之間的競爭以及商業廣播電視與公***廣播電視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全球日趨放寬對廣播電視的管理,使其在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上都日趨多樣化,公***廣播電視需要面對更激烈的競爭。例如,“20世紀50年代早期,英國公眾與政界對廣播電視的需求日益增長。於1952年由保守黨政府擬定的《廣播第壹白皮書》提出,當新聞來源越來越多的時候,在日益發展的廣電行業裏,某些方面的競爭被視為正當。隨後,在1954年3月又通過了壹項電視法令,允許建立由私人公司擁有的商業電視臺,但是他們必須接受新組建的英國獨立電視管理委員會(the Broadcaster’s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BARB)的監督。⑥”從20世紀80年代,“國際傳媒大王羅伯特·默多克,壹個撒切爾的狂熱支持者,開始進軍有線和衛星電視業。為了默多克的利益,英國政府從1985年開始取消某些限制,例如掌握衛星公***天線電視(SMATV)技術已不是必需,而在這BBC和上述財團則是必需的。而且,對媒體所有者的跨媒體經營所有權和國際的要求也為了默多克而放松了”⑦。
第四,政府提供的公***資金日益減少。典型代表為加拿大廣播公司(CBC)。 1995-1996從年財政年度起的三年內,議會給CBC的撥款減少了1.77億加元。預算的削減對CBC來說是壹個嚴重的打擊,使它不得不采取緊縮政策,裁員700名,地區電視臺只能制作新聞和時事節目,而不得不放棄黨的觀眾喜愛的綜藝節目。而且,公***機構發展至今,規模日益龐大,開支巨大;更重要的在於市場飽和,電視收看執照費的增長停滯,而節目增加、頻道擴增都使有限的經費不足。近年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公***廣播電視都面臨著資金匱乏的難題。
第五,受眾細分趨勢日益明顯,“大眾化節目”難以滿足“小眾需求”。
電視頻道的大量增加,付費電視、衛星直接入戶電視等的出現,使頻道專業化日益適合受眾的不同需要;而受眾在愈來愈多的選擇面前也日趨“小眾化”,使公***廣播電視機構原有的聽眾、觀眾不斷流失。“1990年以前歐洲的公***廣播電視機構仍占據了主要市場。但到了1996年,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已被私營機構趕上。⑧”
部分國家公***廣播電視占有率情況表
國家 公營機構市場占有率(%)
加拿大(英語) 13.0
加拿大(法語) 21.0
德國 42.1
英國 43.4
資料來源:張小茸編:《數字化時代供應電視臺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載《世界廣播電視參考》,1998(7),24頁。⑨
第六,商業臺的競爭。公***廣播電視不播出廣告,靠收取收視費和他人的贊助來生存,它不能單純的追求收視率和商業利潤,而是更多地考慮節目的品位與質量,從而在與商業臺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公***廣播電視提供了許多不考慮商業利益的社會教育節目,報道了大量嚴肅性新聞,體現了在文化結構與社會思潮變遷中的各種力量沖突。當然僅靠知識性和教育性節目難以獲得高的收視率和收聽率。
公***廣播電視在經濟大潮的強烈沖擊中,它的社會作用變得越來越顯著,越重要。與此同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它的生存狀況也越來越惡劣。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BBC所謂的“生存危機”和“BBC保衛戰”。那麽在今後的日子裏,公***廣播電視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保持就成了需要迫切討論的課題。
第三部分,公***廣播電視的發展對策
