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運業務管理:是指對物資的入庫、保管、出庫等業務活動的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整。通過業務管理,將倉庫的活動按照壹定的程序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安排和組織,使整個儲運過程有序、連續地進行。
[材料驗收]
材料驗收:指檢查驗收證書,檢查材料實體數量和質量的技術活動。確保入庫物資數量準確、質量良好是最重要的環節。
物資驗收的必要性:由於倉儲物資來源復雜、運輸條件差異、包裝質量不平等,物資的供應和交付會發生各種復雜的變化,對其數量和質量都會產生壹定的影響。為了保證倉儲物資數量的準確和質量的完整,必須對倉儲物資進行認真細致的驗收工作。
驗收工作的意義:
(1)為物料的存儲以及最終的存儲和使用奠定了基礎。因為只有在貨物入庫驗收時,對材料的實際情況進行徹底的檢查,才能把次品、不合格品剃掉;以便為今後的監管和維護措施提供依據;為了在用戶最終出庫時,為其提供數量準確、質量良好的物料。因此,任何粗心大意、麻痹大意、疏忽大意、不負責任,都會對以後的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混亂和損失;
(2)監督和促進材料的質量生產。
驗收工作實際上是對材料和產品的質量、包裝、運輸的綜合考核,驗收中發現的產品質量等壹系列問題的反映,會對相關部門的質量管理起到壹定的促進作用。
(3)驗收記錄是倉庫提出拒收、退貨和索賠的依據。如果物資入庫時沒有嚴格驗收,或者沒有做好正確的驗收記錄,在入庫或發貨時才發現問題,肯定會造成很大的被動,甚至不必要的損失。進口物資也會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和損失。
材料驗收的基本要求:
(1)嚴重:物資驗收關系到國家財產安全,尤其是進口物資的驗收,也關系到國家的利益和聲譽。因此,驗收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嚴格按照制度、規定、標準和程序,認真進行檢驗,對檢驗的材料負全部責任;
(2)準確性:對入庫物資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的驗收必須準確,不允許有自己的主觀偏見和臆斷。要如實反映當時材料的實際情況,真實準確地記錄;
(3)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完成驗收工作和驗收結果,確保物資盡快入庫和及時供應,並在規定時限內處理相關爭議。
驗收程序:包括驗收準備、文件驗證、實物檢查、開票建卡等。
(1)驗收準備。包括:
①了解被檢材料的來源、特性、規格、數量和測量方法;
(2)確定存放地點,準備相應的檢驗工具,配合生產部準備驗收作業的機械、設備和人力;
(3)進口料件或發貨人要求進行質量檢驗時,應提前通知相關檢驗部門進行驗收;
(4)準備好所有的驗收文件和資料。
(2)檢查文件。包括材料入庫通知和訂貨合同;供應商提供的質量證書或合格證、裝箱單或重量單、尺量單和交貨時間表;如果運輸單位提供的運單在儲存前或運輸過程中有破損或損壞,需要普通或商業記錄。
查驗文件是指在實物查驗過程中,對上述文件進行整理、分類,並與實物進行比較、驗證。
(3)查實物。包括數量檢驗和質量檢驗:
①數量檢查。根據供應商規定的計量方法,進行數量檢驗,或稱重,或換算比例,以準確確定總數量。數量檢驗,除規格統壹、包裝完整的可抽查10-20%外,應采用其他方法保證入庫物料數量的準確性。
②質量檢查:壹般倉庫只檢查物料的外觀形狀和外觀質量。進口材料或國產產品需要進行物理、化學、機械性能等內部質量檢驗時,應邀請專業檢驗部門進行試驗和測定,並做好記錄。
