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水平的差距。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40%左右,發達國家在80%左右。
農產品加工、包裝、儲存和運輸之間的差距
推薦壹篇文章(來自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可以自己靈活總結。
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現狀及發展思路
中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也面臨著資金不足、制度不完善、農民接受能力弱、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市場和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緩慢等困難。“十五”計劃將突出重大技術成果產業化,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建設示範基地,提高農民科技素質;通過政策法規支持,加強資金支持,完善推廣體系,加快人才培養,規範市場行為。
21世紀,中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面對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迎接WTO到來、沿海及郊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等新形勢新任務,有效解決產量與質量的矛盾,增產增收,提高農業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十分迫切。因此,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產業化,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對科技的需求,將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的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
農業科技推廣作為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部分,與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同等重要,尤其是面對我國農業成果轉化慢、產業化程度低、科技對生產貢獻小的現狀,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更顯重要。根據國家“科教興農”、“可持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要求,農業科技推廣的重點和方向也必須相應調整。
壹、農業科技推廣發展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壹)主要成就
無論是在傳統農業還是現代農業的發展階段,農業科技推廣都是推動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壹項非常重要且卓有成效的事業,這壹點已被國內外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史所證實。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建立了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保證了農技推廣的有序進行。截止1999年底,種植業、畜牧獸醫、水產、農業機械化、經營管理五大系統共有推廣機構215000個,其中縣級22000個,鄉級約18000個。40多萬個村建立了服務組織,有65438+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數百萬個科技示範戶或示範場。從中央到省、地、縣、鄉、村的多層次、多功能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已在全國初步形成。目前,我國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專職人員為1.3萬人,其中縣級推廣人員占23%,鄉鎮級推廣人員占71.3%。
2.壹大批先進適用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得到推廣,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農作物、畜禽、漁業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新技術、新機器的試驗、示範和推廣,使中國農業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以收獲計劃為例。自1987實施以來,每年安排推廣農牧漁業和機械行業先進適用成熟科技約100項。通過豐收計劃項目的實施,壹大批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集結應用,促進了我國農牧漁業的全面增產、增收和增效。“九五”期間,國家* * *安排豐收計劃專項資金3.9億元,安排以“九五農業部推廣的十大關鍵技術”為主體的農業適用技術近500項,由全國1500多個相關農業技術推廣、科研、教學單位牽頭,據不完全統計,實施豐收計劃項目五年來,實際完成糧棉油等農作物增產技術推廣9.96億畝,科學飼養牲畜65438+5700萬頭,家禽2.2億只,培育優質高產魚、蝦、蟹18萬畝。糧食增產380億公斤,皮棉增產5900萬公斤,油料增產24.8億公斤,食糖增產5654.38+0.4億公斤,蔬菜增產3465.438+0.4億公斤,馬鈴薯增產654.38+0.265.438+0.4億公斤,水果增產9.86億公斤,茶葉增產2.98億公斤,肉類增產654.38+0.08。新增農業機械260.75萬臺。投入農業技術人員94.85萬人(含農民技術人員),印制技術資料2.23億份,投入農業技術人員364.95萬人(含農民技術人員),培訓農民19317500人(次)。僅2000年,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6543.8+0.8億元,地方配套資金22.97億元,農民資金6543.8+0.7254億元,總產值577.06億元,純收入6543.8+0.81.64億元,投資回報率965438+。顯示了“科技興農”的巨大威力。
3.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現場講座演示、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點、科技集錦、“電波到戶”等活動,將科技送進千家萬戶。此外,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對農民進行了系統的培訓。截至1999年底,10萬農民接受了“綠色證書”培訓,其中458萬人獲得了“綠色證書”;“九五”期間,全國農業推廣機構每年直接培訓農民約6543.8+0.5億人(次)。
4.積極參與農業執法和監督管理,切實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技推廣部門在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同時,還積極參與農業執法和監督管理,包括動植物檢疫、種子質量檢驗、動物防疫和監督、農資質量監督、農機監理、農民負擔監督、農業合同管理等。,有效防止了動植物病蟲害的傳播,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健康。
