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和”的美學觀念。《周易》作為中華智慧的寶庫,有“存和”之說。後來董仲舒說“天地之道,和為美”,“天地之美,大於和”。時至今日,“和”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離我們這麽近是好是壞呢?
從孔子開始,我們民族就形成了“和為貴”、“和為善”的文化傳統。其中,“和為貴”是壹種頑強而不朽的思想。“和”是孔子思想中占據終極地位的概念。孔子所追求的社會是以“和”為本質的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協調,各守其位。
如今,“和諧社會”的提出是為了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到了那裏,妳可以看到和諧的場景:在公交車上,人們總是有序地排隊,遵守“先下車後上車”的規則,即使人再多,也不再擁擠;在路的壹端,壹個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拄著拐杖過馬路。壹個報童手裏拿著厚厚壹疊報紙在人行道上蹣跚而行,不小心摔倒在地。他手裏的報紙立刻散落了壹地。隨即,幾個熱心人圍了過來,幫報童撿起散落壹地的報紙...這些和諧的畫面,像美妙的跳躍音符,構成了最優美和諧的樂章。和諧賺錢,這句話去。人們只是缺乏團結、互愛和體諒的精神。尤其是孩子,經常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臉紅脖子粗,但就是不肯放下架子說對不起。“對不起”有什麽不好?退壹步講,妳真誠的道歉,也許可以換壹個真正的朋友,也許可以通過說我錯了來化解之前所有的委屈。現在呢?校園裏充滿了歡樂的笑聲。我們已經學會說對不起、請、再見、謝謝和其他禮貌用語。我們也學會了謙虛,學會了主動打招呼。和諧的氣氛總是充滿整個校園。
和為貴,國與國之間也要體現和為貴。當今世界,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令人眼花繚亂。但這個飛躍時代也處處隱含著“戰爭”,眼前的利益已經不能滿足各國的欲望,所以在利益的驅動下,戰爭指日可待。21世紀初,迎來了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的“9.11”事件,隨後是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反恐戰爭,以及以巴沖突。真是壹波未平壹波又起。這些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有必要用戰爭來解決問題嗎?看看我們的祖先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可否認的軍事專家孫武曾提出“兵要上,然後斷交,不戰而屈人之兵。”將通過外交與和平談判來交換相互沖突的認識,並提出壹個可以接受的方案來解決雙方的矛盾。上策是指揮部隊在戰場上自相殘殺,最後用強兵的猛將和利器攻城掠地,俘虜他國人民。可見前人早就知道“和”的價值,而現在壹些國家的領導人卻把戰爭當成遊戲,肆意挑釁,實在令人發指。試想壹下,如果每個國家都重視和平,那麽,阿富汗、伊拉克這樣的恐怖事件是否可以省略,世界某個角落是否不會出現所謂的難民!
在和諧發展或者說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和諧更為重要。關於“和諧”,在繁華的大都市依然是壹個嚴重的問題。人們只看到了發展的壹面,卻沒有為大自然考慮過子孫後代。這樣的人是自私的,有他們是地球的不幸。據調查,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全球氣溫正在逐漸上升,這也意味著南北極的冰山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不丹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會給人們帶來麻煩,低地被淹沒的沿海地區侵蝕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鹽度會增加,影響城市供水。地下水位上升,等等。這是大自然給人類敲響的警鐘。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人類,如果繼續破壞平衡,打破和諧,人類會遭受什麽樣的後果。。醒醒!“和諧”是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和諧、天職、萬物之教”是發展的真諦。都江堰就是最好的例子。關於和諧的重要性,我已經說了很多。任何情況下和諧都是最重要的嗎?當然不是,壹切都要以時間和地點為轉移。
總結起來很貴,要看對象。當今社會是壹個競爭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我們還在盲目的用理想和現實去尋求和平,那我們老了只會後悔。親戚朋友同事之間,壹般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當然要講“和為貴”;但對於壹些窮兇極惡的歹徒來說,壹個屢教不改的暴徒,是不能輕易談“和”的。前提是,如果他能放下屠刀,重新做人,那麽“和諧”就能為他們效力,否則就是對牛彈琴,紙上談兵,甚至成為作惡的幫兇。
和諧是最重要的。不代表我們懦弱,不代表我們自甘墮落,不代表我們缺乏個性和和諧。它也有條件和規則。
“和為貴”作為新時代道德進步的力量毋庸置疑,但能否堅持下去,還有待人接物和頑強意誌的考驗。前面的路已經打開,步驟已經邁出。我們還不願意起航嗎?我們會半途而廢嗎?既然帆已經揚起,就不要再拒絕起航。只要我們有壹顆虔誠的心,有壹顆“和為貴”的心,總有壹天,量的積累會有質的飛躍,“和”的新景象會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