(4)建賬建卡。即物料入庫。根據材料實物檢查結果,建立材料入庫臺帳,在材料垛上掛貨卡(材料卡),按照壹物壹檔的原則建立材料檔案。文件內容應包括:供應商提供的所有資料;運輸單位的憑證和記錄、驗收記錄、磅單、出庫憑證等。至此,物資驗收入庫工作結束,物資處於保管狀態。
[材料儲存]
保管階段:從驗收入庫手續完成到物料出庫作業的期間稱為物料保管階段。
保管業務:在保管階段為保護物資的使用價值和質量而進行的維護、管理等壹系列技術活動,稱為物資(倉庫)保管業務。
做好保管工作的意義;
(1)它決定保護庫存物資的使用價值(以質量表示)和價值(以數量表示)的水平,從而在相應的程度上保證流通的順暢;
(2)它決定了倉庫容量的實際利用程度,從而影響倉庫的儲存能力和人、財、物的合理利用程度;
(3)它決定著倉庫的商業信譽,制約著倉庫物資的成本水平和儲存成本,從而為提高倉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供了保障。
物資儲存要求:庫區要有規劃,串聯儲存,定期維護。
(1)庫區規劃。根據倉庫的儲存任務和具體情況以及物資的性能和要求,對庫區進行分類、分區、合理布局,做到規則統壹、堆放有序、標識清晰、庫容整潔;
(2)存儲的系列化。根據材料的不同質量、規格、定位,做到材料不混雜,數量準確,賬物相符;
(3)定期保養。根據材料性能特點,采取相應的保管方法,定期檢查“五防”(防火、防盜、防潮、防銹、防黴)、“三無”(無損壞、變質、無隱患)。
物資保管維護的目的是保證物資流通暢通,實現“四個保證”;
(1)質量保證:無論儲存的物料儲存多久,都應通過儲存和維護活動保持到原來的質量標準;
(2)質量保證:材料庫存期間的實物動態和會計動態必須壹致。確保不缺件、不掉重、賬卡相符;
(3)安全性:通過壹系列的存儲活動,防止火災、盜竊、變質,確保庫存物資安全無事故;
(4)急用:倉庫應在最短的時間內按質按量及時準確地發放請購單所列物資。
[庫存檢查]
庫存物資的檢查:為了及時發現物資在儲存過程中的變化,掌握庫存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儲存中的問題,需要定期對庫存物資進行檢查。其內容是:
(1)質量檢查:檢查並解決倉庫物料是否生銹、黴變,如滲漏、老化、蟲蛀、鼠咬等;
(2)核對數量:核對帳、卡、物是否壹致,數量是否準確;
(3)檢查存放情況:檢查貨物堆放是否牢固,墊子是否合適,倉庫有無漏雨,場地有無積水雜物等。
(4)安全檢查:檢查各種安全措施和設備是否齊全、有效並符合要求;
物資盤點:與檢驗同時進行的盤點是保證庫存物資保質保量的重要措施。這些方法如下:
(1)定期盤點:每個月、季度、年度末的定期例行檢查,是對庫存物資的壹次全面盤點,應采用堆碼、逐架、逐筆逐賬的方式進行現場盤點;
(2)移盤核:又稱“日到點”。是日常盤點的壹種方法,就是每天搬過、摸過、發出去的垛,發貨後立即清點、打結。其特點是耗時少,發現錯誤快,能及時解決問題,挽回損失。
(3)巡視檢查:即保管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所管貨物區域進行巡視觀察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
(4)臨時盤點:根據需要臨時突擊盤點,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盤點結果的處理:對檢查和盤點發現的問題的處理,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規定標準內損益:也稱“合理損益”,是指損益金額不超過規定標準,處理方式是經部門負責人批準後核銷。
(2)超標準盈虧:應查明原因,作出分析,寫出報告,按審批程序報上級備案,並按倉庫合同中的有關規定處理。
(3)有多個,且總數壹致:屬於同壹品種不同規格的,經業主同意,可在規格間調劑;如果不是同類材料,則按超標損益處理。
(4)質量變化:查明原因,做好記錄,在采取搶救措施的同時,通知業主盡快調配。除了按照有關規定報廢外,還要查明變質是由於保管不善還是材料超過規定的儲存期限,分清責任,總結經驗。
