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商業銀行票據風險案例

傳統商業銀行票據風險案例

先求壹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案例或者企業財務危機管理案例。謝謝大家!

集團企業的關聯交易是壹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它們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降低運營成本、發揮規模經濟、優化資產結構、實現集團利潤最大化、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等客觀需求。然而,不公平的關聯交易也對銀行和其他債權人的權益造成了嚴重損害,嚴重威脅了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暴露了我國現行關聯企業制度的缺陷和我國商業銀行相關風險控制機制的漏洞。本文分析了關聯交易的四個主要特征,旨在揭開集團企業關聯交易復雜而神秘的面紗,並結合商業銀行信貸經營實際,提出了防範集團關聯交易風險的六個環節。

關鍵詞:集團客戶信用風險;關聯方交易;集團客戶的信用管理;集團客戶信用風險的防範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由利益協會組成的各種企業集團迅速發展。規模龐大且穩定增長的大集團不僅成為民族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也成為商業銀行的重點客戶群體。然而,德隆、藍田、農開、華光等大規模群體性風險案件的爆發,給相關銀行造成了巨大損失,甚至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穩健運行。在這些情況下,商業銀行應該吸取哪些教訓,應該從哪些方面提高風險防範?本文列舉了商業銀行在四類集團客戶信用風險案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應吸取的教訓,提出了防範集團客戶信用風險的六個環節。

壹、四類集團客戶信用風險案例

(壹)盲目擴張失敗:銀行信貸資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壹些有過輝煌經歷的集團客戶創業者,往往有著過於強烈的擴張欲望和無敵的過往經歷,這很容易讓他們形成壹種自我崇拜和野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企業的實力。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企業往往會盲目擴張。壹旦擴張失敗,大概有四種結局:壹是沖進新的領域,在多元化經營中吃虧,比如巨人集團;二是在全國各地大規模開設多級分公司,最終導致管理失控,如朱三集團;三、過度追求廣告的轟動效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顧自身財力,爭做所謂的“標王”,導致經營巨虧,如秦池酒業;四是揮舞資本大棒,進行超出自身實際能力的跨行業兼並,過度負債形成的巨額短期資金被長期使用,最終資金鏈不堪重負而斷裂,導致整個企業帝國的崩潰,如新疆德隆。

(二)資本運營失策:銀行信貸資金陷入資本運營“黑洞”。

目前資本運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個是國企產權改革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無論是國有企業之間通過資產配置、股權轉讓實現國有資產的優化組合,還是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並購等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都涉及到資本運營。雖然這些資本運作並不都是企業自己主導的,但企業自己也必須發揮重要作用。二是拓展業務過程中的主觀願望。企業有必要通過資本運營來擴大經營。需要註意的是,集團客戶尤其是上市集團客戶陷入資本運作“黑洞”的案例很多。近年來,約有30%的企業因資本運作不當而出現經營風險甚至破產。曾被稱為資本市場“西南王”的超華集團董事長張良斌,因涉嫌財務、虛增註冊資本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其資金運作可能存在高達20億元的“黑洞”,其中僅非法擔保就達9.7億元。目前,超華集團已被多家債權人起訴,包括華夏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等7家銀行的分行,涉案金額高達8億元。【1】此案雖然沒有德隆案那麽震撼,但給商業銀行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銀行貸款必須警惕再次陷入集團資本運作的“黑洞”。

(三)集團管理不善:銀行信貸資金落入企業的管理風險之中。

企業內部管理風險,第壹,來自頻繁挪用資金。在集團企業中,下屬企業以自己名義獲得的貸款,往往被控股企業挪作他用,不僅為違規操作提供了土壤和手段,而且難以體現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貸款風險。雖然銀行有權監督信貸資金的使用,但由於現行財務會計制度的缺失和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銀行在實踐中很難真正監督貸款的使用。第二種是由於財務虛假。集團企業存在大量虛假出資現象,如重復驗資、先出資後抽逃、註冊資本不到位等,導致企業資本、資產不實;合並報表與借款人的報表沒有區分,不排除集團關聯企業之間的投資和應收應付賬款,誇大了借款人的資產、銷售收入和利潤;母公司財務報告沒有披露成員單位之間的關聯交易和相互擔保,造成財務泡沫;壹些集團企業為了包裝上市,往往通過關聯交易隨意調整集團內各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導致銀行難以準確掌握客戶真實的資產負債和效益狀況,直接影響銀行貸前調查和貸後管理決策的準確性。第三是來自道德的缺失。現在有很多集團企業道德缺失,經常通過關聯交易重組成員企業之間的資產債務,故意逃廢銀行債務。常見的形式有:通過破產逃避債務;通過企業分立,債務留在原企業,債務中止;疏散優質資產和資金組建新企業,不良資產留給原企業,由原企業承擔債務,達到“金蟬脫殼”的目的。第四,來自於公司治理結構的混亂。集團企業的領導人往往擁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股份,因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例如,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經常壹個人決定幾億美元的交易。所謂智者有時也會點頭。在這樣的“集權”決策機制下,出現失誤也就不足為奇了。

