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教學模式是什麽?

教學模式是什麽?

教學模式的概念

“mode”這個詞是英文model的中文翻譯名詞。模式也翻譯成“模式”、“範式”、“典型”。壹般來說是指所研究對象的理論邏輯框架,介於經驗和理論之間的可操作的知識體系,再現現實的理論簡化結構。美國的喬伊斯(Joyce)和韋爾(Weil)是最早將模型壹詞引入教學領域並進行系統研究的人。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壹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和提示教師活動的範式或計劃。“實際的教學模式並不是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過於具體和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壹詞引入教學理論,是為了說明在壹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的各類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是為了展示教學過程的程序化策略體系。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在壹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識下建立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它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整個教學活動和各要素的內在聯系和作用;作為壹個活動項目,它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1.理論基礎

教學模式是壹定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在壹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範。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會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概念獲得模型和高級組織模型的理論基礎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型的理論基礎是人在認知中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性和感性活動的統壹。

2.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並完成壹定的教學目標,該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了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這種強烈的內在統壹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是為了達到壹定的教學目標。

3.操作程序

每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規定了教師和學生先做什麽,再做什麽,以及在教學活動中每壹步應該完成的任務。

4.實現條件

它是指能夠使教學模式有效的各種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所特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因為不同的教學模式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方法和標準也不同。目前,除了壹些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壹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外,很多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三、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功能

(壹)教學模式的特點

1.方向性

因為任何教學模式都是圍繞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而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需要壹定的條件,所以沒有適用於任何教學過程的普適模式,也遠不是最佳的教學模式。評價最佳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特定環境下實現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註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表現以及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可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壹種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以簡化的形式反映了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模式的核心部分,為人們提供了壹個更抽象的理論和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詳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掌握和使用。

3.完整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壹,因此它有壹套完整的結構和壹系列的操作要求,體現了理論正當性和過程的起點和終點。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時間活動的理論總結,在壹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的普遍規律。壹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不涉及具體學科內容,提供的方案在教學中起到普遍參考作用,具有壹定的穩定性。而教學模式是根據壹定的理論或教學理念提出的,是壹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水平有關,並受教育方針和目標的制約。所以,這個穩定是相對的。

靈活壹點

作為壹種不針對具體教學內容,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運作的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必須兼顧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現有教學條件和師生具體情況,在方法上進行細微調整,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二)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功能是指能夠為各科教學提供壹定理論依據的模塊化教學方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僅靠經驗和感覺從零開始教學的局面,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壹座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功能是與它來源於實踐、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壹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某種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優化、總結和加工的結果,為某種教學和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及其關系提供了壹個相對穩定的運行框架。這壹框架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理論基礎,已經具有理論意義。

另壹方面,教學模式是對某壹理論的簡化表達,它可以通過簡潔的象征符號、圖表和對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其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征,從而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壹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壹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具體指導教學並應用於實踐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的創新。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在教學研究中采用單壹僵化的思維方式,更註重用分析方法研究教學的各個部分,而忽視了它們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者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辯證認識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引導人們從整體上全面探索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從動態的角度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壹定的作用。

教學模式的歷史與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壹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是有壹個問題就是妳所采取的是否科學合理。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了解當代各種新的教學模式,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壹)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始於現代教育學中獨立體系的形成,“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理論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然而,在國內外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教學模式的雛形早已存在。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是傳授,其結構是“說——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的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壹模壹樣,學生的答案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相同,學生靠機械的重復學習。

17世紀,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以及班級授課制的實行,誇美紐斯提出課堂教學中應統壹講解、提問、問答和練習,並將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他首次提出了“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的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科學實驗的繁榮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他從統覺理論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只有當新經驗的統覺群中的概念已經聯系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因此,老師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材料,用合適的程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統覺群體。基於這壹理論,他提出了“清晰—組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後來他的學生Rein將其轉化為“準備-提示-組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的教學模式都帶有* * *性質,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法,不同程度地壓制和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19的20世紀2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和強調個性發展思想的普及,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應運而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推動了教學模式向前發展。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和“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擁有數據——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的單壹化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發現和探索技能,獲得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途徑。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它把教學過程等同於科研過程,貶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的系統學習,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50年代受到社會的強烈批判。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這促使人們運用新的理論和技術來研究學校教育教學。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揭示了人腦活動的機制,發生認識論概括了個體認知的過程,認知心理學研究了人腦對信息活動的接受和選擇,特別是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加工理論的出現,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因此,在這個階段,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教學思想和理論,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壹教學模式向多元化教學模式發展。

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義成為20世紀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後來,杜威打著反傳統的旗號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在“傳統”和“反傳統”之間來回搖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新的科技革命引發了教學的巨大變革,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根據Joyce和Weil對1980的統計,教學模式多達23種,其中國內提出的教學模式超過10種。

2.從歸納教學模式向演繹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歸納,其出發點是經驗,思維形成的過程是歸納。演繹教學模式是指從壹個科學的理論假設中演繹出壹種教學模式,然後用嚴謹的實驗驗證其有效性。它的出發點是理論假設,思維形成的過程是演繹。歸納教學模式來源於教學實踐的總結,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確定性,有些地方無法自圓其說。演繹教學模式有壹定的理論基礎,可以自圓其說,有自己完整的體系。

3.從“教”到“學”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從老師怎麽教的角度來闡述的,忽略了學生怎麽學的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從而開始研究基於“學”的教學模式。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參與教學,根據教學需要合理設計“教”和“學”的活動。

4.教學模式的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現代科技理論和新成果的引入。壹些教學模式開始註重計算機等先進科技成果的運用,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

各種教學模式綜述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形式和體系,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有壹定的要求,必須符合教學目標。我們應該考慮實際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當然,首先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它們的特點是什麽。

  • 上一篇:是什麽讓溫哥華森林別墅選擇了木質屋頂?
  • 下一篇:600字作文講壹個美食!!快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