(5)積壓物資:如庫存中發現長期靜止的積壓物資或超過儲存期的物資,應立即通知業主並督促處理。
維護措施:為防止或減少庫存物料質量變化而采取的維護措施包括:
(1)根據材料性能和特性的要求,盡可能安排合適的儲存場所,改善儲存條件;
(2)碼垛和墊料要做好;
(3)保持庫區衛生整潔;
(4)定期檢查庫存材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做好季節性預防,如汛期、高溫季節、冬季等。,並做好防洪、降溫和防凍工作;
(6)嚴格管理有要求的倉庫溫濕度。
(7)對有變質跡象的物資及時采取加工修補、除銹、換倉等措施,防止變質擴大,減少損失。
[材料交付]
材料交付:也叫交貨。材料出庫是材料入庫的最後階段,也是儲運業務流程的最後階段,標誌著材料實體向生產領域轉移的開始。它是以專業公司(貨主)列出的物資交付憑證為依據,通過單據審核、賬目審核、發貨、交接、復利、記賬等壹系列操作,將存儲的物資移交給用戶或轉運部門的業務流程。
物料交付的基本要求:根據正式文件和程序準確、及時地組織交付;
(1)材料交付必須準確:準確是工作質量的重要標誌。沒有準確性,就沒有質量。沒有準確性,交付工作就變得毫無意義。所謂準確,就是按照發貨憑證所列的料號、品名、規格、質量、等級、單位數量準確發貨,保證單貨壹致,避免差錯。
(2)材料必須及時交付:及時交付是保證生產建設和人民需要的重要條件。因此,在連續、完好交付的前提下,盡量以簡單、及時的方式組織物資交付作業。
(3)材料必須安全出庫:所謂安全出庫,就是在出庫時要註意安全操作,防止材料破損、碰傷、損壞、變形,以保證材料出庫時的質量。
材料交付的原則:
(1) FIFO。為了避免物料長期存放超過其儲存期限或增加自然損耗,必須堅持“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的原則;
(2)憑證交付。“有證收貨,有證發貨”是物資收發的重要原則。所謂憑證發貨,就是倉庫必須憑正規單據和手續,不正規的憑證或白條不予發放(國家或上級命令的搶險救災物資除外)。
材料交付方式:主要有三種:
(1)自提:即提貨單位持提貨憑證(提貨單)自行到倉庫提貨,保管員根據提貨單所列名稱、規格、數量當面交給提貨人員;
(2)發貨:受發貨單位委托,倉庫根據提貨單所列內容將所需物資交付給用戶,並在用戶現場發貨;
(3)貨代:倉庫受外地用戶委托,根據訂單完成貨物,然後通過鐵路、水運、航空、郵件等方式將貨物送到用戶所在的車站、碼頭、郵局提貨。這種交付形式是與鐵路、水運等交通部門壹起進行的。倉庫按規定程序辦理完托運手續並取得運輸部門的運輸證明後,待運貨物全部交付運輸部門後,責任轉移。
材料交付程序:即材料交付的過程。其流程是:審核發貨憑證→審核賬目找位置→支付貨款→審核→點發貨→發貨。
審核出庫憑證:即保管員審核用戶持有的出庫憑證(提單),主要包括:
(1)發貨倉庫名稱是否壹致;
(2)提單樣式是否壹致;
(3)印章(委托方撥款章、財務章)是否齊全;
(4)物料編號、產品名稱、規格、質量、等級或型號、發放數量、單位有無錯誤或塗改;
(5)是否逾期。以上內容如有不符,倉庫有權拒絕發貨,由原發貨單位(貨主)更正蓋章後方可繼續發貨。
物資出庫:即保管員將物資逐項移交給物資使用單位的過程。應該指出的是:
(1)凡標準重量、包裝完整、訂購件數的物料,按件數當場交給送貨員或運輸部,並即時出具送貨單,要求送貨員在送貨單上簽字;
(2)凡應進行秤換算稱重或計量的,應按程序和規定進行稱重和計量,並將秤單復印件、秤單復印件和退場卡交給收貨人,並請收貨人在秤單原件和退場卡上簽字。
材料出庫復核:即對出庫材料進行反復復核,以確保數量準確、質量良好,避免差錯。這些方法是:
(1)親自審核:即發貨員親自發貨,親自審核,對發貨的數量和質量負全責;
(2)互審:也稱“跨審”,即兩個發貨保管員根據清單對對方發來的物料進行復核,復核後要在對方的出庫單上簽字,與對方分擔責任。
(3)專職評審:由倉庫設置的專職評審員進行評審;
(4)環審:即在發貨過程的各個環節,如審核、付款、過磅、開門卡、出庫、核銷等環節,對已發貨貨物的反復核對。