(D)失控的信貸聚集:銀行信貸資金陷入信貸膨脹等相關風險。

這是集團客戶最常見的風險類型。第壹,從貸款審核的形式來看,壹般集團企業每個成員的貸款額度都不是很大,但由於其下屬企業受控股企業支配,下屬企業以自己名義獲得的貸款往往被控股企業使用,控股企業通過下屬企業獲得貸款。第二,從信貸總量來看,如果把集團企業集團看作壹個獨立的整體,對控股企業的貸款量往往大大超過其信貸額度,形成集團企業整體的信貸擴張。第三,從控制關聯風險的難度來看,隨著業務的發展,集團企業不斷通過投資、參股等形式在各地設立關聯企業,銀行分支機構難以掌握其復雜的關聯關系。目前,由於缺乏商業銀行充分享受信用信息的渠道,同壹家銀行的分支機構和同壹集團企業的關聯成員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交叉貸款和重復貸款。[2]由於關聯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具有很大的同質性和相關性,整個債務鏈非常脆弱。壹旦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整個集團企業的貸款安全。

二、商業銀行要防範集團客戶的信貸風險。

集團客戶的信用風險控制是壹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商業銀行應按照“防患於未然、控制風險、加強協調、高效運作”的原則,從以下六個環節有效防範和遏制集團信用風險的發生。

(壹)嚴格準入條件,防止“病從口入”

以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集團客戶準入的核心條件,重點評估分析集團客戶主營業務的穩定性、主營業務現金流的穩定性、集團成長性和核心競爭力的穩定性、集團在投資上的風險偏好以及與銀行合作的態度。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組織架構清晰、財務制度健全、資金流向規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營效益又好又快、發展壯大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的集團客戶應予以支持。對於主營業務不突出、財務制度不健全、關聯交易不按市場規律進行或客戶不願意提供關聯方信息的集團客戶,應謹慎介入。對單純依靠銀行信貸擴張進行規模擴張、公司治理混亂的家族式民營企業,對涉足股市期貨等高風險市場、資金運作頻繁的集團客戶進行嚴格管控,作為重點關註和風險監控對象,建立逐步退出機制。

(二)統壹信貸,控制信貸。

嚴格執行《商業銀行授信盡職調查指引》,要求集團客戶授信管理必須統壹,以集團公司及其所有關聯企業為主體進行評估。統壹信貸可以避免銀行貸款的過度集中和虛增資本或資產導致的信貸擴張,從而防止分散信貸下對集團信貸總量的高估。同時,由於關聯交易僅在集團內部進行相關利益分配,因此對集團整體信用容忍度進行統壹考核,可以消除集團內部控制方式帶來的人為影響,降低集團企業整體信用風險。在深入調查、摸清集團客戶整體情況的前提下,根據集團客戶真實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財務狀況,選擇不同的授信模式對集團客戶進行授信。對集團客戶整體授信時,不僅要考慮集團的授信空間和整體貸款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具體用信企業的實際信貸需求和貸款承受能力。具體授信必須落實到核心業務、核心資產和核心項目,防止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同時,加強對信貸盡職調查、審查和審批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信貸業務健康規範發展。

因此,對於擁有產權控制權、經營成果反映在母公司合並報表中的集團客戶,應通過合並報表核定集團的最高授信額度,然後根據各下屬公司的資產、經營和授信需求進行適當分配,對子公司的授信必須掌握在集團核定的授信額度內;對於在合並報表中反映經營成果,但在管理權上存在控制關系或主要投資者、關鍵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之間存在控制關系的集團客戶,應以集團內獨立法人為授信對象核定授信額度,並在此基礎上核定集團客戶整體授信額度;在審批集團企業授信額度時,要綜合考慮客戶從其他銀行的融資情況和關聯企業的擔保情況,對客戶的信用承受能力進行科學分析;結合貸後管理,根據集團客戶重大關聯交易引起的集團內單個企業的資產變動和其他銀行的授信註入情況,動態調整集團客戶授信額度或集團客戶內單個企業的授信額度,有效控制集團客戶授信總量。

