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燃油車企這邊,本來是要利用油電價格優勢,再走上壹波銷售的,東風汽車掀起的降價狂潮完全是亂套了。
相比之下,電動車企業的降價相對克制,其合資品牌的補貼、降價、禮包讓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很困惑:以前真的收了那麽多智商稅嗎?
李想前段時間剛剛說過:“合資品牌燃油車的毛利率可以達到40%左右”。是不是智商稅不好說,但至少在電動車行業,除了比亞迪和理想,沒有壹家電動車公司或者傳統車企的電動車部門賺錢。
在固有價格體系動搖的時候,只有理想和蔚來還在堅守30萬元的門檻,其他車企紛紛加入價格戰。原因很明顯,盡快降價還是能維持基本銷量的。
討論價格戰是不是壹把雙刃劍,能不能行穩致遠,沒有意義。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向前看,盡快拿出成本控制措施,找到降低成本的答案。
本月初,價格戰的硝煙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彌漫。哪咤汽車負責人張勇表示,輿論場上到處都是哭聲。論成本控制能力,中國人似乎從來沒有被誰打動過,技術降低或者規模縮小都無所謂。
但哪咤汽車2022年銷量剛剛過15萬,沒有達到電動車規模效應的門檻。現階段,似乎只有苦逼英雄才有資格談規模縮減。
但是,依托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擁有最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張勇的規模降本手段不是嘴上說說,他應該是指聯合整個上下遊產業鏈實現規模降本。換句話說,讓產業鏈上中遊,Tier1,Tier2和汽車廠壹起度過難關。
畢竟這兩年電動車企業沒賺到錢,而中上遊和零部件供應商賺了很多。
以電池產業鏈為例,中遊電池廠商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營收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152.07%,歸母凈利潤307.3億元,同比增長92.89%。上遊贛鋒鋰業發布預測,預計2022年盈利18億-22億,同比增長244%-32。
汽車廠努力了兩年,銷量和品牌量雖然亮眼,但基本不賺錢。
過去壹直處於產業鏈C位的汽車廠,現在混得這麽慘,這也是市場劇烈轉型期難得的神奇。
然而,今年的開局如此艱難,汽車制造商真的無法承受。
說到根子,直接從消費者口袋裏拿錢的主機廠,才是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來源。主機廠棄工,上中遊就完了。
所以張勇代表主機廠呼籲大家壹起努力降低成本,中上遊也要打價格戰!
對市場最敏感的王寧,最近實施了“鋰礦返利”計劃,這是協同降本路上的重要壹環。其核心內容是,在未來三年內,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將結算在20萬元/噸,同時簽署該合作的車企需要向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承諾約80%的電池采購量。
雖然有捆綁銷售的嫌疑,但如此誘人的價格確實可以讓很多純電動車企業走出生死邊緣。
說到技術降成本,主機廠都知道,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不僅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還會燒很多錢。
尤其是那些深度自研、自動駕駛的車企,在跳過幾次坑之後,會發現特斯拉早已跳過坑,在自動駕駛領域升級了技術方案。所以妳只需要盯緊這個領域最好的$ Number壹,學習別人的技術路線,訓練方法,推理模型,就會省下壹大筆錢。
說實話,現在國內這些電動車企業,哪個不是步特斯拉的後塵?
當然,集成電驅動是最有價值的關鍵部件。
壹套200kW三合壹壹體化電驅動要幾萬,電機和逆變器技術比較成熟,這個行業的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自動駕駛來說比較低,30%毛利能省3000元。考慮到研發成本和產出效率,這項技術可以立竿見影的降低成本!
現階段,本土電動車企業的成本降低主要是兩種手段:規模成本降低和技術成本降低。
要降低規模和成本,只有全產業鏈協同才能克服困難,而降低技術成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克服孤註壹擲、勇往直前的理想主義沖動,少走彎路,少花最貴的自動駕駛的錢!
如果車企還跟風打價格戰,那誰打得更痛快誰死得更快!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myautotime,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