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已經會制造和使用陶器,他們把陶土摻水濕潤後塑成壹定的形狀,幹燥後,用火加熱到壹定溫度燒,燒成堅硬的陶器。在商代由於陶窖的改進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發明,使人們創造了比陶器胎質細密,堅硬,不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實用性的瓷器。
中國陶瓷的發展
在陶藝近萬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中國的陶藝在歷史上的成就是輝煌的,如同壹條大河,源流不斷,漫長悠遠。
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由陶到瓷的發展。由於陶窯的改進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燒制了原始瓷器。它為我國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漢時代的陶塑藝術,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筆,無論在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開創了新的境界。漢代的重大突破就是能夠燒制成熟的青瓷。由原始陶器發展為瓷器,是在制瓷原料的工藝改革、窯爐結構的進步、釉的發明等條件下獲得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結果和聰明才智的結晶。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得到迅速發展,聞名於世。青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韻,蒼古幽雅,質地如玉,色調泛青,是當時人們對陶瓷藝術品味追求的體現。在成型方法上,除輪制技術提高外,還采用了拍、印、鏤、雕、堆等多種表現手法。因而能夠制成各種新穎有趣的器物,與此同時,黑瓷和白瓷也相繼出現,雞頭壺便是其中比較別致的黑釉造型,為後來的各種彩繪瓷器的生產打下了基礎,為中國陶瓷開拓了壹條廣闊的發展道路。
隋唐、五代的陶瓷業的成長
在唐代的陶瓷業“南青北白”南方是越窯的青瓷北方是邢窯的白瓷它們分別代表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成就。然而,長沙銅官窯的釉下采裝飾工藝也獨具特色.“唐三彩”更代表了盛唐時期的藝術風貌。“三彩”是壹種用銅、鐵、鈷、錳等礦物作為著色劑,在釉裏加入含鉛物為熔劑,經過大約800度的溫度燒制成的壹種低溫釉陶器,其造型渾圓飽滿、深厚中表出柔和細膩、雍容典雅、豐腴準確,形態逼真傳神。其塑造工藝之高超,可謂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元代景德鎮瓷業的突飛猛進
元人除了繼續延續宋代的名瓷外,更重大的成就 是青花與釉裏紅瓷器的燒制成功。“青花”是指用鈷料在瓷坯上描繪紋樣所表現出來的品相。它的特點是著色力強、明凈、素雅、具有中國傳統水墨效果,“追韓信瓶”。就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明代全國瓷業中心的形成
明代社會繁榮,工場手工業大力發展。使景德鎮制瓷業大力發展,豐富的制瓷原料,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景德鎮處在全國制瓷業的中心,成為“瓷都”。可以說青花瓷是當時生產的主流。其中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清代陶瓷工藝的巔峰
清代陶瓷藝術產地較廣,有宜興、石灣、德化等,但中心仍在景德鎮。除元、明以來釉上彩、高溫釉及鬥彩等品種繼續發展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工藝又成為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上的壹個高峰。
中國現代陶藝
中國陶瓷藝術有著豐厚的優秀傳統。綜合吸收傳統精華,創作出具有新時期面貌的陶藝,煥發古老瓷國的青春,是當代陶藝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現代陶藝更強調主體意識的藝術創作,它是借助泥與火為媒介,來表現自己的觀念與審美情趣的壹種純精神文化活動,不帶任何功利性。它的興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的。就現在陶藝自身創作而言,吸收新觀念與新材料的應用,既增進了陶藝的多樣性,同時也增添了陶藝表現的可能性。相信在未來,我國現代陶藝創作的空間將會更加寬廣與自由。
中國現代陶藝作品
陶藝原原料來源
制作陶藝所使用的泥,壹般分內陶泥與瓷泥。它是某些礦物質風化的產物,如:雲母、石英、長石等等。泥土需要具有較好的可塑性,這只有妳在親手制作時才能體會了。另外,我們這裏還為妳準備了多色的陶泥供妳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