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壹,過去壹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陜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壹前49年)。
不管結論最後怎麽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 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
寓意:剪紙的內容是很有講究的。吉祥圖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蘆、蓮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魚蟲是農民熟悉的對象,也是他們表現的主要內容。
剪紙作為壹種民間藝術,具有很強的地域風格。陜西窗花風格粗樸豪放,單純簡練,河北蔚縣和山西廣靈剪紙加染色彩,濃厚中透著秀美艷麗。
其戲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蘇南京剪紙淳厚,粗中有巧,宜興剪紙華麗工整,南通剪紙秀麗玲瓏。
廣東佛山剪紙色彩富麗、手法多變、裝飾性強。山東高密剪紙細膩精巧,壹絲不茍。
剪法:剪紙方法有:對折剪法、四聯剪法、八折剪法、各種喜字剪彩法、撕紙、盤景和老鼠的剪法。
2.妳還了解窗花的哪些知識呢
1、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采取鏤空的辦法,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的畫面。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我們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
2、剪紙構圖造型圖案化 ,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運用誇張變形,把不同事物安排在壹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剪紙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色彩單純、明快 ,使用刀法要”穩、準、巧”
4、剪紙在民間的流行,往往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民間貼“魚和雞”,喑喻“吉慶有魚”。
5、用於日常生活的剪紙 作為具有實用與審美雙重功能的民間剪紙,是人們生活中最廉價的裝飾品,也是最能體現主人意願的精神產品。
6、剪紙的技法可分為單剪和折剪;陰剪和陽剪.
1).單剪是直接把形象完整的剪出來,追求變化的形象多用此方法,花型壹般是對稱的,但用單剪方法剪出的花形雖追求對稱,但又不完全壹致,對稱中有變化,所以形象比較生動活潑.
2).折剪 是把紙對折或反復對折然後剪出形象.壹般是對稱的形象或局部多用此方法.折剪省工省時,有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也是其他藝術門類較難達到的,是剪紙中獨有的也是常用的手法,在傳統花紋和圖案中應用較多.
3).陰剪和陽剪 剪紙中陰剪壹塊為主,把造型的線剪去;陽剪是壹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陰剪的線是線線相斷,陽剪的線是線線相連.陰剪是把形剪空,稱為負形;陽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壹幅好的剪紙作品,大多采用陰剪和陽剪結合的辦法來進行藝術處理.真正壹幅優秀的剪紙作品是具有壹定標準的,
7、鑒賞壹幅優秀的剪紙作品的依據是刀味與紙感、玲攏剔透、強調裝飾、變形誇張。
8、傳統剪紙根據固有的花樣用途,大概可分為下列幾項:
窗花:貼在窗戶上用的。 角花:貼在門窗的邊角。
喜花:用在婚嫁喜慶的禮盒上。 鞋樣花:用在婦女與孩童的鞋面上,以便刺繡。
枕頭花:用在枕頭上的花樣,也是用來刺繡。肚兜花:用於婦孺肚兜的刺繡花樣。
帽花:用於婦女及孩童帽子上的刺繡花樣。團花:用在天花板中心的花樣。
燈花:貼在燈上點綴用的花樣。
9、壹幅剪紙作品在剪刻過程中的次序是由內而外,先復雜後簡單。
10、剪紙除了剪刀與紙張外,還包括其它壹些輔助工具,如刻刀、蠟盤、錐子、尺子、糨糊等。剪紙藝人壹般都擁有自己“摸得順”的工具,壹把剪刀可以用壹輩子。
11、剪紙廣義的說是剪紙、刻紙、撕紙的通稱。狹義的說,剪紙是壹種平面紙質雕刻鏤空的藝術,又叫“刻紙”,是壹種以紙為加工對象,運用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
12、剪紙作品中采用的傳統基本紋樣:水點形、月牙形、鋸齒紋、魚鱗紋、梅花形、雲朵形等,用這些裝飾紋樣點綴不同的表現對象,可增強作品的裝飾性。
13、折疊剪紙是剪紙中最常見的類型,具有對稱的特點。這類剪紙包括對稱剪紙、二方、四方連續剪紙、角花和團花剪紙.
