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書法之美》讀後感600字左右。

《中國書法之美》讀後感600字左右。

第二部分:中國書法之美。

從小練字對某壹個人來說很難——小學書法課,老師總是把大家的字跡貼在墻上,把重點圈出來。

那時候有人是唯壹壹個作業裏沒有圈圈的孩子。

初中的時候,我很羨慕班長的壹手好字。高三閑著沒事的時候,天天練硬筆。

早讀第壹節課前的十五分鐘,全部用來在塑料模板上描摹正楷。

壹年後,刻出了鋼板字體。

後來,很久才有人改變了自己。有人說某人的文筆沒有高中時漂亮了,但有人不這麽認為。

因為它是有活力的,比原來的剛體多壹點生氣。

而讀蔣勛的書就有這樣的感覺。

他說書法,總是從人說起。

在中國傳統的書法觀中,寫字是壹件很莊嚴的事情。

而且,寫的第壹件事就是做人。

我們講究的是“正心性,正筆法”。中國人喜歡講人品,書法就是人品的體現。

練就壹手好字,就會在人才濟濟的科舉考試中加分——由此可見書寫的重要性。

其實任何書法作品的欣賞,沒有作者,都會陷入壹片迷霧。

比如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壹直沒怎麽喜歡過。直到我讀了蔣勛的《孤獨的獨白寫作》,才知道創作壹篇名帖是壹種多麽復雜的心情。

湖南裏耶古城出土的簡牘,總是讓人們想起那些盡職盡責的城市官員。

至於顏真卿沈穩的筆法,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想到盛唐時期——任何字體都離不開那個時代,書寫本身就處於壹個歷史時期。

而那沈澱下來的墨跡,不僅僅是我的私人歷史,也是大眾的書寫歷史。

所以妳要認真寫。

只有踐行規則,才能“為所欲為而不逾矩。”

但在整個歷史中,不可忽視的是個人的筆觸——生動的變化從何而來?

那些生動的筆觸在蔣勛的作品中是如此美麗。

在被觸摸之前,它們只是紙上壹團僵硬的墨水。

書法是形象的藝術。蔣勛的書會從壹開始就介紹這個字體的來龍去脈,附上相應的帖子,讓人們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同時輔以個人性質介紹,指出讀者如何從那些細節中了解他們的歷史,他們的情感,以及他們最感人的部分。

壹本關於藝術史的書,不是猥瑣就是自戀。

在蔣勛的書法史上。

它不像傳統美學書籍裏用的那四個字那樣空洞無物,晦澀難懂,也不循規蹈矩地照本宣科,卻觸動了讀者的靈魂。

那是因為蔣勛從書法的美中提取了最基本的人情。

美學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載體和美學本身都不是抽象的——尤其是書法,它是壹門由人和社會的聲音產生的富有意蘊的藝術。

第三章:對中國書法美的思考

作為壹名小學書法老師,為了讓正規的書法課生動有趣,讓書法的高深知識通俗易懂,我找了壹本很有意義的書法文化書籍——《中國書法之美》。

這本書是臺灣著名的美學家、作家和畫家蔣勛的代表作。從漢字的演變、書法美學、感性教育、漢字與現代性四個章節介紹了中國書法之美。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漢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壹尊黑陶像,儀臺上有符號,上有圓形,下有曲線,下有五峰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文本。

繩結、倉頡、刷子、石鼓等。像電影壹樣在我們面前閃過。

書法美學讓我對五種書法風格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波浪飛檐的隸書線條,碑文的厚重典雅,從草書到狂草的公平與危險,宋代書法的意境與個性,元明書法的形式與表現,清代書法的古樸與平淡。

也讓我對魏夫人的“筆圖”有了仔細的感受。

“峰落石”的點是形狀、體積、重量、速度;《千裏雲霧》的橫向是水墨在紙上的互動節奏;《枯藤萬歲》講的都是看似枯萎卻毫不妥協的堅強生命。

以小見大,讓人看到中國書法的奇妙之處,不僅僅是手指和手腕之間,甚至呼吸,還有養生、體育鍛煉、氣質的表達、學會做人、安定加持的力量,最終成就為“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儀式”,就像瑜伽、太極、舞蹈甚至慢跑壹樣,由靜轉靜,達到壹種身體律動。

第四章:閱讀的反思:中國書法之美

買到蔣勛的《中國書法之美》是壹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在網上認識了壹個好久不見的同學。他是中文專業的博士生,現在和我壹樣也是初中語文老師。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問他讀過什麽書。他向我推薦中國書法的美。

我立刻在當當網下單。com並回復他“因為我的臭字,我真的很需要看這樣的書。”

我的同學曾經說過:“人生還很遙遠,但是妳看了之後會愛上漢字的。”

真的是這樣的。說實話,動物的骨頭、金屬、石頭、竹簡、紙帛,我都無法壹壹數下來。在各個朝代,都是用厚重簡約的線條寫成,或飛揚婉轉,或嚴謹宏大,或恣意狂放。

但光是看那些畫面就讓人流連忘返,光是觸摸書的質感就讓人記憶猶新。

在這壹個月的零散閱讀中,給了我感動的美好和驚喜。

蔣勛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鍛煉身體,是表達氣質,是學習做人,是安定加持的力量,是現實生活中的記憶,是剛寫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講述了壹個感人的中國書法故事。

文字織成圖畫,我們走進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光畫廊。東方文字的尊崇與喜悅就在妳的指間!

第五章:學生真快樂——解讀漢字書法之美

“練習中國書法大概給很多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小時候記得的書法就是書法。

看到老師拿著壹個大毛筆,壹揮手,白紙上就出現了幾個像樣的毛筆字,真是羨慕,但是帖子怎麽寫怎麽看就稀裏糊塗了。

大部分老師都是臨時代課,對書法要求不嚴格。如果我們有刷子,我們會使用它。如果沒有毛筆,我們就找壹根小棍子,上面沾著前後同學的墨水,在筆記本上亂晃。我們覺得寫“上”“任”很容易,但是橫寫豎寫都可以。我們對筆尖、走筆、收筆等書法術語毫無概念。當時刷的就是壹個角。於是,寫完毛筆字,教室裏彌漫著難聞的氣味,我們的手、臉、衣服上都沾滿了又黑又臭的墨水。看著歪歪扭扭的字跡只是覺得好玩,但我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現在,每當我走過學校的書法室,都會聞到淡淡的墨香,看著那些或站或坐在規矩中間的小學生,模範地跟著書法老師,用很棒的筆墨寫出大作品。我無法表達我內心的敬佩。

直到上了師範學校,我才知道書法是壹門博大精深的藝術。認識了壹些書法家,意識到素描在書法中的重要性。

我真的體會到了“壹直以來都有壹個紅線做的邊界,壹個縱橫紅線平均劃分的九宮格,細細的紅線圍成的字的輪廓。”

紅色就像壹個“邊界”,我毛筆裏的黑墨不能隨便超越紅線的輪廓。九宮格讓我學會了“界”、“紀”、“規”。

那個時候,我開始真正的寫毛筆字。我每天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的看帖子,用心的臨摹,享受墨香,享受漢字的美,享受寫字帶來的寧靜和深遠。

“童年寫作是對‘規則’最早的學習。

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則是圓,矩是方。

誠實坦率的人,研究直線,也學習曲線的巧妙;學習‘方’的正確性和‘圓’的公差。

學生在壹個充滿墨香的學校學習生活,壹定要寫好人生的每壹筆,真正體會到寫壹個真正的“大”和“人”的好處。

  • 上一篇:成語典故mp3?
  • 下一篇:描寫教師的詩歌和古詩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