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文化、民間藝術與現代文明的傳承關系

傳統文化、民間藝術與現代文明的傳承關系

民間藝術的時代轉型是個大問題,也是個大問題。為什麽會有問題?因為它進退兩難。壹方面,它面臨著社會生活的快速變化。現在的社會結構,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都在發生變化。作為生活中應用的民間藝術,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另壹方面,如何?改變什麽?什麽是不能改變的?沒有先例和例子。如果妳變得面目全非,妳就會失去自我——這是另壹種滅絕,壹種在市場中迷失後的滅絕。

再說說民間藝術改變不了什麽。我覺得改變不了它的文化和審美特征。這些特征是什麽?

首先,它的內容是理想化的。民間藝術主要表達人們的生活理想和精神理想。所有的理想主義藝術都有浪漫的成分。可以說,民間藝術(尤其是鄉土藝術)不是寫實的、寫實的藝術。

第二,民間藝術的核心價值是和諧。和平是社會與人類之間的壹種高境界。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民俗文化離不開團圓、和諧、祥和、繁榮的理念,這是壹切民俗的終極追求,也是民間藝術永恒的主題。

第三,民間藝術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這種唯心主義藝術在表現上是感性的,在藝術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誇張和擬人,在色彩上持其獨特的人生觀和五行觀。由於民間藝術多用於生活裝飾,象征性和圖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壹。再有就是廣泛使用的與語言相關的諧音意象——這是中國民間藝術最具文化性和審美性的方式。

第四,中國民間藝術的地域性體現了其無比豐富的多樣性。傳統民間藝術(尤其是本土藝術)是在各自封閉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這使得地方美術有自己的題材、藝術風格和審美形式。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這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藝術已經成為壹種獨特的文化財富。

第五,也是很重要的壹點:是手工制作的。手工是壹種身體行為,手工藝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為。手工藝藝術處處體現著藝術家的生活情感,機器制作是沒有的。在工業化時代,手工藝技能本身就是壹種重要的遺產。

上面我提到了五個方面。如果妳想解釋清楚中國民間藝術的特點,妳需要用壹本書。在這裏,我只說幾個主要方面。換句話說,這些主要特征必須保留,不能改變。

如果民間藝術不再是理想化的、感性的、浪漫火熱的審美形式和多變的地域個性,就不再是手工制作;如果變成寫實,商業化,機械制造,彼此雷同,民間藝術就沒了。

未來社會越來越工業化,保持原有的傳統工藝會越來越珍貴。在這方面,日本人做得特別好。我們必須為各民族和各地區的民間藝術留下原生態的根,我們必須嚴格保存這些重要民間藝術品種的傳統材料、傳統工藝和代表作品。這些方面必須保持原樣,不能改變。比如泥人張彩素,無論如何嘗試創新,漁父之女、鐘馗嫁妹等傳統名作及其制作技藝都必須保留下來,永遠傳承下去。就像梅派、荀派的傳統劇目壹樣,壹定有壹代又壹代的梅派、荀派後人會唱原唱。

那麽,民間藝術應該如何發展?是不是要做聖誕老人,做超女,進了市場賣了錢就發展了?當然不是。

民間藝術的發展並不意味著批量進入市場。不是所有的民間藝術都能像汽車工業壹樣“做大做強”。俄羅斯的民間藝術已經工業化了,只有娃娃和彩繪的漆盒,埃及只有紙莎草畫。太多的藝術已經失去了魅力。所以,發展民間藝術,不能貪快。

首先,民間藝術要為整個民間文化的弘揚服務。我國的許多民間藝術是民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婚喪嫁娶,還有節日,有很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由於生活及其方式的改變,不再適用。比如,由於現代家居裝修的變化,沒有敞開的大門,原來成雙成對驅邪迎福的門神無處張貼;而且現在的門框太窄,不能貼對聯;而且手工年畫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貼在墻上了。妳能做壹些改進嗎?比如把門神作為傳統吉祥圖案,改成小單幅,裝飾在門的中央(門的中間),好嗎?這兩年春節,壹些地方出現了壹種“生肖剪紙”,專門貼在門上。例如,今年是猴年。雕刻壹只聰明活潑的猴子的剪紙,貼在門上。明年是鼠年,再改成壹個乖巧乖巧的老鼠剪紙。每年都有變化,讓人喜歡,很受歡迎。這種十二生肖剪紙過去是沒有的。但它的出現,不僅彌補了門神缺失帶來的習俗缺失,也為剪紙找到了新的“人生驛站”。民間藝術本來就是壹種民間產品和生活文化。離開民俗就像離開母體,孤立是很難生存的。民間藝術應該努力豐富和強化民間生活,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近十年來,天津的剪紙市場(天後宮剪紙)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剪紙藝術家盡力與生活需求緊密聯系。比如這兩年很流行壹個兩三厘米見方的福字,專門貼在電腦屏幕上方。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祝福,它能讓幾千年的感情壹下子點燃當代的生活。也讓我們明白,在時代的轉型中,並不是人與傳統疏離,而是傳統的情感無可奈何,缺乏載體。如今,傳統節日將成為法定假日,傳統節日的復興使民間藝術有了廣泛的應用。