(三)優化擔保方式,減少關聯擔保。

大力推進集團客戶資產抵押最高額度授信。通過對集團核心資產設定抵押,盡可能控制關聯企業擔保的授信額度;對於集團內關聯企業相互擔保的信貸業務,要嚴格掌握擔保企業的擔保能力。同時相應扣減擔保企業的授信額度或分配給擔保企業的授信額度;在選擇擔保方式時,要註重事物的擔保,杜絕擔保的形式化。在選擇關聯企業融資擔保方式時,抵押、質押等物權擔保方式應是避免關聯企業互保聯保的主要方式。既要關註擔保是否合法,也要關註擔保主體是否有賠償能力。如果控股公司下屬子公司較多,且子公司股權易於變現,可以要求控股公司為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壹旦子公司違約,銀行可以直接要求控股公司履行擔保義務。控股公司作為控股公司,可以通過追究控股股東來追究其擔保責任,進而落實控股股東持有的子公司股權,從而規避股東有限責任的限制,將控股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實施統壹的風險控制。

(四)加強貸後管理,密切關註全集團客戶的經營狀況。

加強對集團客戶信貸資金去向的檢查。要充分利用信貸管理系統、企業征信系統和會計系統,進壹步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加強對大客戶信貸資金流向的監控,做好對客戶信貸資金使用情況的調查和貸後信貸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檢查,確保貸款規模與客戶生產經營相匹配,資金使用規範;要加強對集團客戶資金賬戶的監控和檢查,防止企業通過轉賬將自有資金與信貸資金混在壹起,重點監管集團客戶利用資金“打新股”的短期占用行為。對既有信貸資金又參與股票交易的企業,要重點監控信貸資金的規模和用途,防止資金直接或間接進入股票市場。

密切監控集團客戶異常動態,特別是控股企業和有還款資金的企業;關註成員企業之間以及與銀行密切相關的成員企業之間的大額資金往來;關註關聯企業集團重大資產處置、集團管理體制變化(包括但不限於企業重組)以及面臨的訴訟風險;密切監控企業投資者和關鍵管理人員的誠信狀況。

(五)加強相關行業合作,協調管理行為。

1.建立主辦銀行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制。系統中對整個集團客戶的監管應以整體授信審批行為管理行,負責組織協調集團客戶的管理工作;母公司或核心企業所在的經營行作為主辦行,具體負責集團客戶整體風險預警,建立統壹的信貸監控臺賬和監控檔案,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和發布;子公司所在的經營行作為協辦行,應及時向主辦行和管理行通報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對外融資情況和重大關聯交易情況。通過管理行的領導,建立聯系制度,及時溝通集團的重大問題,資金往來,異地經營情況等。、* * *商議對策,擬定監督方案。集團客戶主辦行要逐戶落實管理責任人,明確管理職責。戶管負責人應當收集客戶信息並定期接觸客戶,監督客戶的資金賬戶交易、信貸資金使用和客戶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客戶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情況及與債權人的合作關系、對外擔保及其他或有負債情況;要按規定開展貸後檢查,落實審批內容,了解客戶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資產特別是核心資產的變動情況,檢查信貸資金流向,發現預警信號,及時采取措施防範信貸風險。並及時在信貸管理系統中登記真實情況。

2.建立金融同業聯席會議制度,實施全方位合作監管。對於在多家銀行有貸款的集團客戶,應積極要求銀監局和人民銀行建立集團客戶風險管理體系,以集團客戶基本存款賬戶開戶銀行為牽頭行,完善集團客戶重大事項登記信息,實施有效監管;利用中國人民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及時查詢和掌握客戶的信用狀況、授信總量和擔保情況;由監管機構牽頭,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對集團企業進行全面的財務審計(中介費用由受益銀行或集團* * *承擔),相關審計結論由出資銀行* * *享有;加強商業銀行間的協調與合作,避免過度競爭和對單個企業集團的重復貸款。

3.商業銀行應積極爭取司法和經濟部門在集團客戶日常監管中的配合和支持。財務部門正在規範和完善集團企業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財務監督檢查,要求集團企業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披露關聯方關系及關聯交易;工商、稅務等行政部門。在企業合並、兼並、分立過程中,應當依法行政,嚴格審查,規範程序,確保債權人利益得到落實。海關、商檢、評估、審計等部門要做好企業投入的資金、設備、技術和商品交易的檢查、審核和驗資工作,確保企業資金的真實性;司法執法部門要加強司法執法,強化司法控制,保護債權人利益,嚴厲打擊借款人利用關聯交易逃廢債務的行為。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合同法》、《破產法》、《擔保法》、《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規定的債權保全制度,防止借款人轉移財產等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商業銀行等債權人。[3]

