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是文人畫,文人畫的發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什麽是文人畫,文人畫的發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文人畫(Literati painting),也稱“士大夫甲意畫”、“士夫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畫的某些創作思想和藝術實踐就出現了,但是文人畫作為正式的名稱,是由元代畫家趙孟頫提出的。

文人畫(Southern School)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壹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借以擡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借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文人畫的特點

文人畫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湧現出許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歷史發展

宋代以前

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蔡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不學為人,自娛而已”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調。使歷代文人將其尊為繪畫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誌“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充分體現了文人自娛的心態。 唐代詩歌盛行,大詩人王維以詩入畫。使後世奉他為文人畫的鼻祖。他的繪畫作品成為後世文人畫家的範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宋代以前,中國繪畫已經得到顯著的發展,出現了“三家山水”和“徐黃體異”的花鳥畫。

宋代

宋代建立了皇家畫院。據《畫繼》作者鄧椿記述,宋徽宗親自主持畫院,講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學習傳統,形似是要真切細致地再現客觀事物。宋徽宗以寫實、形似為主導思想,發展精工細刻的作風。宣和畫院的上述畫風在南宋紹興畫院繼續得到發展,畫家追求形象的逼真,構圖的提煉。總的說來,兩宋宮廷繪畫都追求高度的“寫實”,有的美術史家把兩宋宮廷繪畫稱為“東方寫實藝術的巔峰”。 寫實藝術發展到極點就容易走向反面。宋代壹些具有廣博文化修養的畫家就發現了這壹弊端,並從理論和實踐上另辟蹊徑,首次提出了文人畫的理論。

蘇軾第壹個比較全面的闡明了文人畫理論,對於文人畫體系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畫”這壹概念,“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壹點後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東坡題跋?跋宋漢傑畫》),其次,他擡高了畫家王維的歷史地位,表現出將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畫工)分開來的願望:“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鬲謝龍樊。”(鳳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 再次,他倡導詩情畫意的文人畫風格,反對完全追求形似的畫工風格,“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從繪畫實踐上看,蘇軾的《枯木怪石圖》可以看到他的美學實踐,另外文同的墨竹圖與蘇軾***同開創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畫題材。人物畫方面,具有很高文學、書法、古物鑒賞能力的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畫”創造性的發展為白描,這種脫離色彩的線條更加強調書法功力和抽象的審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審美標準。南宋米芾、米有仁父子獨創的“雲山戲墨”和“米點皴”,標誌著山水畫以簡代密地轉變,經元初的高克恭繼承發展,對元明清的文人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元代

元代文人處境相當卑賤,文人士大夫放棄仕進,疏於人事。在宋代主要作為仕宦文人業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畫,開始更多地轉入在野文人手中,成為他們超越苦悶人生重返自然的慈航。畫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畫家遠離塵世的理想,融入畫家忘情於大自然的自由心境,也滲入了無可奈何的蕭條淡泊之趣。

隨著元統治者吸收亡宋遺民參加政權和文化建設,在南北美術交流中,出現了在變革中影響壹代繪畫風氣的趙孟頫。如果說蘇軾是文人畫的積極提倡者,那麽趙孟頫就是開元代文人畫風氣的領袖。作為美術理論家,趙孟頫在《松雪齋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董其昌紹述:“趙文敏(趙孟頫)問畫道於錢舜舉(錢選),何以稱士氣?錢曰:“隸體耳,畫史能辨之,即可無墨而飛,不爾便入邪道,愈工愈遠。” ”又引申為:“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都重視把書法的筆墨情趣引入繪畫,勾勒線條亦具文人的典雅風格。

在元代繪畫實踐上,元初以趙孟頫、高克恭等為代表的士大夫畫家,提倡復古,回歸唐和北宋的傳統,主張以書法筆意入畫,因此開出重氣韻、輕格律,註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氣。元代中晚期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家及朱德潤等畫家,弘揚文人畫風氣,以寄興托誌的寫意畫為旨,推動畫壇的發展,反映消極避世思想的隱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堅貞人格精神的梅、蘭、竹、菊、松、石等題材,廣為流行。其代表人物倪雲林就有壹段具有代表意義的文人畫論:“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他人視以為麻為蘆,仆亦不能強辯為竹,真沒奈覽者何。” (倪瓚:《題為張以中畫竹》)文人山水畫的典範風格至此形成。

