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要解決的問題既多又復雜,但基本問題只有壹個——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問題,即“義”與“利”的關系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壹方面是經濟利益和道德的關系問題,即兩者誰決定誰,以及道德對經濟有無反作用的問題;另壹方面是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問題,即兩者誰從屬於誰的問題。
對這壹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原則和規範,也決定著各種道德活動的評判標準和取向。
關於道德的科學。又稱道德學、道德哲學。在西方,倫理學這壹概念源出希臘文ετησs,本意是“本質”、“人格”,也與“風俗” 、“習慣” 的意思相聯系。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最先賦予其倫理和德行的含義,所著《尼各馬可倫理學》壹書為西方最早的倫理學專著。
後來羅馬人用“moralis”來翻譯“ethics”,介紹該詞的西塞羅說這是“為了豐富拉丁語”的語匯,它源自拉丁文“mores”壹詞,原意是“習慣”或“風俗”的意思。 [2]
在中國古代沒有使用倫理學壹詞,19世紀後才廣泛使用。但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論著中,有大量關於人生道德、倫理的內容,特別是君君臣臣、孝悌之道等。其實在古希臘的同期,中國的倫理學已然興起了。
倫理學以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不僅包括道德意識現象(如個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動現象(如道德行為等)以及道德規範現象等。倫理學將道德現象從人類的實際活動中抽分開來,探討道德的本質、起源和發展、道德水平同物質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道德的最高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準、道德規範體系、道德的教育和修養、人生的意義、人的價值、生活態度等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與經濟利益、物質生活的關系、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對立的倫理學派別。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將道德作為社會歷史現象加以研究,著重研究道德現象中的帶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從中揭示道德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強調階級社會中道德的階級性及道德實踐在倫理學理論中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而形成的。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的日益尖銳。
無產階級為了清除剝削階級舊道德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對工人階級道德面貌的腐蝕,培養大批無產階級新人,迫切需要新的道德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應這種需要,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出發,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在批判各種非無產階級的道德理論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思想家B.鮑威爾、M.施蒂納等人宣揚了許多錯誤的道德觀點,對工人運動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同時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者如H.克利蓋(1820~1850)、E.杜林等人,也拼命地鼓吹資產階級人性論,宣揚抽象的平等,否認道德的階級性。
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聖家族》、《德意誌意識形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反對克利蓋的通告》、《反杜林論》等著作中,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壹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明確的闡述。之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列寧、毛澤東等人從不同的方面進壹步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理論。(見列寧倫理思想、毛澤東倫理思想)
意義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產生,在倫理學領域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變革。這主要表現在:
① 與以往的壹切舊的倫理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不是建立在上帝、理性和抽象的人性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針對那種把人的本質看作是抽象的人的本性的理論,明確地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壹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道德不再是淩駕於整個社會之上的東西,而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壹部分。歷史上的各種道德的發展和更替,歸根結柢都是依據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的,因而道德本身也是壹種有規律的社會現象,從此,以道德為對象的倫理學最終從唯心主義的歷史觀的羈絆中解放了出來,成為壹門真正的科學。
②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克服了以往壹切倫理思想的局限,強調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有階級性。舊倫理學有壹個***同特點,就是用各種不同方法或手段,宣傳道德的超階級性和全人類性。因而,他們的道德理論最終都必然成為與現實相脫離的不真實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強調,任何道德都不是抽象的、超時代的,而是歷史的、具體的,壹切階級道德都是為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在階級社會中,當然也存在某些人類***同的道德因素,如社會公***生活的壹般規則,但從總體上說,最終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只有到了***產主義社會,即在階級完全消滅以後,全人類***同的道德才有可能產生。
③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特別強調人類生活的道德實踐在倫理學理論中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倫理思想家們,往往否認道德實踐的重要性,或者把道德實踐僅僅理解為個人的道德活動。他們並不理解,全部道德理論都不可能從人們的頭腦中突然產生,它只能從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中、從人和人之間的現實關系中概括和總結出來,同時還須由實踐檢驗,並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強調道德原則和規範轉化對人的品質的重要意義,強調倫理學不僅傳授道德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人們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