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之間,文學的發展有著明顯而強烈的差異。即使社會制度基本相同,但由於經濟發展、作家構成不同、讀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印刷出版能力和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各自的文學發展也會受到各自獨特規律的影響。坦率地說,由於中國是壹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文學發展必須在“四個堅持”的前提下進行,中國目前的作家和讀者構成以及整個國家的經濟、教育和社會生活結構等因素都使中國文學在近代的發展有其特殊的規律。
我總的感覺是,妳從宏觀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是世界文學發展的壹般規律,卻沒有從相對微觀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是制約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特殊規律。
比如,雖然這壹兩年中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非常可喜的變化,就是農民普遍富裕起來了,但是農村讀者的文化水平和哲學習慣到底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還很難說。所以中國的作家在為他們寫作品的時候,可以借鑒高行健小冊子裏分析的現代小說技巧,但畢竟不能都歸入“現代主義”的範疇。不僅農村是這樣,壹般的城市居民,很多廠礦和解放軍部隊的工人,各種服務行業的服務員、戰士也是這樣。他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作為審美主體的哲學興趣與習慣,恐怕很難消化“現代派”的文學作品。
熱烈歡迎中國的“現代派”文學作品,為他們歡呼,為他們傾倒,或為他們爭辯,為他們贊美,甚至對他們不滿,有更高的誌向。總的來說,城市裏文化素養較高的人還是少數,尤其是中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當然,和妳壹樣,我也認同有些作家——包括我們,包括我——有時會為他們創作,因為他們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在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任務中,他們的貢獻會比普通人更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真的需要“現代主義”!而且經過壹段時間的發展,上面說的工農兵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了,欣賞興趣也變了,其中壹部分(註:不是全部!也有可能加入欣賞“現代派”文學的讀者行列,從而推動“現代派”文學的進壹步發展。但不被稱為“現代派”但又與時俱進的作家,壹定還是擁有最多讀者的。這些讀者在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後,並不傾向於欣賞“現代派”作品,而很可能更傾向於對傳統文學形式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
二、文藝形式美的壹般規律和不同門類的形式美的特殊規律有什麽關系?妳在給李拓的信中,似乎過多地從文藝形式美的壹般規律出發,強調形式本身的獨立性到了壹種近乎絕對的程度。是的,在某些文藝門類中,尤其是在建築藝術、工藝設計(比如汽車外觀設計)等領域,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它的形式和它的內容有多大的必然聯系,也就是說通過形式本身反映出來的哲學傾向、政治傾向和倫理傾向...是曲折的,曲折的和微妙的,如果不是幾乎不存在。在大多數工藝美術設計中,某些題材的造型藝術、書法藝術、園林藝術,甚至壹些絕對的音樂,形式美往往(當然不是全部)具有相當程度的獨立性。然而,當涉及到文學,尤其是小說時,似乎很難將內容和形式如此清晰地分開。顯然,訴諸讀者第二信號系統的小說,在體現形式美方面有其特殊的規律,這種規律的特殊性必須仔細研究。
我以為高行健在他的小冊子裏比較關註這個規律。他很少像妳這樣肯定西方現代派的作品,因為他欣賞其形式的奇異和陌生,所以他會情不自禁地過分肯定其內容。他似乎竭力把形式美拆解成各種技術元素加以考察,讓人覺得他汲取了斯大林研究語言學的靈感。語言本身不是上層建築,沒有階級性。只有當使用語言的主體(人)將詞語和表達方式連接起來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時,才能體現出壹定的政治傾向、階級情感或道德觀念。所以,任何階層的人都有必要把語言掌握好,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學習也無妨。現代小說技巧(不是整個形式本身)也應該算是無階級的。因此,對於壹個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政治信仰、任何審美趣味的作家來說,多學習壹些現代技巧,這樣他就可以從容地在最豐富的武器庫中選擇最新的優秀武器,來豐富和發展他征服讀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