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有哪些創業者的成功故事?

有哪些創業者的成功故事?

妳熟悉哪些企業家?妳對他們的成功故事了解多少?我為妳精心收集整理了創業者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壹看。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1:王

防水是眾所周知的,但也是防水領域要討論的難題。王和他的工作人員壹直在努力開發新的防水技術。山東省東平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西依黃河,東臨泰山。境內的東平湖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百裏梁山水泊”僅存的水域,三面環山,山水相連。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國內知名隱形灌漿防水企業,坐落在泰山腳下,美麗的東平湖畔。

天宇特種防水公司的老板是王,中國名副其實的防水大王!壹個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老兵,他喜歡看名人傳記,尋找商機,提出問題,不斷超越進取...自1992退休回家創業以來,十余年來致力於建築防水領域,克服各種困難,成績斐然,先後被評為“泰安市十大傑出青年”、“優秀* *”。由他創辦的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也成為國內隱形防水的龍頭企業。主要產品有:防水防滲精華、JS168高彈防水膠、改性膏體SBS、速堵王、防汙乳膠漆外套、高彈納米滲透彩色防水塗料、新型建築模板脫模機等,均通過國家建設部鑒定,暢銷國內南北市場。

1988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軍,被調到*** 81779部隊科研室。入伍後,因表現突出多次受到領導表揚。

1992年轉業到老家,被分配到東平縣燃料公司工作。1996年因企業破產,帶著4萬多元買斷工齡和安置費創業。壹開始他選擇的是鐵屋頂,普通房子都是防水防漏的。當時他和5個合夥人壹起,投資3000元,壹輛三輪車,壹口大鍋,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當時他們用“兩氈三油”防水,就是把瀝青煮開,倒在需要防水或補漏的屋頂上,然後鋪壹層油氈,再澆壹層瀝青,再鋪油氈,再澆瀝青。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只要能吃苦就行。王等人開著三輪在炎熱的列日大街小巷轉悠。他們得到這份工作後,不得不在毒太陽下用柴火熬瀝青,上屋頂施工。過了幾天,王的肩膀被太陽曬得黑黑的,手也經常被曬傷,但他還是咬緊牙關,總是挑最累最難的活幹。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壹年賺了6萬多元。1998年,再次使用市場上流行的改性瀝青SBS卷材。但是SBS的施工比較復雜,2-3年後再做。行業隨著市場而變化。

隨著國家壹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造成汙染或浪費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逐漸被淘汰。這時,王想出了成立壹家專門的防水公司的主意。

2000年的壹天,他偶然看到壹篇文章說,“建築防水行業將是未來的朝陽行業。”於是他下定決心投身於這個行業。當時他既沒有技術,也沒有雄厚的資金,更不懂市場。他只是個門外漢。親衛和朋友也勸阻過他,但王認定的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他。壹方面,他查詢相關資料,利用從部隊帶來的所有化工技術,貸款辦廠。2000年創辦山東東平天宇特種防水材料廠,生產特種防水材料。但由於技術落後,原材料成本高,企業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王萌生了“開發新產品”的想法,但對於壹個小型私營工廠來說,搞科研開發新產品簡直是異想天開。

為了解開知識的寶藏,實現自己的夢想,王毅然決定自己搞科研——壹種既適合國情,又符合國家建築環保要求的新型防水材料。他查閱了成千上萬的書籍和資料,做了壹次又壹次的反復研究和實驗。歷經千辛萬苦,上帝有了回報,“防水王”終於研制成功。這項發明的技術不僅淘汰了傳統的“三油兩氈”替代了傳統的SBS,在防水補漏方面也大有作為,是用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換代產品,也填補了國內空白。

防水王:ZL 0810000139.0+039.0使用簡單。它與水按壹定比例混合後,用低壓噴霧器直接噴灑,就能迅速滲透到幹燥的建築中,產生交聯反應,形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層,立即防水。根據需要和建築材料的不同,液體只要滲透到建築基體中,就會形成壹層厚厚的隱形防水層,雨水自然就像落在荷葉上壹樣滾落在建築上,水不會漏。該產品還可與水按壹定比例混合形成水泥砂漿,直接在潮濕或幹燥的基面上施工,其產品可堵塞微孔和毛細通道,從而實現長期防水,免去每年維護的麻煩。大裂縫有配套技術,用SJ168填縫膠,兩者結合是很優秀的技術。

