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遙感技術問世。早在1839,人們就用它來獲取第壹張照片。1858年,法國人用氣球在巴黎上空進行了第壹次航空攝影實驗。1903飛機發明後,航空攝影迅速發展。1957年發射第壹顆人造衛星時,衛星上安裝了遙感裝置,開始出現從太空進行無線電偵察和探測的方法。從此,遙感技術進入了實用階段,成為壹門綜合性的探測技術。美國戰略通信衛星通過現代無線電儀器設備感知遠處軍事目標的真相。20世紀60年代以後,遙感技術被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如農業、林業、水文、地質、海洋、測繪、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等許多方面。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壹顆地球資源衛星,人們第壹次借助電磁波完整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獲得了極其豐富的地面地物。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從宇宙中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表明人類通過遙感技術對未知領域的調查和探索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我們說的遙感技術原理是什麽?眾所周知,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可以輻射電磁波,通過遙感器接收來自物體的電磁波,然後通過光學和電子技術了解物體的狀態和屬性,進而獲取相關信息。
遙感系統是壹個統壹的集體,其成員包括:遙感器、遙感平臺、信息傳輸設備和信息處理設備。其中最重要的是遙感器,其主要任務是感受來自目標的電磁波信息,通常由高分辨率相機、電視攝像機、多光譜掃描儀等來服務。遙感平臺用於安裝遙感器。信息傳輸設備用於遙感平臺與地面物體之間的信息傳輸。信息處理設備是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的場所,主要包括圖像處理設備、顏色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
遙感系統家族可以分類。根據遙感器的載體,可分為:地面遙感、航空遙感和空間遙感;根據工作原理不同,可分為:主動遙感和被動遙感;根據遙感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無論如何分類,每種類型的遙感系統在捕捉遙感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威力,尤其是空間遙感技術,在很多國家都是用來獲取軍事信息的。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共發射了3000多顆人造衛星,其中70%以上直接或間接用於軍事,並裝有各種遙感器,可以對地面環境進行連續探測和監測。可見光遙感分辨率高,能清晰了解地面上的物體;紅外遙感可以晝夜工作,可以識別地面上的偽裝;多光譜遙感更優越,兼具可見光遙感和紅外遙感的所有優點。微波遙感的分辨率更高,可以穿過雲層、植被和地面。在偵察衛星獲得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機場跑道、滑行飛機、導彈發射架等軍事目標,還能分辨出坦克和車輛的類型。總結起來,它們的優點是:偵察範圍廣,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發現目標迅速準確等。大家看,遙感的能力是不是很神奇?
其實遙感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遙感技術在武器制導中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精度。遙感技術用於探測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時,可以提供25分鐘的預警時間。遙感技術在軍事偵察和軍事測繪中的應用,可以減少飛機和艦船的導航誤差,從而提高作戰效果。遙感技術在地質學中的應用可以研究全球地質現象,有助於發現新的礦產資源,預測地震和火山,提供泥沙運動和河口演變的詳細信息。遙感技術在海洋水文中的應用,可以為尋找地下水提供線索,也可以測量海水深度,為海洋事業的發展提供依據。當遙感技術應用於農業和林業時,它可以對農業狀況進行大規模的調查,掌握灌溉、排水、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的時機,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估計森林資源,測量土壤質量和牧草狀況,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創造條件。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可以觀測大氣汙染,幫助尋找汙染源,檢查植被受損情況,從而采取更好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事實上,遙感技術獲得的不同信息往往是重疊的。因此,有必要研究目標的電磁特性,掌握電磁波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壹般規律,以便準確地從遙感圖像中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未來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從被動遙感向被動遙感和主動遙感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從單壹電磁波遙感到多波遙感;從半天遙感到全天候遙感;從定性遙感到定量遙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深入發展,遙感技術會越來越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