材料的檢驗和出庫:這是材料儲運過程中的最後壹個環節。檢驗合格放行後,物質實體離開儲運過程,進入消費領域(生產和消費)。因此,檢驗放行是保證物資質量、數量和安全,避免倉庫差錯的最後壹步。其主要內容如下:
(1)檢查通行證是否真實有效;是否有塗改或偽造;發貨保管員、稱重員、收貨人是否簽字;
(2)出境許可證上所列貨車類型和車號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
(3)車內所載物品、物資的名稱、規格、數量是否與外出時所列相符;是否存在無照經營或無照經營的商品;
(4)是否有搭車、上車等異常跡象。
以上內容核實無誤後方可放行。如有異議,應立即邀請送貨保管員或相關部門進行審核並解決。
物資出庫後的善後工作:物資出庫後,應做好以下善後工作:
(1)憑卡核銷:物資交付後,保管員應及時在物資保管卡上進行註銷記錄,並將交付憑證轉交給物資保管員及時核銷保管賬;
(2)整理堆放位置:對於多余的材料要及時清理堆放位置,盡量清理堆放位置,準備新材料入庫;
(3)清理包裝材料:對已拆空的包裝材料應及時收集,妥善管理,以便再利用。
[儲存和運輸經驗]
庫存物資的“三清”、“兩齊”、“三符合”;
(1)“三清”:壹是清數量,二是清材料,三是清標誌;
(2)“二合壹”:壹是存儲容量整齊,二是堆碼整齊;
(3)“三符合”:賬實相符、賬卡相符、卡物相符。
物資儲存的“五查”和“三不”:
(1)“五查”:查庫存、查棧、查動態、查異常、查安全;
(2)“三無”:不黴變、不變質、不消耗。
倉庫管理的十二個字:好儲存,快周轉,低消耗,低成本。
存儲和運輸的交叉要求:快進、快出、多存儲和安全保管。
質量管理“八有”:有計劃、有指標、有措施、有檢查、有分析、有評價、有總結、有改進。
保管員有“四懂”、“三會”、“五精”;
(1)“四懂”:懂材料的名稱和性能,懂保管維護知識,懂業務流程,懂消耗規律。
(2)“三會”:能轉換、保持、識別符號。
(3)“五精”:收發技能精、理貨常識精、寫算知識精、報表統計精、保管維護精。
貨物運輸入庫的“六關”:即現場收貨關、中途運輸關、倉庫收貨關、倉庫卸貨關、內部交接關、倉儲驗收關。
儲運“五快”“五壓”免檢:即快遞免壓港、快遞免壓廠、快遞免壓線、快檢免壓庫。
驗收工作中的“三抓”和“五清”:即
(1)“三抓”:抓數量、重量、質量;
(2)“五清”:數量清、重量清、質量清、規格清、批次清。
材料堆放“四定”和“五準”;
(1)“四個定義”:即分區和區塊確定、標記和定位、碼垛和倉庫量化。
(2)“五標”:即垛形堆碼位置要符合“堅、勻、清、穩、美”五字標準。
店小二可以“見二知二”:即以帳知貨位,以物知帳頁。
材料會計的“十六字”要求是“字跡清晰、數據準確、內容完整、及時迅速”。
材料交付的“三不”、“三核”、“五檢”;
(1)“三不”:即不收憑證不翻賬,不審批不進貨,不審核不發貨。
(2)“三核”即發貨時核對憑證、核對賬卡、核對實物。
(3)“五檢”:即文件、物品的名稱檢查、規格檢查、包裝檢查、數量檢查、重量檢查。
倉庫安全的“五講”和“四教育”:
(1)“五講”:平時經常講,重點講節日,講節日和專題,講新工人進門,及時講問題。
(2)“四個教育”:即結合典型案例教育,開展守法教育和安全知識教育,對從業人員進行盡職教育。
安全負責人應做到“三自”、“四帶”、“五同時”;
(1)“三個壹”:本人親自傳達相關文件,親自參與制定措施,親自參與檢查、分析和處理問題。
(2)“四帶”:即領導要帶頭執行制度,做好宣傳,值班,學習相關知識。
(3)“五同時”:即安全工作與業務工作同時計劃、同時安排、同時檢查、同時總結、同時考核。
設備使用應做到“三好”、“四會”、“三不漏”;
(1)“三好”:使用好、管理好、維護好;
(2)“四條線索”:懂得使用、維護、檢查和排除故障;
(3)“三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
設備維護的五個要求:整潔、幹凈、潤滑、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