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今天是什麽節日?(傳統的節日)

今天是什麽節日?(傳統的節日)

今天是七月15 人們壹般叫過7月半 是鬼節吧

七月十五是又叫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壹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

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壹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壹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壹天.又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臺灣在中元節這壹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壹,打開鬼門關,放出壹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壹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壹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壹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壹日,法善充滿,在這壹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壹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壹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蓮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可說是壹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自從政府提倡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各地普度的盛況和規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節原來所欲強調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中國人所要努力的, 應是減少浪費,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

農歷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壹打開鬼門關,稱

「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放出壹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廟宇舉辦的「公普」和民眾自辦的「私普」兩種,基隆中元祭則屬於公普.公普正式展開之前, 都會「樹燈篙」以便招魂,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區還會掛起「普度公燈」,而溺斃的水鬼,則利用「放水燈」引導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動,自十二日「送燈敬獻」開始,七月十五日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會舉行「火燒大士爺」,「搶孤」等活動.在敲鑼打鼓的野臺戲和香煙氤氳,虔誠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鐘馗」結束熱鬧的盛典.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壹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道教的「中元節」,及佛教的「盂蘭盆節」也在同壹天,又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渡」.

壹,道教的說法∶

「中元節」原來是道教的說法,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是天官賜人升官,發財的賜福日;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解厄是什麼 像車禍,生病,破財都是厄;解厄即成天求神拜佛,解運免除禍害.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地官大帝在這壹天來到凡間,考察眾人,分別善惡,因此在這天,民間都有祭祀地官大帝的儀式,而這壹天也是壹般人家祭拜祖先,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二,佛教的說法∶

七月十五日是所謂的「盂蘭盆會」,這個日子的由來與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相同.「盂蘭盆」,本是印度話「烏蘭婆拏」原音的轉變,為「救倒懸」的意思,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苦不堪言,為免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佛家便在廟中誦「盂蘭盆經」,並且布施食物給孤魂野鬼.至於這種風俗,相傳是起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

三,民間的信仰∶

中元普渡,除了佛,道所說的目連救母,在七月十五普渡亡魂外,後來民間又繪聲繪影的增添了七月壹日鬼門關開門的傳說.據說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壹,地府會打開鬼門關,讓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壹個月內,左鄰右舍輪流祭拜,有人拜初壹,有人拜初二,直到七月的最後壹天,才會關上鬼門關,這批孤魂野鬼才又回到陰間,所以農歷七月又叫做「鬼月」.

目連是個既孝順又很有慈悲心的人,從小就誠心向佛,後來出家當了和尚.他虔心習佛,修行日漸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有壹天,他透過神通眼看到了自己的母親混在餓鬼群裏,餓得不成人形,備受痛苦.

目連趕緊用缽盛了飯端給母親,不料,飯壹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根本無法下咽.

目連看著自己的母親受煎熬,內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點他營救母親脫離苦海.

佛祖說∶「妳母親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所以才會有這種報應.要救她,不是妳獨自壹人辦得到的,妳必須在七月十五日當天,為各地的出家人準備百味五果,供養他們.這樣,集合了所有僧侶及眾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妳的母親脫離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別人的父母,讓他們也脫離苦難.」

目連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終於解救自己的母親,並普渡了別人的父母親;佛教稱為「盂蘭盆」法會.

這種習俗壹直傳下來,就成為現在這種中元普渡儀式了.

  • 上一篇:什麽是墻排式馬桶 墻排馬桶如何安裝
  • 下一篇:以書法與文化為題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