憑借這項技術,天宇防水在當地壹炮而紅。當地土地管理局的辦公樓被邀請進行防水投標,他們以每平方米12元的價格擊敗了其他投標人,保證了五年的防水質量。然後又拿下了縣委辦公樓、教育局電教樓等防水工程。天宇特種防水工程公司成為當地明星企業。當年,他們僅賣“防水王”的收入就達28萬元。

克服困難:2009年,王承接了新泰市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的防水工程,不料在施工中遇到了困難。因為地下室被淹,“防水王”掌握不了大裂力,工程無法進行。王根據自己多年的防水施工經驗,仔細觀察地面滲水情況,查閱各種技術資料,改進技術配方,采用最新的施工方法,經過幾天的反復試驗,終於克服了這壹難題。因為這個項目,他發明了註水堵漏灌漿防水技術,既省時又防水。施工時無危險,適用於各種建築的地下室、車庫的淹水。有些技術可以用在屋頂、地下室、浴室、室外空調、水池和糧庫。令人驚嘆的是,用這種技術完成防水工程後,外觀基本沒有變化,還可以在屋頂上種花防塵。這項技術堪稱防水技術的壹次革命。

隨後,王的技術研究壹發不可收拾,先後發明了JS168高彈防水膠、快速堵漏王、多彩納米高彈防水塗料、結膜滲透防水膠、防汙乳膠漆塗層塗料、新型建築模板脫模劑。

企業家成功故事2:李嘉誠

李嘉誠三歲的時候,家道中落。後來,他的父親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剛上中學幾個月的李嘉誠輟學了。在戰亂年代,李家孤兒寡母的生活很艱難。李嘉誠是家中長子,要幫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壹個茶館老板很同情他們,收留了16歲的肖家成做茶館裏熱茶的服務員。茶館會在天亮前開門,午夜才能休息。蕭家成也抱怨過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有壹天日本人的槍會走火,打死他。直到壹次事故,他才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累了,值班的時候不小心把開水灑在了地上,把客人的衣服弄濕了。李嘉誠非常緊張。他等待著客人的掌摑和老板的訓斥。但他沒想到的是,客人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壹次次為他開脫,為他求情,請求老板不要解雇他。

沒關系。我覺得這孩子很有前途。記住,以後妳做任何事都要小心。妳怎麽能不集中註意力呢?

李嘉誠把這句話記在心裏,從此以後,他把謹慎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他養成了壹種眼光,壹個人的職業、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為人處事,壹眼就能猜到。這壹切對他後來的職業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隨後,李嘉誠辭掉服務員的工作,從壹家塑料廠的業務員做起,壹直幹到業務經理。三年後,20歲的他準備幹壹番大事業。白手起家,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壹條小溪邊租了壹間陰暗的小工廠,買了壹臺舊印刷機,創辦了長江塑料廠。隨後,經過反復調查,他認為塑料花的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大量生產,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30歲的李嘉誠已經成為千萬富翁。在塑料花暢銷全球的同時,李嘉誠敏銳地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湧向這個行業,好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如果我們不調整它們,後果將不僅僅是濺到我們的衣服上。有人認為他過於保守,但他認為這是做生意必備的品質,就是謹慎和遠見。

然後他找到了房地產。60年代中期,內地的情況讓香港人人心惶惶,有錢人紛紛出逃,爭相廉價出售產業。李嘉誠在建的大樓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房地產價格計算,他是徹底全軍覆沒了。但他冷靜應對,認真分析了形勢。相信內地壹定會恢復穩定,香港壹定會進壹步繁榮發展。當別人大量拋售房產時,李嘉誠反其道而行之,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房產。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確定不會虧的時候才敢買。男人還怕風險?

李嘉誠又成功了。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他從中獲得了雙倍利潤。到1976,李嘉誠公司的凈產值已經達到5億多元,成為香港最大的中資房地產行業。此後,李嘉誠穩步上升,成為全球最富有的華人。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3:馬雲