然後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問題。在今天,傳統民間藝術除了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功能和價值?事實上,當傳統民間藝術從生活中的應用文化逐漸轉化為歷史文化時,它已經發生了質變,文化上的質變。它已經悄然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物品,變成了壹種歷史的紀念、象征、符號、記憶甚至是經典。就像馬家窯裏的陶器,以前只是壹個裝水的普通容器,現在被視為高貴,放在博物館的玻璃櫃裏,需要用警報器保護。現在不是已經有人開始把老皮影戲,手工雕刻的版畫,古代女工的刺繡,朱錦雕刻的千工床上的花盤放在雅致的鏡框裏,裝飾豪華的酒店了嗎?據說對這種古老藝術感興趣的人大多是外賓。他們將這些藝術作品視為古老東方文明的壹些美麗細節。但我們為什麽不這樣看待這些昨日的民間藝術呢?可能這些東西已經很久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了,我們無法“歷史地”看待它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逐漸珍惜它們。也就是說,傳統的民間藝術明天將不再被應用,而是轉化為歷史記憶和文化經典。我們的民間藝人是否能走在時代的前面,用新的時代視角和觀念去對待這些傳統文化,讓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以另壹種形式——傳承回歸我們今天的生活。這是適應時代轉型的積極方式,也是我們必須改變的觀念。文化的轉型和文化觀念的轉型要同步。理想是領先,最壞是落後。觀念轉變了,前面的路會無比寬廣,轉型也會容易很多。

另壹個問題是將民間藝術與旅遊文化相結合。目前,我國旅遊紀念品雷同已成為旅遊業的壹大難題。旅遊紀念品最大的特點和價值是,只能在本地買,在外地絕對買不到;另壹方面,即使能買到,也沒人買。比如在巴黎附近的奧維和梵高故居,可以買到壹種特殊的幹花——梵高畫的向日葵,這是巴黎聖母院沒有的。如果聖母院有向日葵賣,沒有人會買,因為向日葵在聖母院沒有紀念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民間藝術最能成為壹種旅遊紀念品——這是由民間藝術的地域性決定的,鄉土藝術更是如此,如今我國壹些地方的鄉土藝術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紀念品,非常受歡迎。比如蔚縣的剪紙,陜西隴東的布藝,南陽的泥狗,武強年畫,蘇繡等等。但數量少,主要是因為目前人們對這些民間藝術的“開發”很少從旅遊文化和遊客心理需求的角度考慮。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鄉土藝術在旅遊文化中的特殊價值,或者不知道如何讓鄉土藝術成為地方旅遊文化的壹部分。這也是文化轉型中的壹個重要話題。我們將召開壹次特別會議來討論這項工作。

上面講了幾個思路。這裏有壹個關鍵問題,誰來做?當然,民間藝人是主角。民間藝術的創造者是藝術家,藝術當然首先是藝術家的事。民間藝術源於民間藝人的內心。

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藝人身上。是文化研究、民間藝術、藝術設計方面的專家學者,包括學習這些專業的學生,主動打開思路,解難憂,出謀劃策。

這是因為民間藝人是在世界上壹個長期封閉的角落裏代代相傳的。他們對外界信息了解有限,對自身藝術的價值也不是很清楚,今天的民間藝術所面臨的現代文明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不可預測的,商業化的“話語霸權”是不可抗拒的。恐怕外地的本土藝術家還沒來得及理解,就已經被文明變革的風暴吹暈了。如果完全依靠他們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這壹劃時代的轉變。相比較而言,城市的傳統工藝還是有市場的,因為它本來就存在於市場中,靠的是珍貴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藝。誰能看出以草、木、磚、石為材料的鄉土藝術的文化價值和傳承價值?這必須得到當代專家和學者的協助——文化學、美術、民俗和旅遊方面的專家和學者。這也是我們壹再呼籲專家學者把辦公桌搬到田間地頭的最深層原因。

中國的民間藝術博大精深,燦爛輝煌,但這是過去。今天我們的民間藝術是在爬山,是轉型,是全方位的轉型。它不僅是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的生活和社會的變革,也是其應用方式和存在性質的變革。但面對這座大山,我們誰都不能缺席,必須齊心協力去攀登。爬山壹點也不容易。如何單獨解決傳統美學與當代美學之間的問題,不是壹件小事。但是,如果越過這座山以後,民間藝術所剩無幾,民間藝人寥寥無幾,後人壹定會責怪我們,責怪我們的無能。我們不能坐等後人的批判,而應該迎接他們,幫助我們的民間藝術跨越這個時代的轉型之山,讓歷史之花在未來綻放。

  • 上一篇:企業如何處理商業性和社會性的關系?什麽是企業文化?如何正確處理企業發展和內部控制?
  • 下一篇:有哪些傳統的語文題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