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老爸是中國人,老媽是英國人,生出妳妳就是中英混血兒.
用於描述有不同種族,國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例如父母膚色不同的人,但是也有人用於稱呼不同種動物之間的後代。雜種與其含義基本相同,但是用於稱呼人時含有強烈的貶義。
在西方對不同種族與國家聯姻產生的後代的稱呼,更細分為美亞混血兒、英(歐)印混血兒、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混血兒、拉丁美洲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兒、北美印地安人和歐洲白人混血兒。
美亞混血兒壹詞,最早是用來表示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等戰爭期間,美軍與亞洲當地婦女的後代,由於人數龐大,美國國會在1982年10月22日立法通過美國公法97-359(又稱美亞混血兒移民法),允許這類人民移民美國。
中國最著名的混血兒超級富豪何鴻燊先生
中國最著名的混血兒何鴻燊先生,何鴻燊具有猶太人和中國人的血統,曾祖父是具有荷蘭血統的英國猶太人H.T. Bosman先生,(右圖)年青時何鴻燊
特指加拿大歷史上的印第安人、法國人和蘇格蘭人血統的混血人。第壹批混血人是當地印第安人女子與在今馬尼托巴(Manitoba)省雷德河地區經營毛皮的歐洲商人所生的子女。1869年加拿大人接管西北地區時,他們曾進行反抗。半個世紀中,他們作為在西北地區擁有權利的民族,形成壹種獨立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由於擔心從安大略來的移民浪潮,他們在混血人裏爾(Louis Riel)的領導下建立壹個臨時政府。1870年他們的政府與加拿大談判聯合問題,結果建立了馬尼托巴省。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爾壹行登上了巴西土地,在沿海地區考察了9天,隨後留下2名死囚便離開了巴西。這2名死囚與當地印第安人結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種人。
有人說,經過幾個世紀的種族融合,現在幾乎每個巴西人的血管中都流有有色人種的血。盡管這種說法似乎過於誇張,但至少反映了混血在巴西的普遍程度。有意思的是,在巴西的競選中,常有壹些白人煞有介事地說,他的祖先曾是有色人,以此贏得有色人種的選票。從實際情況看,巴西的混血種人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從1950年的27%提高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37%。巴西的混血種人有5種類型:壹是黑人、白人混血兒,稱為穆拉托人;二是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兒,稱為卡博克洛人;三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人,稱為卡富佐人;四是白人、日本人的混血兒,稱為艾諾科人;五是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混血兒,稱為儒薩拉人。
在巴西的混血種人中,被稱為穆拉托人的黑人、白人混血種人為數最多。殖民時期,白人與黑人的結合並不受到鼓勵,相反卻受到很多限制,甚至處罰。例如,1711年,壹名白人船長唐·阿爾梅達與壹位穆拉托少女結婚後即遭解職。1755年4月4日,葡萄牙國王更明令禁止官吏、軍人同黑人、穆拉托人結婚。直到19世紀以後,白人與黑人通婚才逐漸增多。由於膚色是決定社會地位的壹個重要因素,因此,壹些富有黑人為使後代膚色變淺而娶白人為妻,有些貧窮的白人女子委身黑人則是想擺脫貧困狀況。白人在黑人與穆拉托人種選擇配偶時,更願意同穆拉托人結合。如今,穆拉托人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叢林地帶、巴伊亞盆地和巴西東南部地區。
在巴西,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卡博克洛人又稱凱皮拉人和瑪梅洛科人。卡博克洛人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稱呼,如在亞馬遜地區稱為塔普伊奧人,在東北部地區稱腹地人,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稱卡皮阿烏人,在聖埃斯皮裏圖州稱瑪魯廷布人,在聖保羅稱凱薩拉人。殖民初期,葡萄牙殖民者壹般都是單身來到巴西,不像英國人那樣攜帶家眷抵美國,因而他們同當地印第安人結合的現象十分普遍。到16世紀末,葡萄牙印第安人和卡博克洛人已脫離了奴隸地位,故此後他們同白人通婚的現象逐漸增多。
黑人、印第安人的混血兒卡富佐人又稱泰奧卡人和卡博雷任。殖民時期,巴西城市地區的黑人與印第安人雖有通婚現象,但為數不多。在農村地區,他們之間的通婚則十分罕見。因為印第安人鄙視農業,因而也鄙視從事農業勞動的黑人。現在,卡富佐人主要集中在馬托格羅索州。
還有、不同種族得人才是混血。
比如說 中國人和韓國人 生出來得孩子就不是混血。因為他們都是黃種人、
所以混血 必須是兩個種族不同的人生出來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