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起源於古代戰爭,幾千年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逐漸從壹種野蠻血腥的格鬥技術演變為壹種文明的體育文化形式。體育屬性的凸顯,為武術告別冷兵器時代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武術從武術到體育的轉變,帶來了人們認識上的壹場革命。什麽是武術?這是武術理論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隨著人們對武術認識的深入和武術發展實踐的推進,它正面臨著新壹輪的演變和重新定義。
在國外,中國武術叫功夫,民國時期武術叫國術。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武術工作,視武術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並指示對其進行挖掘、整理和提高,同時更加重視武術的理論研究。如何給武術下定義,並給它壹個恰當而清晰的定義,關系到武術的發展方向、發展規律和主要任務,對整個運動的完善和發展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因此,新中國成立後,專家們對中國武術的定義非常重視,也非常謹慎,此前中國武術的定義已經過三次修改。
1961首次出版的武術教材對武術的定義是:“武術是由拳術、器械套路及相關的鍛煉方法組成的民族體育形式。具有強健筋骨、增進健康、鍛煉意誌的作用,也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遺產。”這種定義只強調了武術的鍛煉價值,沒有提及武術的攻防屬性,強調了武術的民族性,同時混淆了武術歷史部分的內容和基礎理論的內容,對武術本質特征的界定存在盲區。
1978,第二版武術教材正式出版,重新定義了武術的定義:武術“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壹,以踢、打、扔、拿、打、刺等格鬥動作為基礎,按照動靜、攻防、剛柔、虛實相互轉化的規律進行的徒手格鬥或器械套路的演練”。整體定義是對武術產權、材料、規律、形式的理解的總和,是對武術特征和形式的概括性解釋。兩種定義相比,1978版本中的定義具有文字冗長、內涵空洞、規則龐大的特點,使用了10年。
1988期間,中國武術研究院曾將武術定義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內外兼修。這個定義言簡意賅,突出了武術的民族傳統和內外兼修,所以沿用至今。
為什麽武術的定義會有這樣三次遞進式的改革?這要追溯到武術從武術到體育的轉變,以及武術本質的回歸。
武術起源於原始人類的生產、社會和宗教活動。在狩獵、戰爭和祭祀過程中,以先民創造尖端工具的主動性、使用工具和方法的主動性、使用格鬥術的自覺性為標誌,人們總結、傳授和練習了壹些行之有效的攻防格鬥術,使本能的自衛活動轉變為自覺的格鬥術,從而形成了武術的萌芽。在人與人的戰鬥中,大量帶有鋒利刀刃的生產工具逐漸演變成自相殘殺的武器,使用武器的技巧和戰爭所需的戰鬥技術也逐漸從生產技術中分離出來。人們總結出戰爭中比較成功的戰鬥方法,反復模仿練習,傳給下壹代。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體育”壹詞,但體育活動是多種多樣的。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許多運動都是由實戰中的搏擊技術演變而來,中國武術的運動進程也遵循了這壹規律。1961年和1978年對武術的定義反映了武術運動的進程。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人類對事物的認識遵循著從特殊到壹般,再從壹般到特殊,不斷重復和深化的規律。人們知道了武術的體育屬性後,就會探究武術與其他體育運動的本質區別,即搏擊的本質。1983出版的體育系統教材《武術》中寫道:“武術是以踢、打、摔、拿、打、刺等格鬥動作為基礎,按照動靜變化、攻防進退、剛柔相濟或在壹定條件下遵循壹定規律,使兩人產生強烈的鬥誌,形成搏鬥的各種徒手和器械套路。到了1988,武術的概念有了進壹步的演變:“武術是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以攻防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擊為運動形式,註重內外兼修。"
武術不是單壹的運動項目,它的性質、形式和分類可以顯示出武術的博大精深,所以武術的概念可以通過武術的多樣化而延伸和劃分為不同的方面,而這種多方面的劃分也促進了武術定義的發展。20多年來,在“什麽是武術”這個問題上,武術圈的人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更難以壹句話說清楚。在這次研討會上,來自30多所高校體育或武術院系的60多位專家學者,經過討論、辯論、建議和綜合意見,初步給出了武術較為準確、簡明的定義,對明確發展方向、把握發展規律、確定武術今後的主要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會議對以往武術的定義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突出了文化性、技術性和傳統性,將“技術動作”改為“技術和技術方法”,在運動形式上增加了“功法”,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基於中國文化理論”的定義,將“中國傳統體育”改為“傳統體育”。
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表示,新的定義告訴人們,武術不僅僅是壹項運動,這突破了原有定義的局限性。更值得註意的是,胡錦濤主席在今年2月訪問毛裏求斯時告訴當地的武術藝術家,學習武術可以幫助他們強身健體,了解中國文化,增進中毛兩國人民的友誼。而武術的新定義與這三大功能完全壹致。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武術也走出國門,展示自己的風采,為發展各國人民的友誼,促進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武術之所以能日益繁衍發展,是因為它具有健身和防身的雙重功能,它能滿足人們增強體質、陶冶性情的需要,它能成為人們在遭受壓迫或強暴時反抗暴力和外來侵略的手段。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總是充滿了人們的智慧。長期的社會實踐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特征,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道德觀念。武術作為國家的藝術和文化瑰寶,不僅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也受到國際友人的青睞,成為傳播友誼、促進健康的使者。“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攻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搏擊、武術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項目”的新定義,更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