第壹,在不傷害公***廣播電視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制作、播出高收視率的節目。這裏仍以英國為例。“據統計,英國人對肥皂劇、綜藝和意誌遊戲類節目特別鐘愛”;壹項名為《英國電視的變化趨勢:電視劇和時事節目實例研究》的調查指出;“在過去20年裏,電視單劇本減少壹半,而肥皂劇則增加了五倍。商業電視臺講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的報道讓給了英國廣播公司。”傳統上,肥皂劇與公***廣播公司的理念有所出入。20世紀80年代初,BBC晚間黃金時段的收視率只有獨立電視臺(ITV)的壹半。當時BBC的總經理Michael Grade認為,ITV晚間播出的肥皂劇吸引了觀眾的眼球,BBC應當直播與此類似的節目進行競爭,這壹主張在當時引起的較大的爭論。隨後,BBC直播了“東城故事”,這壹劇本各個方面都是在研究測試目標觀眾之後,依觀眾的喜好所設定的。結果在不再公***電視理念與市場需要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肥皂劇上演了幾十年,而且屢獲大獎,成功的挽救了當時BBC的晚間收視率。目前公***廣播電視系統開始開發節目質量調查,以和收視率構成節目雙重評估體系,全面衡量公***電視的節目價值。
第二,開發低成本的但適宜公***廣播電視的節目。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最大需求之壹就是獲取新聞信息,並且以新聞節目來提高威望是各大媒體公用的手段,因此美國三大電視網以及CNN都不遺余力的對新聞節目進行高投入,然而,限於公***臺的資金力量薄弱,顯然不可能如此。美國某公***臺總裁“認為在美國這樣壹個新聞過剩的國家,公***電視網無力夜無意於商業電視網正轟動性新聞。而為了表現公***電視網不同於商業電視網的對公***事務的關註和對新聞報道高水準的理解,《新聞小時》最終被醞釀出爐。⑩”(《新聞小時》,全稱《麥克尼爾和萊爾新聞小時》,長久以來被認為是談話類節目的典範,最適合於表達對公***事務的關註。)《新聞小時》主要是對當天新聞進行分析。前半小時進行新聞報道,新聞取材更加精煉,事件報道更加深入,但每條新聞時間較長。後半小時進行演播室現場討論,集納對當前熱點問題的不同觀點,加深對新聞事件的認識。總之,公***廣播電視更要專註於對新聞事件的深度報道與剖析。
第三,繼續保持自己獨特的特色。在信息社會中,公***廣播電視機構壹方面可以提供公***論壇,發揮民主作用;另壹方面保證高質量的節目和對文化的促進。公***臺壹味向商業臺看齊是沒有出路的。盲目迎合觀眾口味,在節目上與商業臺趨同,失去自己的特色,最終必然喪失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如果公***臺提供的節目與商業臺沒有區別的話,納稅人就沒有必要來維持這些公***機構了。因此,公***廣播電視機構在新的業內生態條件下,必須重新定位,定長期目標,提高隊伍素質,以高水準、高質量的節目來吸引受眾,重新顯示出非商業臺所能替代的自身價值來。公***廣播電視“不是壹種受政府補助的商業活動,也不是半商業半公益的結合”,而是壹種不可或缺的公益服務。
收視費是英國廣播公司堅持高質量節目與獨立公***服務目標的根本。長期以來,BBC憑借優秀的節目質量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即使在經費捉襟見肘的時期,BBC也從未降低對節目的要求,而是開始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擴展生存空間,以商業活動的收入補充對節目的投入。
第四,精簡機構,削減不必要的開支。近年來,英國廣播公司實行開源節流,大力精簡機構,降低管理成本,加大節目投入。公***廣播電視本身不撥出廣告,而是靠收取有限的收視費或政府的補貼進行運轉,因此經濟實力遠不如商業臺雄厚,因此,應該“精兵簡政”,將資金最大限度的用於制作高質量的節目,確保獲得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社會威望。
結論:公***廣播電視要生存下去
在目前的商業臺的包圍當中,公***廣播電視的確處於壹個“全球性式微”的境地,但是他又存在的必要和可能,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處於危險境地的並不是公***電視,而是民主本身⑾”。“當市場已經脫離了社會發展進程,圍繞著公***電視的爭論實際上更多的是關註我們整個生活,我們的行為準則、價值觀以及道德體系⑿”。我們的社會進程就是壹個民主發展的進程,因此 公***廣播電視將會成為有創造力、最值得信賴的廣播電視臺和節目制作者。BBC在進行改革和調整後又重新煥發青春已經為公***廣播電視的發展做出了榜樣,同時這壹例子也證明了公***廣播電視的生存的空間是仍然存在的。但是,公***廣播電視的確需要進行反思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