(六)提高信貸人員的專業素質,強化責任追究。

通過自學和專項培訓,增加信貸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輔以專項激勵措施,努力培養和造就壹批精通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管理要求,具有壹定專業背景,如法律、會計、資產評估等資格,能夠在壹定層面上識別財務、市場、技術等風險因素的“專家型”信貸人員,增強其在更深層次上識別風險、操作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實現信貸從業人員從感性、經驗、關系型結構向理性、知識型、專家型結構的轉變,為控制集團客戶信貸風險提供智力保障;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於在信貸經營管理過程中嚴重失職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和控制信貸資產風險的,根據不同情況和性質,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對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絕不手軟,維護執行制度的嚴肅性。

參考資料:

[1]馬,楊德書,馮。警惕貸款客戶掉入資本運作“黑洞”[N]。金融時報,2006年4月6日。

[2]《商業銀行關聯企業貸款風險新表現值得關註》,《中國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提示》,2008年4月。

[3]《商業銀行集團客戶信貸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3年第5號,2007年第12號])。貼上中國論。

二。收集銀行信貸風險控制案例

【案例分析】銀行異地融資引發的信用風險案例分析2007-11-30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企之間的異地融資活動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這是金融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調節作用的必然性質。異地銀行的進入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壹定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案例壹:應城市某公司向當地某銀行借款7.7億元,其中向當地某建行借款0.1.5億元。當地銀行認為該公司已經達到了最大貸款能力。但公司憑借其特殊的地位和往年良好的效益,向交通銀行武漢分行等銀行借款5.68億元,共計貸款65445萬元。案例二:壹家銀行安陸支行向武漢同濟貸款1萬元,另壹家銀行分別向武漢華立房地產公司貸款1.87萬元和887萬元。三筆貸款都是抵押貸款,應該說信息反饋不及時,貸後跟蹤管理沒跟上,沒有及時掌握企業異地經營情況的變化,屬於不良貸款。後來兩家銀行分別在當地勝訴了借款企業,但借款企業沒有可執行資產。銀聯資信分析由於信貸政策和信貸限制等因素,地方銀行無法大幅增加土地貸款,彌補了地方經濟發展資金需求,支持了地方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但其發展帶來的風險也應引起重視。1.信貸集中加劇導致貸款風險增加。異地金融機構的融資對象壹般都是經濟效益好、信用足的企業,優質企業在當地銀行的貸款接近或達到控制比例。外資銀行的進入可能導致貸款過度集中於同壹客戶,形成過度集中的不利局面。由此,企業寬松的融資環境誘發了企業投資欲望的膨脹,有的甚至具有壹定的盲目性。壹旦市場出現風險或者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風險損失極其容易。2.有很多管理信息跟不上。由於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貸款銀行往往難以及時掌握企業在異地的真實業務、財務和信用信息,難以有效管控,增加了投資風險損失的概率。地方銀行在向異地企業發放貸款時,如果放款前某個環節出現差錯,很容易造成信用風險損失。銀聯分析師建議,銀行應采取疏而不堵的策略,引導其健康發展。壹是銀行要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授信的統壹管理,防止過度信貸競爭。大中型企業和優質信貸企業往往是信貸關註和投向的重點,容易導致信貸過度集中的風險。在很多國內知名上市公司退市重組的時候,銀行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大中型企業授信,不應該由銀行下放,而應該由權威中介部門統壹評級和授信。評級和授信結果應提交商業銀行進行授信決策時參考,避免對同壹企業重復授信。第二,完善中小企業評級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大多依賴於眾多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依賴於銀行的支持。然而,全國統壹的企業評級標準並不適合中小企業的現實。銀行應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評級標準,有利於銀行加大信貸投入,分散信貸風險,拓寬信貸領域,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三是貸款銀行要切實加強對非現場貸款的跟蹤管理。建立外資銀行與當地企業信息主管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跨區域的銀行間信息交流合作機制,解決銀行間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建立異地銀行信貸管理部門,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跟蹤管理制度,密切關註國家相關政策調整、市場變化、企業漲跌變化,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加強對營銷標的財務指標、可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和競爭力的分析,有效防範非現場融資風險,確保非現場融資健康發展。

3.我的同事想申請貸款。要不要我幫忙確認壹下同事公司的信息?有風險嗎?

