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壹些報紙和雜誌介紹了許多東西,如饑餓療法(飲食控制)、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要不要練武,屬於療法的範疇。
該療法主要是促進脂肪動員。運動時脂肪的供能功能主要由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決定。短期運動時,無論運動強度如何,運動時脂肪的動員都不顯著。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的供能比逐漸增加。壹般來說,當運動時間控制的強度適中時(脈搏頻率在130-160次/分之間),可以達到最好的減肥效果。
武術中的長拳項目由幾十個動作組成,完成時間從1分鐘到1分20秒。運動強度屬於亞極限強度,人體經常在缺氧狀態下進行。因為練長拳有動靜、剛虛的特點,還含有少量的有氧代謝,所以練長拳有利於減肥。太極拳是壹種柔、緩、輕的拳法。按照傳統的練習方法,陳氏老拳練習時間為8分鐘;楊的大架本來是8分鐘,現在是20分鐘;吳式小架15分。練習中的呼吸是服從自然的,屬於有氧代謝。如果能把運動強度控制在適中的強度,身體脂肪就會被充分氧化,達到減肥的目的。
群英論壇謹防“邊緣化”
世界節又稱“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是由國際武術聯合會和協會主辦的世界傳統武術比賽。也是目前世界武術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大型體育賽事,被譽為“武術中的奧林匹克”。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已經落下帷幕。然而,與會的民間傳統武術人士的話語卻讓筆者靜不下心來,我如果不寫點反映他們心聲的東西,總覺得愧對他們的信任。
在比賽期間向運動員發放問卷時,壹些古老的民間武術運動員聚集在周圍。當他們得知作者正在努力完成畢業論文時,還是反映了問題,只是不想留下姓名。
競技運動員參加傳統武術比賽造成不公平。民間傳統武術運動員反映,參加世界傳統武術節等比賽,是為了相互交流,更好地傳播傳統武術和傳統文化。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競技武術運動員參加傳統武術比賽,這對於武術的發展也是壹件好事。而他們(競技武術運動員)用來比賽的傳統拳法,只註重它的外觀,按照路線往下鉆,在其中完全失去了攻防的意義。競技運動員參加傳統武術比賽時,在所參加的傳統項目中增加了高難度動作,卻以“勝賽”獲獎。比賽結果不重要,但這種引導會讓傳統武術越來越有競爭力。當傳統武術被邊緣化,以傳統武術為基礎的競技武術還能走多遠?這是武俠的悲哀,也是武俠人的悲哀。
裁判員水平有限,挫傷了傳統武術運動員練習傳統武術的積極性。運動員反映,現在傳統武術比賽的裁判員越來越年輕化。從裁判打分來看,有的裁判對傳統武術了解不夠,有的裁判甚至沒有練過傳統武術。雖然組委會特別規定了70歲以上的老拳手分數要傾斜,但這只是主辦方的用心良苦,根本不是什麽好方法。保證賽場公平競爭,只是傳承傳統武術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裁判對傳統武術不夠了解,甚至不去練習,這樣的傳統武術比賽怎麽可能“公平”?這是武俠人的悲哀,也是武俠的悲哀。
傳統民間武術拳手的生存狀況堪憂。“傳統武術比賽是武術人的節日。即使不參賽,我們也想去看看,雖然連費用都是從兒子那裏拿的,從朋友家借的。”壹位練了30多年傳統武術的老人這樣說。采訪中發現,大多數傳統民間武術拳手的生存狀況並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生活貧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先不深究這個問題,因為這樣的民間老拳手不多。可以說,我們的武俠文化每壹秒都在流失。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我們的相關部門能不能為這些傳統民間武術的老拳手做點什麽?現在很多地方都想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武術納入非遺保護體系。如果當地連這些“民間傳統武術弱勢群體”都保護不了,那申遺還有什麽意義?武術的傳承靠的是人,不是幾本書幾個視頻就能傳承的。如果有壹天,我們拿起武術史料,打開錄像帶去練傳統武術,那將是武術的悲哀,也是習武人的悲哀!
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