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文化 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壹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有什麽重要性呢?傳統文化傳承的好處是什麽?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的相關 文章 ,希望對妳有幫助!!!
目錄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難點
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那應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與傳承呢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在其久遠博大之中,卻“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若由著述載籍而論,經史子集,萬億卷帙,概以“三玄”、“四書”、“五經”為其淵藪;如由學術統緒而言,三教九流、百家爭鳴,則以儒、道兩家為其歸致。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至於文學、藝術皆根植於上述思想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以地方為特色的區域文化,其中不乏下裏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但有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漸散失了,於是傳統文化傳承就突顯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在經濟社會告訴高速發展的今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等社會意識形態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傳統文化中其中許多的重要環節已經出現了缺失的情況。在這種環境下,不乏有壹批諸如馮驥才、余秋雨等學者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對傳統文化的搶救、傳承和弘揚的工作,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此次的兩會上,陳愛蓮委員的提案“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快國家軟實力建設”獲得40余位委員的聯名支持。40位委員分別來自僑聯、宗教、科技、婦聯、致公五個界別。這份飽含深情的提案指出,為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國家軟實力,就必須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並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推動傳統文化傳承中正本清源,讓文化精華不要在利益面前迷失。另壹方面,在社會上,對於傳統文化創新的呼聲更是壹浪高過壹浪,尤其是在韓國搶註“ 端午節 ”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後,有關我國將 春節 等傳統文化節日伸遺的工作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不難看出,如今的整個社會都已經逐漸地意識到了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要性。
當然,也有壹些聲音,認為傳統文化的創新也很重要。在這裏,我們其實並不否認壹部分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的作用,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是應該首先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前提的,沒有傳承,哪來的創新呢?不論是最近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是於丹的讀論語,都是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新。事實上,創新只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壹種手段,目的還是傳承。毋庸質疑,作為目的的傳承顯然要比作為手段的創新更加重要。更何況,現在諸多的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大部分也只是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外表,而無法撼動傳統文化的內核,既然如此,又怎麽能說這種所謂的創新重要性大於傳承呢?
不過,有少部分的真正創新的確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內核,形成了所謂的新文化形式,但改變傳統文化內核的成果是怎樣的呢?且不說大話西遊,大話三國之類的惡搞文化,就便是最近的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許多現代戲說的歷史劇,也不過是現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被流行元素所扭曲的結果。另外有壹些文化悲劇也是在這種創新的背景下發生的,諸如納西族、東巴教等例子,結果只能使本以十分脆弱的傳統文化走向毀滅,所以我們說這樣的創新不僅對傳統文化沒有好處,反而有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蘊涵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時代今天的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傳承傳統文化,繼承並使之發揚光大。
<<<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難點
文化和文明的髙度是壹個國家軟實力的主要內容,軟實力也是壹個國家形象和影響力的重要標誌。我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的傳統文化豐畗多彩,值得自豪,也是中華民族先人創造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善於利用,為現代化建設服務,但是歷史在前進,現代中國和世界與古代相比,経濟、政治、文化、科學、文明都有了極大的変化和進步,古代的思想文化有不少巳不適用於現代化建設中的中國,因此在文化傳承問題必須有所選擇和取舍,不能壹味頌揚,也不能壹概排斥和打倒,但過去和現在這兩種極端思潮都確實存在,而要正確的全面的進行選擇和取舍也是壹項十分困難和浩大的工程,僅就對古代各學派經典書藉中文字語言的理解,在過去歷代文人就有許多不同的註解和取舍,在現在更很少有人能精通這些二千多年前的古代詩文。
而且僅能精通正確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還遠遠不夠,要能正確選擇和取舍,還必須正確選擇和掌握取舍的標準,這既是壹個學術問題也是壹個政治問題,現在似乎還沒有能確立壹個具體的標準,而且現在是壹個日益國際化全球化伩息化時代,科技發展迅速,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聯系密切,情況復雜,在文化方面的多元化和交流選擇影響壹方面更顯重要,同時也更加復雜,工作更加艱巨。再加中國地大人多經濟發展不平衡,過去傳統思想習俗在社會上影響深廣,所謂選擇取舍,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壹個全民性的工程,而思想意識風俗習慣的改變,是壹個根據其他社會條件変化而漸變的過程,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傳承是個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又須要艱苦而耐心去做的大事,現在需要提上日程了,但不能走市場化的道路。
<<<
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當今社會,人們大都在學習歐美的先進知識與文化。有意或是刻意的模仿,不知不覺間對中華傳承5000年的文化有著壹種鄙夷與抵觸。從五四新文化運動背景來看,整個中國的近現代史是壹個逐漸融入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歷史的過程,也就是壹個不斷地擁抱西方、對西方亦步亦趨的追隨過程。因此,五四的發生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酵過程。之後中國傳統文化又經歷了“”等數次沖擊,在亦步亦趨中逐漸的走向了舞臺的後面。
可是以下的歷史不能否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很早很早就已經吸引了西方的傳教士、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旅行家以及商人等等這些社會的精英分子的註意,引起了他們廣泛的註意,並且通過他們又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的文化在16到18世紀,通過有些著名的外籍人士,如意大利人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德國人湯若望(1592-1666)、比利時人南懷仁(1623-1688)等壹大批傳教士的著作和他們的活動,在當時歐洲實際上掀起了壹場實實在在的“中國熱”。我們的《詩經》是“五經”之首,尤其受到傳教士的青睞,曾經出現過眾多的譯本。比利時傳教士柏應理(1623-1693),他主持翻譯、編寫的《中國賢哲孔子》,這本書在西方的反響也比較大。該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和《孔子傳》等幾個部分,向西方全面地介紹了孔子這位賢哲的思想。這本書極其推崇孔子,稱他是“道德及政治哲學上的最博學的大師和先知”。那麽在西方,被稱為“先知”的有耶穌、穆罕默德,中國的孔子也被他稱為“先知”,而且還稱為在“道德及政治哲學上的最博學的大師和先知”。