馬雲作為中國最早的壹家商業類網站的創始人,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成為白領們心中的偶像,但馬雲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很傻。他讀書的時候成績從來沒有過前三。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後只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專科,考了三年。高考第壹年數學1,第二年19。馬雲後來經常說,他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雲能創業成功,那麽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後,馬雲做了六年半的英語老師。即使在這期間,他也從未真正停止過;他在杭州創辦了第壹家外語翻譯社,業余時間在壹些外貿單位承擔翻譯工作。沒賺到多少錢。1995,“杭州最好的英語”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前往美國討債。結果錢沒到壹分錢,他卻發現了壹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壹竅不通的馬雲第壹次上了互聯網。他壹學會上網,竟然就想到為自己的翻譯公司做壹個網絡廣告。早上,他把廣告發到網上。中午之前,他收到了六封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郵件,說這是他們看到的第壹個關於中國的網頁。“這裏有大生意要做!”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了互聯網的商機有多大。後來,馬雲回國了。回國後,馬雲收集了中國企業的資料,用快遞寄到美國。設計師做了壹個網頁,向全世界發布,利潤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雲找了壹個學自動化的“合夥人”,加上老婆,三個人,2萬的啟動資金,租房子,創業。這是馬雲的第壹家互聯網公司——海博網絡,它的產品叫“中國黃頁”。在早期的留學生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信息網站是“中國黃頁”。馬雲口才很好。在以後很長壹段時間裏,杭州街頭的大排檔裏,經常會有壹群人圍著壹個叫馬雲的人,聽他講他的“偉大”計劃。那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麽。他們稱馬雲為騙子。但馬雲依然像瘋子壹樣不屈不撓。他每天都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壹場3000米長跑,將影響人類未來30年的生活。妳必須跑得像兔子壹樣快,像烏龜壹樣有抵抗力。”然後出去跟人說互聯網,說服客戶。這項業務很難開展。

1996,馬雲的成交額居然是700萬!也就是這壹年,互聯網逐漸普及。此時,馬雲受到了業界的關註;1997期間,馬雲受邀到北京加入了外經貿部聯合國發起的壹個項目,參與了外經貿部官網和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開發;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想法逐漸成熟,那就是用電子商務來服務中小企業。他的研究認為,互聯網上商業機構之間的業務量遠大於商業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量。為什麽放棄大企業,選擇中小企業?馬雲打了個比方:“我聽說過捕龍蝦,但沒聽說過捕鯨。”

1999,馬雲回杭州創辦“阿裏巴巴”網站。臨行前,他對合夥人說:“我要回杭州,從零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願意去,只有500元工資;想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雅虎和新浪,收入高。"他說要他們三天時間考慮,但不到五分鐘,合夥人壹致決定:"我們回杭州,壹起走!“幾個月後,他的網站上線了,阿裏巴巴的網站在商業圈裏小有名氣。接著,馬雲繼續在全球發表演講:“bto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數千萬商人的經營方式,從而改變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他吸引了大量客戶、人才和風險資本。

蔡崇信,臺灣省人,是世界著名風險投資公司investab的亞洲代表。聽說阿裏巴巴後,他馬上飛到杭州要求投資洽談。壹番推心置腹後,蔡出人意料地說,“馬雲,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裏巴巴!””馬雲大吃壹驚:“不可能,我月薪只有500元人民幣!“但兩個月後,蔡崇信成為阿裏巴巴的首席財務官。這件事在華爾街引起了震動。隨後,以華爾街高盛為首的多家公司毫不猶豫地向阿裏巴巴投資500萬美元。高盛資金到位後的第二天,馬雲馬不停蹄地飛到北京“見壹個神秘人”。見面時,成功投資雅虎網站的“全球互聯網投資皇帝”、日本軟銀公司董事長孫正義要求見面!采訪結束僅6分鐘,孫正義就說:“馬雲,我壹定要投資‘阿裏巴巴’!而且是用我自己的錢。”5438年6月+2000年10月,雙方正式簽約,孫正義投資2000萬美元。壹時間,阿裏巴巴名聲大噪。

現在“阿裏巴巴”是業界公認的全球最好的btob網站。來自海內外的點擊率和會員都在爆炸!壹個美國人想買1000的羽毛球拍,可以在阿裏巴巴上找到十幾家中國供應商。位於中國、新疆和非洲的用戶可以在“阿裏巴巴”網站上聚在壹起,做壹筆在互聯網時代只能想象的交易!2003年,“阿裏巴巴”拓展業務,進入全球商業的高層領域。今天,有240萬商家為阿裏巴巴服務。即使在馬雲睡覺的時候,阿裏巴巴的日收入也是1萬元。非典時期,阿裏巴巴的業務量增長了5-6倍。至此,馬雲成就了他的帝國。

從馬雲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成功取決於妳的信念,取決於妳對時代潮流和商業機會的把握,所以馬雲的事跡給我們的其實是:“我們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 上一篇:以三禮為題寫作文怎麽寫
  • 下一篇:會議記錄模型和模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