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優秀作文範文壹:老北京的春節習俗
日落日升,鬥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壹。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歷的正月初壹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壹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壹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壹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壹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壹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壹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壹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幹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壹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壹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壹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壹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優秀作文範文二:民族特色
民族之所以成為這個民族,是因為它有自己特有的東西;壹個國家若要成為該民族的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有這樣壹則材料:某戶戶主為增改家中電視機頻道,尋蹤購得增頻器回家。老伴問:“妳買了什麽洋玩意兒?”在得知是廣州生產的後,又說:“廣州出產,怎麽沒有中文,盡是洋文?”中文,即漢語,厲經千年,幾經演變發展到現在。這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連外國人都在學習,而在它的發源地,在自己國家流通的商品上,竟是洋文說明。洋文,尤其是英文的廣泛使用,也許是壹個趨勢,但在中國國內,還是漢語更容易讓人接受。與這些現象相反,有的國家規定,無本國文字說明的產品,壹律不準進口。而在我國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完全沒有中文表識和中國文字說明的,已非個別現象。難道我們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不值得引以為豪嗎?
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就特別多。1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壹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壹年裏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壹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2年夜飯後吃凍梨由於東北天氣寒冷,壹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壹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壹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壹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裏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3年三十點長壽燈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壹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壹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4正月不剪頭東北人壹般都在大年初壹到農歷二月初壹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裏剪頭。“二月二,龍擡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壹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5初壹初二不掃地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壹個說法,大年初壹、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願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優秀作文範文三: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謝竈”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壹。臘月二十三日送竈神,澳門人謂之“謝竈”。澳門人給竈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竈糖,說是用糖糊竈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壹澳門人家的竈頭見過壹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板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壹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壹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壹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賭博)。“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優秀作文範文四:臺灣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壹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壹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裏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壹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優秀作文範文五:我國民族工藝——鼻煙壺
鼻煙壺是我國的壹種民族工藝。鼻煙壺除了實用,在清代曾作為國際國內交往的重要禮品。
中國鼻煙壺的制作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中國鼻煙壺制作精美,其中最出名的是內畫鼻煙壺。內畫鼻煙壺是壹門巧奪天工的民族工藝。因是在鼻煙壺內書寫繪畫,為了讓人能看到正確的畫面,內畫大師們必需掌握好內畫技術、在鼻煙壺內這個小小的天地裏,反著繪畫,制作難度非常大。但是,畫面上的景物栩栩如生。所壹具很高的收藏和保存價值.
我爺爺家也收藏著壹個內畫鼻煙壺,它長14厘米,寬12厘米。它的兩面都是畫“清明上河圖”的壹部分,壹面畫著橋北頭的情景,壹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走。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就要碰上那對轎子。就在這緊急時刻,那個騎馬人壹下子拽住了馬籠頭,這才沒碰上那對轎子。不過,這麽壹來,倒把馬左邊的小毛驢嚇得又踢又跳。站在橋欄桿邊欣賞風景的人,被小毛驢驚擾了,連忙回頭過來趕小毛驢。另壹面是畫“清明上河圖”中的壹個不知名的小鎮,壹個人和另壹個人好像打完架後在吵架。旁人連忙給他們講道理。但是,壹個人不講理,壹下子就走了,眼睛盯著另壹個人。
我國民族工藝品鼻煙壺的制作是多麽精美、大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