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叫做客家人啊?有些什麽風俗習慣呀?

什麽叫做客家人啊?有些什麽風俗習慣呀?

客家,是壹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壹。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壹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壹個龐大的民系***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壹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萬、泰國約37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來自中原。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遷徙有以下幾個時期:

(壹)秦漢統壹中國,中原移民開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結余幹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壹百五十裏,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壹戊南野之界,壹戍揭嶺。

3、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裏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又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計秦駐閩粵贛邊之戍徙民約占當地人口三分之壹以上。

5、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 嶺南,分駐於郡縣及軍事要沖。

6、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中及揭陽(潮、梅古為閩越地)的閩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縣徙民的後裔。這說明自此起,閩粵贛邊居民是以中原移民為主體。

(二)漢末建安至東晉永嘉之際,中原人民避難,有壹部分人遷入閩粵贛邊區。

東漢末年,中原人民避難入交州,曾掀起壹次高潮,南遷主要由海道而來。

南北朝時,南北對峙,中原人民又壹次大規模南遷,遷移人口約96萬,大部分穩定在長江中遊兩岸,其中壹部分入江西贛南,部分又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邊州縣。

永嘉之際,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眾。

(三)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黃巢起義,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與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難至粵中與閩粵贛邊地區。

建炎南渡,壹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即太湖流域壹帶。另壹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隨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臨安。這些士民沒有隨太後的條件,又勢不能北返,因而壹部分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壹部分由虔州入汀州。壹部分滯留贛南各縣。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壹路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六)除以上所述因戰亂大規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來,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遊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者。

從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來自中原漢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化吸收畬、瑤、蛋、木客等南方少數族群壯大了客家隊伍。

客家人(客家民系),是漢民族八大民系中的壹支。自東晉開始,中原漢人幾度南遷至今天的贛粵閩三省交界地區以後,經過長時期的繁衍生息,形成使用客家方言,遵循客家風俗的客家民系。爾後,客家人又從贛粵閩三省交界地區遷徙到國內另外 16個省(市、區)和港澳臺乃至漂洋過海,流布於世界各地。

據有關學者估計,目前,源自客家民系的客家人總數為 8000萬左右。其中6800多萬人分布在中國內地19個省(市、區)的180多個縣(市、區),約640萬人分布在中國港、澳、臺地區,500余萬人分布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漫長的歲月中,客家人以獨特的歷史文化、愛國情懷、奮鬥精神,為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發揮了和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客家人有其極富魅力的風俗。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多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壹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吸收、融合於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地域廣大,形成了 " 十裏不同風 , 百裏不同俗 ", 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萬象紛呈

風俗習慣

客家山歌:流傳千載的天籟之音

“客家山歌遠傳揚,條條唱出情意長,條條唱出郎心事,聲聲唱出妹心腸”。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的民歌之壹,是祖國藝術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它繼承了詩經三百篇的風格,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主題和地方特色,富有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其藝術風格獨特,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傳神,流暢自然,文采內涵,耐人尋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話唱,基本是四句七字體,第壹、二、四句押韻;唱時往往觸景生情,即席歌唱,隨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豐富多彩,節奏自由又富於變化,同是客家山歌而同中有異,如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馬山歌,腔調不同,僅梅州就有100多種腔調,但都是曲調高亢、嘹亮、抒情、悠揚,十分動聽;演唱藝術上繼承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常用直敘、比喻、雙關、歇後、誇張、疊字等手法;種類和體裁上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虛玄歌、逞歌、猜調等;唱的形式有獨唱、對唱、表演唱等。

千百年來,客家人用它來歌唱勞動生活、抒發情思和鼓舞鬥誌,用它來交流感情,聯絡友情,娛樂身

山歌節盛況

心,如:“山歌緊唱心緊開,井水緊打緊有來,唱到青山團團轉,唱到蓮花朵朵開。”但是,舊封建時唱山歌層層受禁,只在山林田間唱,從50年代起才發展到大庭廣眾中唱,唱到北京及至海外。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中心,客家山歌流行,素稱“山歌之鄉”,哺育出許多著名山歌手,先日有劉三妹,刁嫂子等,現代有余耀南、湯明哲、陳賢英等。“東教場裏搭歌臺,八方歌手逞歌才。山歌好比梅江水,源遠流長滾滾來”。為弘揚客家文化,梅州每逢中秋舉辦山歌節,大打山歌擂臺,非常熱鬧。

客家酒俗文化

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註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壹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壹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壹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壹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壹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壹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壹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壹起出。出壹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壹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壹”時叫“壹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喝酒猜拳時,壹般以三杯酒為壹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余興未了,可再來壹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征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鬥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鬥酒,做法是席間指定壹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壹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鬥酒的,桌中擺壹個湯匙,由壹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壹杯。除外還有“猜單雙”鬥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壹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壹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困倦,直至盡歡盡醉。(摘自《三明僑報》)

客家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壹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客家社會雖不免亦存在重男輕女的成見,但總體上,男女關系還是較平等的。如,客家婦女與男子在家中同樣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時,與兄弟平等;出嫁時,父母重視其婚嫁,夫家也必須按傳統禮節,循規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婦。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禮”。隨著社會的變遷,雖有更改,但大致上還是參照舊制辦理。六祀儀式:“說親,送定,報日子和送聘金,盤嫁妝,接親與送親,拜堂與吃面碗雞”。和古之"六禮"大同小異。婚禮儀式中,仍有鬧房,圓房等舊俗。

新娘出嫁後第三天,娘家宴請女兒,女婿,謂之“請三朝”。這天,女兒不能在娘家住宿,壹定得趕回夫家。有些鄉間,娘家過幾天請壹些婦女親友到女兒家中做客;或娘家請女兒回家做滿月酒(結婚滿月時)。男女親家各擇日期,設宴互請,謂“上門”,以求加強兩親家間的往來。

結婚宴請賓客,俗稱“喜酒”,禮節甚為隆重,過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門前放鞭炮迎接,他們未到席,不能開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執壺,從母舅開始輪流斟酒。賓客按尊卑遠近、長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廳堂左上為首席,右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養媳,贅婚,轉親,換親,改嫁等。有些現正逐步少見,消失。

  • 上一篇:五聲音階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什麽是機器學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