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娛樂的功能
大眾娛樂的社會功能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大眾傳媒提供的大眾娛樂,現代社會會變成什麽樣的社會。在美國,文化產業在經濟中的作用可以和軍工產業相提並論,約占美國出口總額的13%。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1年,美國媒體和娛樂業的增長率高達6.5%,而同期美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3.6%。2002年,美國娛樂業出口880億美元,是最大的出口行業(Bizminer,2005)。娛樂業的巨大商機可以說明,娛樂不僅僅是提供享受、休閑和逃避工作壓力的機會。社會學研究表明,娛樂和生存勞動是負相關的。換句話說,壹個社會中工作條件越好,報酬越高,工作時間越短,對娛樂的需求就越高,而娛樂與經濟富裕而非經濟貧困密切相關。在美國,對娛樂的重視被視為追求“美好生活”的體現。門德爾松的研究表明,現代美國壹種超越所有階級的價值觀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壹種不受需求和勞動所困的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生活的特點是有足夠的錢和時間。我們可以把大眾娛樂視為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勞動或其他困難的避風港。因為在困境中,人們往往尋求精神(如宗教)的支持,而不是娛樂。著名社會學家甘斯也持相同觀點。他對波士頓貧困社區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並不認為使用大眾娛樂的目的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追求對生活的向往。不可否認,大眾娛樂和煙酒、暴力、性壹樣有“隱居”的功能。盡管如此,社會學家凡勃倫提出的模仿理論也認為,經濟貧困階層的目標往往不止是物質財富。他們都憧憬著有閑階層的閑適生活,以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為模仿對象,大眾傳媒把曾經屬於皇家貴族的娛樂搬上了大眾舞臺,娛樂從此被移植到了社會範疇。人們不再需要雇傭宮廷樂師,也不再擔心買不起歌劇票。電視播放所有的體育比賽、歌舞劇,現代科技使不同經濟階層的人能夠享受同樣的娛樂。這種社會秩序的主要貢獻是拉近了各行各業的生活方式。這種距離的縮短,使得以經濟為分界線的社會逐漸過渡到以地位為分界線的社會。大眾娛樂的另壹個社會功能是群體分享更加頻繁和緊密,體現在觀看、討論和評論電視劇主角的經歷和命運、球類比賽的成敗、歌唱選手的表現等等。大眾娛樂無疑為社會關系的創造和維持提供了潤滑劑。大多數情況下,由於大眾娛樂與受眾的現實生活無關,娛樂話題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容易。
大眾娛樂的心理功能
看熱門娛樂節目不僅對社會有影響,對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有影響。人們認為,娛樂節目產生娛樂效果的機制之壹是通過幻想或想象。Polichak和Gerrig對觀眾觀看電影反應的研究表明,有壹系列想象活動供觀眾觀看和體驗娛樂。這種想象反應的類型和數量取決於不同的因素,包括虛構故事的特點,觀眾本身的想象能力,他們的信仰和過去的經歷,以及他們有選擇地觀看某壹類型娛樂節目的動機。媒體娛樂節目的心理功能還體現在觀眾身份的生成上。娛樂節目讓觀眾分享別人的生活,所以能激發觀眾,教育觀眾,激發觀眾的想象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激活觀眾的認同感,讓觀眾在情感上和認知上投入到明明知道是虛構的故事中。身份的概念提供了理解觀眾如何投入虛構故事的鑰匙:角色的身份為觀眾提供了欣賞節目中故事的視角,影響了觀眾對角色的理解,有利於培養觀眾與角色的親密關系。媒體娛樂節目對觀眾的心理影響還體現在觀眾對節目的投入上。在使用和滿足理論中,輸入是壹種受眾行為。看節目之前,投資是妳要用媒體的理由;在觀看過程中,輸入可以理解為觀眾與節目內容的聯系,以及媒體內容對個體心理的反應;在看完節目後,參與感可以理解為觀眾對節目或節目角色的長期認同以及與節目人物的準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