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當品味完壹本著作後,大家壹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壹介布衣;無論企業高管,還是普通職員,相信讀完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均會有所得,有所感悟。

 工匠精神是壹個人的積極的意識形態的總結。

 它既是壹種平凡的體現,亦是壹種偉大的升華。

 其平凡,在於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其偉大,在於,它源自人的真善美,源自人的真性情,它不是教條式的灌輸,而是真誠的心的交流,它不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的堆砌,而是充滿佛性、修身養性的禪宗智慧。

 工匠精神讓人懂得:壹切煩惱皆源於心。

 俗語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於人心的偏移,煩惱之人失去了那份對工作的敬畏心、榮耀心與喜悅心,失去了那份對工作最本真、最初衷、最原始的熱情與熱愛,以壹顆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追求壹種簡單、粗糙、膚淺的滿足,追求壹時的浮華,視工作為獲得金錢、名聲、權利的工具,殊不知是壹種舍本逐末的追求。

 如斯追求,帶來的滿足,必然只是曇花壹現,何來長久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態。

 壹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

 這裏談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貴賤,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心性。

 如果說“我是誰”、“我應該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是始於生命意識的覺醒,是重新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那麽在面對工作之前,請先自問“我為什麽要工作”、“工作的價值到底在哪裏”。

 工匠精神讓人領悟:立誌要如山、行道要入水。

 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動力的源泉。

 空有夢想,永遠是空中樓閣,人生有夢,重在執行。

 工作,即是實現夢想的`開始。

 工作不僅僅是壹種換取物質利益的行為,更是壹種生命態度和價值的呈現過程。

 如何由壹個打工者,變身為工匠,那就用“心安、心慈、心正、心明、心定、心誠、心寬、心謙”的正道去面對每壹天、每壹分、每壹秒;用“先做人,後做事;先專註,後專業;先增值,後回報;先沈澱,後成才;先有為,後有位”的正念重思成敗,引領生命新航道。

 工匠精神讓人知覺: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常識。

 人的壹生在不斷追求著知識,卻漠視了常識。

 常識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細心、給予心、責任心。

 工作中,我們強調著顧客滿意、符合標準、零缺陷,卻又不斷出現著客戶投訴、不達標準、產品返工甚至廢棄的現象。

 人們犯錯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不犯錯的能力,而是沒有絕不犯錯的心態。

 很多人忙著的不是創造新價值,而是制造新問題。

 工匠精神就是壹種精益求精、第壹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科學態度。

 它不僅培養發現問題的意識,確定和定義問題的能力,更培養解決問題並執行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革命,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現代人適應了快節奏的旋律,忘卻了慢的味道,就像孩童都想拼命奔跑起來,卻不願意好好學習走路。

 因為快,錯失風景;因為快,疲於糾錯;因為快,難堪重負。

 要懂得慢,能慢才比較快,慢才是快的真諦。

 學會慢,才能懂得欣賞;學會慢,才能避免錯誤;學會慢,才能增強韌性。

 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停壹下,讓靈魂跟上來。

 工匠精神傳遞著:大愛無我,終成大我;利他之心,終成大器!擁有工匠精神,妳將擁有外修內省的心態!我將熱愛我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我帶來的錢。

 我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品質至上。

 我視崗位如生命……

  • 上一篇:電池是由什麽制成的?
  • 下一篇:清明節植柳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