首先,給個結論。妳無論如何都不能同意。向同事借錢似乎可以理解。但作為共同借款人,這是個大坑。無論妳們關系多好,妳和共同借款人有兩大風險:壹是妳會撤回妳征信裏的擔保信息。如果後期想申請貸款,無論是信貸、抵押還是按揭,都是相對困難或者幾乎不可能的。第二,如果妳的同事不還款或者因故不還款,妳會被銀行追究責任,銀行會要求妳替妳的同事還款。如果不還款,還是要承擔違約責任,最壞的情況是資產財產被凍結。所以做這樣的事情壹定要三思而後行,謹慎從事。另外,如果妳的同事沒有足夠的流水買房,妳可以讓他家做* * *還款人,或者只是經營壹些流水。同事去做,相對過分。

四、收集銀行信貸風險控制案例

【案例分析】銀行異地理財引發信用風險案例分析2007-11-3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企異地融資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是金融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資本逐利本性的必然結果。異地銀行的進入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為區域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異地融資發展過快,規模大,信貸集中,快速發展的背後壹直隱藏著信用風險。

案例詳情:銀行異地理財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案例壹:應城市某公司向當地銀行借款7.7億元,其中工行應城市支行借款46543.80+05萬元,當地建行借款3.55億元。當地銀行認為該公司已達到最大貸款能力,但憑借其特殊地位和前幾年的有利條件,該公司向交通銀行武漢分行等銀行貸款5.68億元,貸款總額為65.438+05。

案例二:某銀行安陸支行向武漢同濟醫藥公司發放1年期抵押貸款1萬元,另壹家銀行向武漢華立房地產公司、海南三亞供銷公司分別發放1年期抵押貸款1.87萬元、887萬元。三筆貸款都是房貸,應該說安全系數很高,但是由於貸後信息,沒有被監控到。後來兩家銀行在當地起訴借款企業,判決都是勝訴,但是借款企業沒有可執行資產。

銀聯信分析

由於受信貸政策、信貸約束等因素的影響,地方銀行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但異地貸款的大幅增加,彌補了地方經濟發展資金需求,支持了地方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促進了金融機構間的有效競爭。但其發展帶來的風險也應引起重視。

1.信貸集中加劇導致貸款風險增加。異地金融機構的融資對象壹般都是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這些企業壹般都在當地銀行進行了充分授信,優質企業在當地銀行的貸款已經接近或達到控制比例。外資銀行的進入可能導致貸款過度集中於同壹客戶,形成過度集中的不利局面。信貸過度集中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環境寬松,誘發企業投資欲望膨脹,有的甚至具有壹定的盲目性。壹旦市場出現風險或者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風險損失很容易轉嫁給貸款銀行。

2.很多管理信息跟不上。企業經營情況瞬息萬變,異地貸款受地域和時間限制。貸款銀行往往難以從異地及時掌握企業真實的業務、財務、信用信息,難以有效管控,增加了投資風險損失的概率。地方銀行在向異地企業發放貸款時,如果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或抵押擔保等壹些環節出現失誤,就容易導致信用風險損失。

銀聯信建議

銀聯分析師建議,對銀行異地融資存在的問題,應疏而不堵,引導其健康發展。

壹是銀行要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授信的統壹管理,防止過度信貸競爭。大中型企業和優質信貸企業往往是當地銀行和異地銀行的重點對象,容易導致信貸過度集中的風險。國內很多知名上市公司退市重組時,往往會導致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銀行壞賬,這就很能說明問題。對大中型企業的授信不應由銀行分散,而應由權威中介部門統壹進行,並在提交商業銀行信貸決策時參考信用評級結果,避免對同壹企業重復授信。

第二,完善中小企業評級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大多依賴於眾多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依賴於銀行的支持。然而,全國統壹的企業評級標準並不適合中小企業的現實。銀行應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評級標準,有利於銀行加大信貸投入,分散信貸風險,拓寬信貸領域,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三是貸款銀行要切實加強對非現場貸款的跟蹤管理。建立外資銀行與當地企業信息主管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跨區域的銀行間信息交流合作機制,解決銀行間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建立異地銀行信貸管理部門,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跟蹤管理制度,密切關註國家相關政策調整、市場變化和企業情況。

  • 上一篇:會銷模式是什麽?
  • 下一篇:傳統文化四格漫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