14、剪紙起源於漢,我國現存最早的南北朝剪紙實物是新疆出土的“對馬”、“對猴”等團花剪紙,是古人運用折剪手法表現的。
15、《史記-晉世家》載“剪桐封弟”的傳說。講述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樹葉剪成了鏤空的玉圭(象征帝王權力的古代酒器)贈給弟弟,封他諸侯王。
16、在元朝,每到梅雨季節江南就有人剪壹女人形,手持掃帚,懸於屋檐下,祈禱上蒼賜福,名為“掃晴娘”或“掃天婆”。
17、迎春吊錢,又稱“門箋”、“掛錢”、“紙簾”等,形狀似旗小幡。迎春吊錢上的圖案以吉祥語或圖案組成,用象征、諧音、寓意等手法表現民眾多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審美情趣。如“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萬事如意”、“增福”、“迎春”等內容。
18、連年有余,是天津民俗剪紙的傳統題材,是豐收的象征。民間以魚為吉祥物,多從諧音而來。如用遊魚和蓮花拼成“連年有余”是春節時必貼剪紙。
19、四季平安,剪刻四個可愛的兒童,個抱花瓶壹尊,瓶內分插牡丹、荷花、秋菊、山茶四時應景花卉,借其諧音,比作“四季平安”,以示子孫健壯。
20、又如:石榴:表示多子多孫、多福多壽。雞:諧音“吉”,表示大吉大利。金魚:諧音“金玉”與魚缸壹起構成“金玉滿堂”喜鵲登梅:表現吉祥如意主題。
21、浙江省的剪紙各地都有,以樂清細紋刻紙為最著名。此外有浦江戲文剪紙;桐廬風光剪紙;溫嶺海洋剪紙等。
3.剪紙的知識
剪紙·安塞剪紙 陜西省安塞縣 安塞剪紙是流行於陜西省安塞縣的壹種民間藝術。
大凡喜慶的日子,安塞婦女都要鉸剪紙、貼窗花。臘月天,婦女們圍在壹起,早早就為春節剪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
這樣,壹個村子就是壹個剪紙藝術展覽會。 有專家評論說,陜西剪紙在陜北,陜北剪紙在安塞。
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紙形式多樣,風格淳厚凝煉,線條粗獷明快,寓意單純質樸,充滿對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紙·磁性剪紙 磁性剪紙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畫軸、磁性書寫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盜門、汽車、文件櫃、文具盒等鐵制物體上。噴少許水或洗潔凈也可貼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紙能夠更充分地體現剪紙的透雕特點和剪紙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紙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磁性剪紙對剪紙的貢獻體現在:壹、磁性剪紙擴大了剪紙的市場;二、磁性剪紙豐富了剪紙理論;三、磁性剪紙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藝術創作技法上有創新,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 磁性剪紙為實用新型(專利號:ZL 200420067151.0),中華人民***和國知識產權局於2005年8月17日授予專利權。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4.關於窗花的知識
窗花是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
分為“南北風格”,南方以“精致”為美,其特點是玲瓏剔透;北方以樸實生動為美,其特點是天真渾厚。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
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窗花無論題材、表現手法、剪刻技藝都是剪刻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近、現代窗花 *** 已漸漸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但由於他們最初源於民間喜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且多貼於農村窗戶的白紙上而被稱為“窗花”。窗花對每個人來講,是壹個能引起許多流連和情感的美妙稱謂。
農歷正月初壹,俗稱春節,這壹天,貼窗花裝飾居室環境成為我國春節喜慶活動的壹個重要內容。 窗花的剪刻形勢壹是單色剪刻,多用於大紅紙剪紙,應用地區較廣。
二是套色剪紙,壹股用於宮廷、商鋪子的大窗或廳堂和門面的窗戶。三是浮雕剪紙,流行於甘肅、青海壹帶,它將剪刻與紙疊工藝融為壹體,風格別具。
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襯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豐寧、蔚縣所出最為出名。
先刻後染,色澤明艷,光影效果極佳。襯色窗花以廣東佛山所產最為著名,用金箔紙和錫箔紙剪刻出主體紋樣,背襯各色彩紙,金碧輝煌、富麗典雅。
這種做法叫做“銅襯料”。 歷史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宋朝、元朝逐漸流傳,逐漸成形。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
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淩望山壹號楚墓出土文物之壹),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壹),都與剪紙同出壹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壹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采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
紙張是壹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壹長紙張制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壹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壹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幹少雨,氣候幹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壹個重要原因之壹。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壹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
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采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制作的鏤花制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采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
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壹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壹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
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壹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
剪紙藝術 每壹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於剪紙材料(紙)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決定了剪紙具有它自己。
5.有關窗花的知識
窗花是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
分為“南北風格”,南方以“精致”為美,其特點是玲瓏剔透;北方以樸實生動為美,其特點是天真渾厚。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
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窗花無論題材、表現手法、剪刻技藝都是剪刻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近、現代窗花 *** 已漸漸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但由於他們最初源於民間喜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且多貼於農村窗戶的白紙上而被稱為“窗花”。窗花對每個人來講,是壹個能引起許多流連和情感的美妙稱謂。
農歷正月初壹,俗稱春節,這壹天,貼窗花裝飾居室環境成為我國春節喜慶活動的壹個重要內容。 窗花的剪刻形勢壹是單色剪刻,多用於大紅紙剪紙,應用地區較廣。
二是套色剪紙,壹股用於宮廷、商鋪子的大窗或廳堂和門面的窗戶。三是浮雕剪紙,流行於甘肅、青海壹帶,它將剪刻與紙疊工藝融為壹體,風格別具。
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襯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豐寧、蔚縣所出最為出名。
先刻後染,色澤明艷,光影效果極佳。襯色窗花以廣東佛山所產最為著名,用金箔紙和錫箔紙剪刻出主體紋樣,背襯各色彩紙,金碧輝煌、富麗典雅。
這種做法叫做“銅襯料”。 歷史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宋朝、元朝逐漸流傳,逐漸成形。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
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淩望山壹號楚墓出土文物之壹),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壹),都與剪紙同出壹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壹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采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
紙張是壹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壹長紙張制品就黴爛,而民間剪紙又是壹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壹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幹少雨,氣候幹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壹個重要原因之壹。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壹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
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采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制作的鏤花制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采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
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壹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壹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
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壹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
剪紙藝術 每壹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於剪紙材料(紙)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決定了剪紙具有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