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美術鑒賞的對象、所運用的能力、過程、目的、本質特征五個方面闡述:什麽是美術鑒賞?

從美術鑒賞的對象、所運用的能力、過程、目的、本質特征五個方面闡述:什麽是美術鑒賞?

理解兩個概念美術欣賞±和美術鑒賞

“欣賞”與“鑒賞”:

o 《辭海》對“欣賞”與“鑒賞”的解釋

o 欣賞:領略;玩賞。鑒賞:人們通過特定媒介與藝術形式逐步進入對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欣賞和鑒別的精神活動。

“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

o 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都是人對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所產生的情感活動與思維活動。

o 區別:活動過程完成的不同

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

感知 —— 想象 —— 情感體驗 —— 理解

美術欣賞(感性)

美術鑒賞(理性)

“美術鑒賞”:

o 《課程標準》中指出: 美術鑒賞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

o 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壹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於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伴隨壹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因此,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比美術欣賞要更高壹些。

“美術鑒賞”的含義:

o 《課程標準》指出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美術鑒賞的兩種方法

o 積極參與美術鑒賞活動;

o 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o 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費德門四階段分析模式:

o 前面講到,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o 美國喬治大學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費德門(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壹種美術鑒賞程序。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分為四個步驟: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

敘述

o 用語言陳述被欣賞作品畫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東西,暫不顧其含義和價值判斷。對具象作品,應指明作品表現了哪些東西,而對抽象作品,則應指出主要的形狀、色彩和方向等。

o 這壹點不需要運用美術基礎,只是如實地表述眼睛所看見的內容。要求學生觀察“有什麽”,它的目的是通過觀察、敘述,引起學生對面面的註意,提起興趣和好奇心。

形式分析

o 指探討壹件作品的造型關系,包括各種形狀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調處理、空間營造、構成原理的應用等,例如作品展示了什麽視覺元素和組織原理、作品是用什麽材料構成的等等。

o 要求學生觀察那件物體是“什麽樣子”。對於形式的觀察,少數學生能較快、較敏銳地發現物體形式上的差異,而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自發地觀察到。這時,需要教師的引導,比如運用對比的方法,同題材作品進行比較等。

解釋

o 推測美術作品的含義,或者說探討美術家通過作品想表達的觀念。

o 這也就是指讓學生猜測藝術家為什麽要畫成這樣?他通過這樣的形式想表達什麽觀念。例如,莫奈為什麽把睡蓮畫成色彩繽紛的小碎點?八大山人的荷花為什麽畫得那麽簡單,這樣的形式給妳什麽樣的感受。

o 在解釋過程中,學生有閱歷、審美趣味不同,解釋會帶由個人主觀性,這是很自然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忠實的發表情緒感受。

評價

o 將上面各步驟的資料歸納,綜合地判斷這壹作品的優劣。作品造型語言的效果是否適當地傳達主題內容?作者技巧是否成熟?能否發揮材料的特性?

o 當學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並對作者的意圖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難去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協調與統壹了。這也就理所當然地比單純用“好”與“壞”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據得多,也比單純用“喜歡”與“不喜歡”去評價作品要合理得多。

例如:

o 教材在第二單元的第6課《從傳統到現代》分別設置了林風眠《白衣女》和法國杜尚《下樓梯的裸女第2號》兩個個案分析。從“看到什麽”—“哪些藝術語言”—“為什麽這樣畫”—“有什麽價值”進行鑒賞分析,其實就是費德門的美術鑒賞四個步驟: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

o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資源開展美術鑒賞活動。

(2)、比較教學法:

o 比較鑒賞是指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對作品內部和外部的情況進行比較性的分析、解釋、評價等研究,以達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並在這個過程中提高鑒賞能力。

o 由於美術本來就不是個孤立的現象,它與其他藝術創造和精神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又不同於它們,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發掘藝術間的規律。

橫向比較

o 含義:在鑒賞過程中對與鑒賞對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進行壹種空間平行性的比較分析。

橫向比較

o 文化背景下的比較:每壹件作品的創作完成並不是孤立的現象,它與當時當地的文化背景中的各類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作品中的物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

o 如第三單元第壹課《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題材作品比較

橫向比較

o 風格流派間的比較:在美術史的長廊中,各種各樣的風格流派異彩紛呈,不同的風格流派其造型形式和技巧各具特色,純粹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學生也難理解。但如果將這些作品放在壹起形成比較,則效果大相徑庭。

o 例如第三單元第四課《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橫向比較

o 藝術家間的比較:藝術家由於各自生活體驗、受教育及時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千差萬別的藝術觀念,反映在作品上則是各有千秋。

縱向比較

o 含義:在鑒賞的過程中對作品有關的事物作時間性縱向的比較分析。每壹種藝術,每壹個流派,每壹位藝術家乃至每壹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每壹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比較分析中認識把握這些特征,有助於理解作品的內涵。

縱向比較

o 藝術種類不同發展階段的縱向比較:

o 在欣賞某類藝術作品時,把不同發展時期的作品擺在壹起進行比較分析,容易把握這類藝術發展體系的總特征,對於理解單個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縱向比較

o 藝術流派不同發展時期的縱向比較:

o 每壹個流派或思潮的形成和發展是壹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每壹個階段的特征都會在該時期的作品上留下痕跡。例如印象派藝術,從印象主義莫奈的《日出·印象》到新印象主義修拉的《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再到後印象主義塞尚的《蘋果和橙子》、凡高的《向日葵》等,把這流派不同時期的作品擺在壹起比較分析,就可清楚地呈現出該類流派藝術特色的發展線索,這無疑成為幫助學生窺探該類作品藝術境界的好向導。

縱向比較

o 藝術家不同成長階段的縱向比較:

o 如:如果純粹欣賞畢加索的壹幅作品,學生難以理解或似兒童畫、或抽象、或拼貼的作品美在何處。因此有必要將畢加索壹生歷經的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古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創作風格作壹定的比較,如果忽視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多變的精神世界去孤立地理解作品,學生是難以領會的

  • 上一篇:產業報國,共議HTP數通如何賦能實體!
  • 下一篇:傳統工藝有利弊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