(2)主要經驗和做法
1,國家* * *計劃支持,在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中起到了決定性的引領作用。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主要有三種形式。壹類是國家組織實施的科技普及計劃,如豐收計劃、國家重點技術成果普及計劃等。另壹類是農業技術市場或科技企業,通過技術交易或新產品推廣實現技術成果或技術服務的轉化;第三種是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農民自主參與,引進新技術成果進行轉化應用。從實施規模和效果、組織力量和社會影響來看,國家計劃占主導地位。比如豐收計劃,不僅推廣範圍大,直接效果明顯,還帶動各級地方政府設立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地方豐收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從1987到200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豐收計劃專項資金6.7億元,地方設施和農民集資近80億元,可見其巨大的引導和聚集效應。
2.加強推廣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推廣隊伍的積極性,是保證農業科技推廣發展的關鍵。健全規範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是推動我國農業技術進步的關鍵環節。農業技術推廣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滿足國家農業科學發展的需要,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求;二是農民自身需求,引導農民接受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和生產管理能力,實現生活改善和經濟發展。這對完善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穩定農業推廣隊伍,特別是在農業科技推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3、重點推廣應用重大農業新技術成果和突破性關鍵技術。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在組織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可選擇壹批技術成熟實用、覆蓋面廣、轉化能力強的科技成果進行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技水平整體提高。如我國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地膜覆蓋技術、水稻旱作拋秧技術、優化配方施肥技術、熱作管理和收獲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是農業新技術成果成熟、示範和培訓的關鍵環節,在我國農業科技成果開發和轉化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典型引領,全面推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經驗。通過示範基地的建設,先進技術的適應性改進和技術總成的匹配,可以為促進大規模區域發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術和經驗。
(3)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推廣體系不完善制約了推廣力度。發達國家農業推廣經費壹般占農業總產值的0.6% ~ 1.0%,發展中國家也在0.5%左右,而我國不到0.2%,人均經費更少。由於缺乏資金等原因,壹些地方* * * *“無負擔”,以至於壹些地方的推廣服務部門被推向市場,有的甚至被拍賣或取消,導致工作人員離職流失,造成“斷了線、斷了網、散了人”的被動局面。此外,推廣部門與科研、教學部門不融合,推廣網絡體系不健全,制約了農業技術推廣的進度。
2.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受度差,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差,影響了農業新技術成果的推廣和轉化質量。首先,由於環境和待遇較差,基層農村推廣部門難以吸引高知高學歷的人才,部分非專業人士進入,導致推廣隊伍整體知識水平較低;其次,基層推廣部門缺乏知識更新和深造的機會,對現代農業新技術不熟悉,業務能力不足;三是推廣機構專業化分工過於精細,推廣人員知識結構單壹,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和高效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對農民缺乏足夠的權威性。此外,農村地區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這些問題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技推廣整體質量的提高。
3.面對入世,農業產量和質量與農民增產增收的矛盾更加突出。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研和推廣的主要目標是增加農產品的數量。農業進入新階段,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將意味著國內農產品將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由於生產成本高、質量差,不僅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微弱,在國內市場也可能受到影響。農業產量與質量的矛盾、農民增產與增收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將面臨機制和技術上的挑戰。
4.中國農業科技推廣中的技術市場和技術企業發展緩慢。隨著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技術市場和科技企業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基礎較差,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努力和貢獻較弱,與國外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如何培育快速發展的農業技術市場和農業科技產業化,也是當前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任務和難題。
二、“十五”期間農業推廣發展的基本思路
