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結構方式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在結構上的最大差異是其已經融入了文化的因素。傳統產業集群的結構是以價值導向為聯結方式的,而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是以文化傳播和滲透以及價值實現為聯結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下的企業之間的互聯關系與傳統產業集群相比,更具有擴展性。在這種結構下的企業組織模式與傳統產業集群下企業之間的組織模式也不盡相同,傳統企業集群下的同類企業之間更加偏向競爭關系,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下的企業關系更加註重合作,而相同的文化則是合作的紐帶。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更加註重關聯性,這種關聯性對於推動區域經濟的整合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區域經濟的整合對於提高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則是有力的促進。
(二)跨越空間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不僅表現在地理空間上的群集,更突出地表現在虛擬網上的集聚效應。文化創意產業下的產業集群不僅表現為企業在同壹地理位置的集聚,更表現出跨地理空間的集聚。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往往同現代科技發展有著密切地聯系,現代發達的科技手段使文化創意這種無形的產品內質得以突破空間的界限和約束,使得價值流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超地理空間的存在形式,對於區域經濟發展來說更具有張力,其經濟輻射效應更強。
(三)呈現出柔性特征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相比,呈現出更加柔性的特征。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價值聯結方式和內容已經較以前有了本質的變化,產業集群的核心向心力也由以前的價值實現變成了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在以這種為動力的群集網絡中,企業與企業、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聯結表現為柔性特征,也就是講,當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時,其內在的結構和可擴展性較以往有了更大提高,而這種擴展性和更多的接口使得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結構更加豐富,內部的協調機制更加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網絡集群的柔性特征使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選擇,在這種柔性機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道路呈現出多樣化特征。
三、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聚集原理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的集聚而言,區位條件、市場規模、初始企業布局、專業化和政府規劃成為其聚集的要素。
(壹)產業區位的形成
區位論的奠基人之壹廖什(Losch)以壟斷代替自由競爭、以最大利潤代替最低成本,從而創立了服務於最大限度利潤、以市場為中心的商業區位論。廖什認為,價格差和消費者對價格的彈性是決定商業區位的重要因素。商業區位論對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區位選擇和形成有重要借鑒意義,可以認為,企業集群的形成正是最大利潤導致的市場為中心的區位形成問題,產業中心的形成會形成自強化作用,吸引更多的企業向同壹地域集聚,從而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二)市場規模擴張
文化創意企業在某壹地域的集聚涉及到其服務能力所限的市場規模問題,依據克裏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即是企業中心向其腹地提供商業服務的能力問題。克氏認為,不同等級的中心地向其腹地提供服務的質量和能力不同,從而其腹地的大小也不同,正是不同等級的中心地之間的結網保證了對於所服務區域的覆蓋。我們可以據此理解為,當專業化經營的企業具有向某壹地域集聚的趨勢時,具有提升這壹中心地等級的效應,從而擴張市場規模。實事是,當市場規模由於文化企業的聚集從而擴大時,其提升中心地等級的功能與上述區位條件具有相互強化的效應。
(三)初始企業選址的路徑依賴
初始企業布局對企業集群產生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實,如北京的798、宋莊文化產業區,上海蘇州河沿岸創意產業集聚區,西安唐延安路創意產業帶等。這也獲得了相關理論的證明,如新經濟地理學在強調收益遞增的基礎上指出,規模經濟與運費(針對文化創意企業來講主要是人員成本)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傾向於集聚的內聚力,從而導致初始企業布局對後來的企業產生地理指向性的影響,最終形成集聚。值得註意的是,新經濟地理學雖然從貿易與經濟活動區位和外部效應兩個角度討論了這壹內聚力的形成機理,但仍然不能從理論上解釋初始企業的選址問題,克魯格曼將其歸於“偶然性”,初始企業的空間選址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而且這種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既可能由經濟因素引起,也可能由非經濟因素引起,但初始企業選址的偶然性卻對後續企業的聚集帶來路徑依賴的必然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