明代

明代初年畫家分為兩派,壹派始忠於宋元文人畫的傳統,另壹派是復古派,即明初復興的皇家畫院中繼承南宋“馬夏”院體山水畫傳統的戴進、吳偉等人。但“吳門派”為代表的明代文人畫,掃除了“復辟”的“院體”畫,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風格推向更高壹個階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與仇英。吳派畫家的主要成員大多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他們敏感或切身體驗到仕途的險惡,於是淡於仕進,優遊林下,以詩文書畫自娛,他們尚意趣、精筆墨、繼承“士氣”的元人繪畫傳統,表現自己的品格情懷。

晚明董其昌壹出,拓展文人山水畫新境界。至此,文人畫在實踐和理論上均已發展成熟,而董其昌則予以總結,遂使以文人畫為主要特征的中國傳統山水畫臻於完全成熟的境地。董其昌之於繪畫的最大影響,在於他提出了山水畫“南北宗”和“文人畫”的理論: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其後董源、僧巨然、李成、範寬為嫡子,李龍眠、王晉卿、米南宮及虎兒皆從董巨得來,直至元四家黃子久、王叔明、倪雲鎮、吳仲圭皆其正傳,吾朝文、沈則又遙接衣缽。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李大將軍之派,非吾曹易學也。(《畫禪室隨筆?畫源》)

南北宗論以禪喻畫,借用禪宗“南頓北漸”的特點,比喻山水畫南宗畫崇尚士氣、尚質樸、重筆墨,而北宗畫則是畫工畫,重功力、重形似;南北宗論強調文人畫概念,並梳理其宗派體系。從董其昌本人的繪畫實踐來看,這意味著以書法修養融入繪畫實踐,“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以筆墨韻味代替造型原則。董其昌還強調文人畫的“士氣”。

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及其繪畫實踐,哺育了明清壹大批山水畫家,其中佼佼者,當為畫史所稱的“四王吳惲”。四王借鑒董其昌南北宗論,對山水畫南宗運動推行、紹述,他們以仿古為名,對南宗畫的創作實踐進行系統總結。在四王正統畫派之外,還有石濤、八大山人和揚州八怪為代表的革新派,八大山人的簡練、石濤的奇僻。但究其本質,四王和石濤、八大山人等人的繪畫雖有區別,但都是為了表現各自的筆墨趣味和獨特個性,因而,四王畫派和石濤壹路都是文人畫內部的兩條路子,壹條是從創作實踐進行總結和提煉,使中國繪畫走向程式化的道路;另壹條路是繼續進行筆墨的藝術實驗與大膽革新,以求進壹步發展,兩者皆有顯著的歷史功績,體現了變與繼承的辯證關系。

清代

清代到了文人畫鼎盛的時期,湧現了諸多頂極文人畫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濤最為突出。身為明末遺民,他們在書畫中寄寓國破家亡之痛,八大筆法恣肆、放縱、簡括、凝練,造形誇張,意境冷寂。石濤努力體察自然,鄙視陳陳相因,亦步亦趨的畫家,主張“筆墨當隨時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盡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張對後世的“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虛谷、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近代

近代以來,關於中國畫發生了三次論爭,其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以文人畫為特質的中國傳統繪畫,是繼承還是拋棄,是西化還是完全繼承傳統。第壹次論爭中,康有為、陳獨秀等要求進行美術革命,並完全采用西方的寫實手法改造繪畫,而陳師曾等人則維護中國文人畫的地位和價值,發表了《文人畫的價值》壹文,對中國文人畫進行了理論上的系統總結和闡釋。第二次是四五十年代徐悲鴻提出的“素描為壹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主張在藝術院校裏中國繪畫的學習必須從素描開始,而潘天壽等人則主張恢復中國畫系,中國畫應擺脫西畫的影響獨立發展和教學。第三次是八十年代以來,吳冠中提出現代繪畫理念,要對中國畫進行徹底變革。從創作實踐來看,近現代的中國繪畫有這樣三條道路,並各自產生了大師。壹是完全繼承傳統繪畫並繼續探索創新的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陸儼少;二是立足於中國傳統繪畫,並借鑒西方繪畫技巧的劉海粟、潘天壽、李可染;三是采用西方繪畫技巧,並融合中西方各種流派的徐悲鴻、林風眠。

代表人物

我國當代有眾多從事文人畫創作並取得壹定成就的畫家,如:邊平山、朱新建、王和平、趙蓓欣、北魚、壹然、汪為新等。

  • 上一篇:亞麻油可以喝嗎
  • 下一篇:用傳統節日反映家庭親情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