“十五”計劃是中國農業進入新階段的第壹個也是關鍵的五年。農業科技推廣要著眼於新階段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技術需求特點,以及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技術需求,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化進程,切實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服務。解決產量與質量矛盾中的技術服務問題,增產增收,保障國民經濟和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農業推廣方式上,從單純的技術服務和行政手段逐步過渡到技術服務與農村教育相結合,從產中服務逐步延伸到產前產後服務。在制度建設上,改革運行機制,促進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和專業技能提升。在強化* *行為的基礎上,繼續發揮科研和教學部門的作用,鼓勵技術市場開發和科技企業積極參與,建立多元化的技術推廣體系。同時,建立壹批穩定的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轉化和輻射重點農業技術領域的成果。
(壹)突出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和關鍵技術成果產業化,實現重點突破和全面推廣。在大量農業科技新成果中,選擇壹批針對性強、輻射面廣、帶動性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大的農業技術進行推廣和示範。特別要抓好壹批特色優勢明顯、生產和市場需求大的關鍵技術項目,進行產業化開發,初步建立我國農業科技產業化的體系框架和發展模式。
(二)以農業科技推廣為龍頭,促進和引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農業科技推廣事業的發展。抓好農業部、財政部組織實施的“豐收計劃”、“跨越計劃”等國家重大農業科技推廣計劃,以及“國家重點技術推廣計劃”、“高技術產業化工程”等。以此為龍頭,推動地方各級農業科技推廣發展和新技術成果轉化,有效引導和促進我國農業領域多種形式和機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
(三)堅持規模化推廣與科技推廣示範和產業化示範基地建設並重的原則。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建設是壹項長期任務。通過基地建設,可實現技術引進、示範推廣、技術培訓、科技教育等綜合功能。在實施大規模技術推廣的同時,結合示範基地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規範化和可持續發展水平,為農業科技產業化提供典型模式和經驗模式,培育有競爭力的科技龍頭企業。
(四)堅持技術推廣與科技教育並重的原則,發揮農業、科教部門的聯合優勢,促進農業科技推廣事業的發展。技術推廣與科技教育同步發展是現代農業推廣的必然趨勢,也是拓寬農業科技推廣部門職能的有效途徑。要協調農業推廣、科研和教學部門,發揮“三農”合作優勢,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從而加快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從單純的技術推廣到技術普及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能力的發展。
(五)以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轉化為基礎,兼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轉化。隨著中國對外開發和全球經濟壹體化進程的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已逐步正規化,並在中國農業技術開發體系中占有壹席之地。農業科技推廣既要註重轉化國內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也要註重引進技術成果的推廣和轉化。特別是在“九五”期間,要選擇壹些適應性好、成熟度高、效益顯著的技術成果進行推廣應用。
三。“十五”期間農業科技推廣的保障措施和支撐條件
21世紀,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01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和《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提出,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增加農業投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基礎地位牢固不牢固,靠的是科技。要提高農業的技術含量。壹方面,要加強科學研究,提供技術來源。另壹方面,要盡快推廣現有的科技成果,把它們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過去的實踐表明,中國農業科技推廣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農業科技推廣是壹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能否更好地發揮作用,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取決於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本身的深化改革和創造條件,還取決於社會各層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以及相應的政策措施、資金支持等外部環境和條件。
(壹)加強政策法規建設,確保農業推廣健康發展。1993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是我國指導農業推廣的最基本的法律,對穩定農業推廣機構、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相繼頒布了《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辦法》,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也要爭取盡快頒布相應的實施辦法。同時,國家需要盡快制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細則,引導和規範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此外,還需要制定壹系列由農業部頒布實施的加強農業科技產業發展的法規,並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套,逐步將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
(二)加強財政支持,增加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壹是繼續組織實施豐收計劃等國家重大推進項目,加大支持力度,使各類項目的資助強度得到明顯提高。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資金,逐步從制度上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用於農業科技推廣的份額。第二,利用“綠箱”政策調整農業資金的投資結構。入世後,* * *將取消對農產品的直接補貼,這部分資金要轉移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去。通過設立農業科技(綠箱)基金,可以將以前的農產品補貼變為農業科技推廣補貼,從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廣的力度。第三,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包括用信貸資金支持農業技術推廣,用鄉鎮企業收入中的工業補貼進行農業技術推廣,贊助農業企業和其他社會集資,用農業部門的經營收入作為農業技術推廣傭金。
