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以”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寫壹篇作文

以”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寫壹篇作文

古典文學距離我們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語言,今天的寫作,似乎是個遙遠的夢。實際上,今天正是昨天的繼續,今天與昨天具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

特別是,我們華夏民族是個重視文化繼承的國度。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使華夏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蘊,從而也使我們今天仍然使用著的文字具有這種文化的沈澱。如果作為壹個文字工作者,只了解其表面的語法意義,而不能感受其內涵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典故,就不能精確、生動地使用它。

今日之種種文學現象,就其本質而言,都在古典的基因之內,是古典某些文化現象的放大,或者是重新的組合。

譬如現代詩歌追求難懂、晦澀、朦朧,其實,並不新鮮,晚唐五代和宋代初期,就是以此為風尚,大抵詩史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平易通俗之後,就要走向晦澀,以合於文學的要求陌生化的要求,但畢竟難懂、晦澀是文學的變體而不是正路,在完成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之後,詩史必定要重回平易的正路,只不過不是原始的平易,而是“平淡而山高水深”“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境界。

有人曾描繪過2050年的情景,人類成為了類似機器的動物,壹切物質的需要都在壹按電鈕就可以實現的狀態下,沒有了詩人,也沒有了小說,因為大家在忙著賺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的現代化生活,在精神文化領域,則是壹片荒漠。

這其實只是根據目前的功利文化的繁盛而作出的演繹,人類不會毀滅在自己創造出的文明中,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生命自身的需要。

中國的最為寶貴的財富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的文化精神,不論怎樣的科技文明,別人都是可以仿效和超越的,因而也就不能說是中國的世紀,只有理解為,華夏的傳統文化精神,將成為21世紀人類精神文化的主流,由此使21世紀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世紀,才能圓通。

傳統並非僅指古代,傳統是個不斷生新變化的範疇,現實和歷史是同壹個生命,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是個源源不斷的河流,是個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白杜甫曹雪芹是傳統,魯迅胡適沈從文也是傳統,雖然他們都是反傳統的健將。他們身上湧動著的是華夏民族的血液,擁有著難以消磨的華夏文化基因。他們都有著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們的傷口是以反傳統構成傳統文化的新生命,是古典文化的變異。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解構。魏晉風度對於兩漢儒家正統文化的解構;柳永代表的宋詞的性解放;李贄代表的明末人文主義思潮與魯迅代表的五四運動是壹而貫之的。他們都為傳統激活了新的生命力,他們首先是傳統的集大成者,然後才是解構者。但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不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每次大的解構,都既有外力的刺激,又有內在的運動規律作用,五四運動既是西風東漸現代文明的必然,又是華夏傳統文化自然變革的必然。傳統文化發展到某個階段的極致,就成為了熟透而發黴的果實,就需要著壹次解構,讓果實落地,再長出新的果木,開始壹輪新的生命。清末比之明末、宋初、魏晉傳統文化都要更為成熟,因此,對之解構的需要就更為迫切,解構的力度就更為強大,因此,五四運動將這個發黴的果子打落,是有功績的,是傳統文化內在運行規律的必然。

但是,在將傳統文化的果實打落之後,如果還要將傳統文化的幾千年培養出來的大樹連根拔掉,那就是過激了,過激的結果,就是由反對傳統文化,到反對這種文化的掌握者――知識分子。

社會風尚由原來的讀書至上,壹舉成名天下知的士大夫文化,到腦體倒掛的社會人倫關系錯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地位失衡等等,這些仍然是當今社會種種弊端的癥結。

所以,在中國文化內部,有著壹個重歸傳統文化的使命。重歸的含義,不是回復科舉制,重新以古典詩詞為主要的文學載體等等。而是以傳統文化的精神,建構新的華夏文化體制,這種體制,將是含納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

回歸並非倒退,譬如孔子倡導對於周文化的回歸,卻成為了封建文化的奠基人;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卻成為了新興的散行單句的新興文體的開拓者,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否定當今潮流和回歸傳統中進步。

最後我想問壹句:中國傳統文化招了誰?復興國學現在不做何時做?大家好好想壹想,如果真的失去了它,我們還有什麽可以證明我們是中國人!!!

望采納謝謝

  • 上一篇:介紹傳統的節日演講稿2分鐘10篇
  • 下一篇:企業廣告的方式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