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售數據來看,過去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供需兩旺的背後,新能源汽車“漲價潮”悄然來襲。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包括特斯拉、Xpeng Motors、廣汽AION S Plus以及大眾的ID.6 CROZZ和ID.4 CROZZ在內的多家新能源汽車均宣布漲價,其中國產Model 3和Model Y漲幅最大,分別為1萬元和21萬元。廣汽AION S Plus緊隨其後,價格上漲7000至14000元。小鵬的三種型號也提高了價格,從4300元到5900元不等。其他沒有直接提價的電動車也取消了相關購車優惠。車企這波“集體漲價”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政策補貼下降、動力電池漲價、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
30%坡退,2022新能源補貼進入“倒計時”
2021 65438+2月31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為2021。同時,文件指出,為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市場銷售趨勢和企業平穩過渡,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將於當年12的31日終止,這意味著到今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馬拉松”將正式到達終點。
事實上,任何政策的改變都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尤其是助力中國實現汽車強國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可否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目前來看,這些政策也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初步完成了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購買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趨勢。“補貼”不再是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點。可以預見,未來補貼完全退出後,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前景依然樂觀,市場份額將穩步有序增長。
缺乏核心的風暴還在繼續,導致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
回顧2021,“芯片荒”是全球汽車市場和所有汽車企業面臨的同樣挑戰。AFS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1和12.5,由於芯片短缺,中國車市累計減產1982萬輛,全球車市累計減產100輛。
眾所周知,去年受疫情影響,全球芯片供應商產量疲軟,伴隨著OEM廠商需求旺盛,導致市場供需失衡。最終很多車企陷入了“無米之炊難”的尷尬境地,“芯荒”甚至成為各大車企高層的同心病,於是也出現了加價買籌碼的現象。與此同時,因缺芯而火起來的二手車市場也成為去年車市的壹道獨特風景。
即使到現在,全球汽車市場也沒有擺脫核心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黑暗時刻”已經過去,但籌碼緊張的局面還會持續很長壹段時間。此外,與過去相比,現在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芯片數量增加了壹倍,這也增加了汽車的制造成本。因此,即使能恢復正常的芯片供應,新能源汽車漲價仍是合理的發展趨勢。
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成本上升。
除了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領域產能不足和價格上漲也是導致新能源汽車終端價格較高的重要因素。以動力電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鋰為例。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只有5萬元/噸,最近漲到29萬元/噸,短短壹年就漲了480%。從2020年4月到2021,10年6月,鈷的價格也從不到24萬元/噸漲到38萬元/噸,漲幅近60%。此外,根據公布的數據,與2020年Q4相比,2021年Q3提供了隔膜、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電池相關原材料,最高增幅超過170%。
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成本上漲,所以2021下半年,比亞迪宣布電池產品價格上漲20%,天能鋰電、郭萱高科、彭輝能源等企業也發出通知函調整電池或電池原材料價格,車企在制造過程中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終或多或少體現在產品價格上。例如,65438年10月22日,比亞迪官方發布車輛價格調整聲明: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比亞迪將對王朝網、海洋網相關新能源汽車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幅度為1000-7000元,調價自1年2月起生效。根據目前的市場表現,多家專業機構表示,預計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將帶動車載終端價格迎來新壹輪上漲。?
從綜合政策、硬件、原材料來看,更恰當的說法是,這波漲價與其說是新能源車企有意為之,不如說是“形勢所迫”。可以預見,2022年各類新能源汽車開啟“漲價模式”是必然趨勢。根據國內各大車企透露的信息,至少有十幾款純電動新車將在今年上市,如SAIC榮威科萊威、小鵬G9等。如果不出意外,這些新車的價格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如今,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以時間換空間”的階段已經過去。隨著綠色消費理念的推廣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必然會穩步提升。同時,隨著補貼紅利的倒計時,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將刺激主機廠加大技術和產品研發的投入,從而引領行業完成從“量”到“質”的追求
倉庫安全工作總結報告1
儲運班以“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實行壹崗雙責,通過加強員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建立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現場管理等措施,不斷深化安全管理。
壹是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班組把安全教育培訓作為加強安全管理的中心任務之壹,通過每月安全會、班組會、安全月活動、安全宣傳展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