(3)加強推廣體系建設,更新觀念,鼓勵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公益功能。它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國家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主要載體,是新階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依托力量。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履行公益性職能,既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大多數國家農業發展的經驗。當前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必須更新觀念,進行機制創新,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把服務領域從產中延伸到產前產後,從單壹服務延伸到綜合服務,用技術和信息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推廣機構可在認真履行公益職能的前提下,組建經營實體,實行“壹站兩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管理和實施機制。
(4)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通過多種方式加快人才培養。壹是利用各種渠道加大科技宣傳力度,組織編寫“十五”期間重大農業推廣技術叢書;充分發揮農廣校的作用,深入農村向農民宣傳科普;組織技術推廣示範基地之間的相互觀摩交流。二是培養壹批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企業家。組織壹系列與農業科技發展相關的農民科技企業家。舉辦與農業科技發展相關的農民科技企業家系列培訓班和不同層次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采用農業院校和中等農業學校定向招生方式,培養壹批基層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壹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高層次農業推廣專家。第三,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民技術培訓,開發農民智力,培養壹批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型農民。
(五)發展和引導農業技術市場,規範農業技術推廣市場行為。要加強農業技術市場建設,促進農業技術轉移。為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和民營科技企業的轉制和市場化提供便利條件和措施。要通過多種渠道發布農業技術成果、專利等技術轉移信息,密切技術供求關系。通過各種媒體宣傳、信息網絡、新聞發布會、科技展覽等方式促進農業技術貿易。還要鼓勵農業生產資料企業和農產品購銷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和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法律法規、管理措施等規範其行為。,杜絕坑農害農現象。(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劉鑫)
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農業國家相比處於什麽水平?目前,中國農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以美國為例,中國的農業成本已經完全超過美國,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和基本競爭力都不如美國農業。
中國農業勞動力成本遠高於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不及美國。中國的農地成本也比美國高。
美國的材料和服務成本占比較高,這說明美國農業生產更依賴於材料投入、農業機械設備和技術服務。中國農業基礎競爭力弱,根源在於資源、勞動力、農機、科技的短板。
發達國家的農業對中國農業發展有哪些啟示?生態農業最早興起於1924年的歐洲,在瑞士、英國、日本等發展起來。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20世紀60年代,歐洲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農業。20世紀70年代末,東南亞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現在在中國,生態農業的浪潮也已經
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但與發達國家,尤其是與美國的差距很大。請分析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社會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依靠勞動力。
中國農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哪些劣勢?完全沒有可比性,就像中國足球和巴西足球壹樣。
中國的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哪些差距?1.機械化落後。
2.化肥不好。這年頭什麽都是豆腐渣。為了賺錢,廠商什麽都能想到。
3.壹直有假種子的報道,種子都是假的,怎麽高產?
4.收購問題。農產品價格不好。
暫時想這麽多!應該有政策問題。
如何理解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所以我們有更多的潛力,我們可以趕上他們。要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體系,首先要重塑我們的道德社會。只有道德健全的國家才能建立良好的法治社會,良好的法律市場才能良性發展,經濟才能穩步發展。
農業的發展要遵循(),中國農業生產要堅持()的道路,農業的發展要遵循(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方向)減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農業生產要堅持(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減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有哪些農業發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泰國、日本、以色列、新西蘭、阿根廷等。
發達國家的農業,第壹,高度機械化;二是品種改良程度高;三是集約化管理程度高;第四,產品高度商業化。比如美國農村人口只占5%,但生產的糧食卻能滿足整個國家的需求。五是植保要使用低毒農藥或培育抗病蟲害品種,或進行生物防治;第六,品種區域化,如美國南部玉米帶地區,主要種植玉米;七是水利化程度高,旱澇基本有保障;第八,施肥科學。經過分析檢測,田埂缺什麽,補什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