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就有兩個方面的特質:壹個是繼承自己的傳統,因為傳統裏面有許多我們自己創造的好東西;壹個是吸收別人的 經驗 ,因為別人的經驗裏面有許多可以為我們所用的好東西。這個既尊重傳統又見賢思齊的精神,是真正符合唯物主義和辨證法的。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站看今天的立場上看,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重視、研究、繼承和發揚的東西,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當然,其中也有壹些陳舊過時、荒誕迷信、低級趣味甚至陰暗野蠻的東西,也就是我們通常稱之為“糟粕”的東西,這些東西,作為歷史文化現象去研究是有價值的,但去弘揚它們就不需要了。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時候,壹般喜歡用壹個詞,就是中國的文化傳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如果我們從今天 “世界文明”這個角度來追溯源頭的話,壹般的學術界的看法,是有四個大的源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的中華文明。這四個源頭到現在,有三個文明都終竭了,能夠壹直傳承下來的,只有我們中華文明,不僅生生不息,日新月異,而且她是跨山過海,潤澤全球的。
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沒有給予正確的認識。江澤民同誌在十六大 報告 中把“弘揚民族精神”的習慣提法變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提法。增加“培育”兩個字可謂大有深意,這體現了中國***產黨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也標誌著中國***產黨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說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實質上就是民族精神,不等於說二者是壹回事,而是說民族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中的本質部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廣博深厚,是壹個包含著諸多要素的思想體系,其中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壹的宇宙觀,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貴和執中、順時承變的實踐理念,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報國憂民、先公後私的愛國情操,團結禦侮、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以德為基、以人為本、厚生利物、明分樂群的處世哲學,重文尚賢、樂善好施、直道而行、舍生取義的價值觀念,講信修睦、尊老愛幼、謙恭禮讓、潔身自好的倫常操守等等。其他還有講求神韻妙味,重視社會功效的審美觀念,追求穩健務實,推崇精微變化的思維取向等等。可以看出,民族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進壹步升華,而中華傳統文化基本精神則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堅實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內容如此豐富,我們應該傳承它。傳承中華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傳承中華文化,有利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傳承中華文化,可以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傳承中華文化,可以積極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傳承中華文化,可以增強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傳承中華文化,還可以促進僑務資源可持續發展.......
<<<
那應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與傳承呢
首先,從政府層面來說,應將“政績訴求”上升為政治訴求,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待傳承中華文化工作,認識到傳承中華文化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認同息息相關。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 口號 。動機也許不錯,但 方法 卻大可商榷。因為文化從來就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壹個自然生長的活態過程。文化是壹棵樹,不是壹架機器,需要的是細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護。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獨壹無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壹旦消亡或流失,就永遠無法恢復或再生。
其次,從學者這個層面來說,應將理性的學術化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對傳承中華文化項目的普查工作。工作者壹方面要拋棄壹切學理上的先入之見,放下架子,深入民間,尊重民間的習俗和做法,尊重民間的首創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長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方法強行將民間的思路和做法納入自己的學術框架。另壹方面,又要因勢利導,將民間的素樸的文化訴求逐漸上升到文化自覺的高度,讓民眾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和地方性知識,在全球化時代所具有的價值和文化意義。
以下是幾點建議:
1.尊重和保護已有的古代文化和遺址(或文物), 對文物保護單位要給予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對擅自破壞和詆毀者,給以強有力的處罰和回擊,要制定可行的制度;
3.從中央到地方,到文化產業機構,必須從骨子裏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建設。
4.保護傳統文化要從人員抓起。必須配備專業人才,有遠大心胸者擔當文物和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
5. 壹些戲論和對傳統文化、古代文化、各種傳統理念的串改,雖近期能收到很好的賣座率,尤其是文藝工作者,為了近期利益或者標新立異的目的,串改了許多文化遺產的內容,或者戲謔了許多文化內涵,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制止力度。不能讓非文化的文化占據主力市場。或者,保留其娛樂大眾的壹面,但是不能作為文化保留下來。這樣才能不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得真正的古文化失真。
6. 尊重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要從小孩子抓起。
總之,我們必須傳承傳統文化,不僅因為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還有利於建設文明的社會風氣,幫助我們凝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行動起來吧!
<<<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相關文章:
★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 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 對於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是什麽
★ 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有哪些
★ 論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 弘揚傳統文化重要性的演講稿五篇
★ 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有什麽
★ 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什麽
★ 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意義是什麽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a4b756339138199b385b89eb6d5bb4e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