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吸收外來文化融入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漸漸缺失,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壹件多麽恐怖的事情啊!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傳統文化缺失作文》三篇,歡迎大家閱讀,只供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傳統文化缺失作文壹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妳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壹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壹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壹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壹名中國人,妳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麽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壹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麽壹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壹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擡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壹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壹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妳還等什麽?快行動吧!
傳統文化缺失作文二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無數瑰寶。它們是中國永遠不能磨滅的歷史,猶如朝陽,映在華夏文明的書頁裏。可在長河中,又能有多少文化古物能不被淘汰,不被從歲月的史書上抹去呢?
福州市烏龍江畔臚雷村的陳氏祠堂,已有730年歷史,不過,這個歷經九世的家族祠堂,正面臨著被拆遷的危險,現在已經是壹座空蕩蕩的孤樓。我弄不明白,為什麽那傳統文化的結晶會面臨淪陷。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同時,奪走了我國無數古文物,可那時人們為何又要搶回來?因為那是中國的東西!看,現在沒有人來搶,也沒有人來破壞,中國的文物還是會消亡!
北京圓明園,已是廢墟壹片了,那是敵人冷酷的鐵騎下被燒殺搶掠的鐵證啊!那壹年,八國聯軍進犯,圓明園裏的十二生肖銅像被奪走,無數瑰寶被掠奪、銷毀。敵人走了,還將圓明園燒毀,那中國最美麗的皇家園林建築啊,就這樣被敵人付之壹炬!可那不算什麽,因為那是八國聯軍幹的,現在國富民強,沒有硝煙和戰爭,被毀的文物,都是中國人自己幹的!無知的華人啊,醒壹醒吧,不要讓祖國陷入危難。
中國,不只是壹個國家,它同時還是壹位母親。長江、黃河是它的血脈,峽谷是它的歸宿,而矗立在她身上的,是她的孩子們。她用心哺育我們,用她堅實的臂膀擔起了沈重的危難。而她的孩子們,正在用盡各種手段去折磨這位母親。他們破壞了森林,汙染了水源,現在,又把貪婪的目光轉向了母親的壹切。無數文物的丟失,古建築群被毀,這位母親歷經艱難險阻保留下來的文物,就要被她最疼愛的孩子們毀掉,這怎能不叫她心痛呢?
作為壹個學生,我不能眼看著自己國家的文物被毀,這是作為每壹個中國人都應該有的覺悟。可現在,又會有幾個人去保護這五千年來的文物呢?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壹件東西,壹只寵物跟自己呆久了,就有了感情,是壹種無法比擬的感情。可是,五千年來,祖國母親盡力保護下來的心愛之物,就要被銷毀,她再也見不到這些陪她經歷多少風雨的“孩子們”了,她又如何放得下,如何不心痛呢?
中國傳統文化和鄉村文明正在淪陷,無數建築和古代群雕已成為文化廢墟。在城市延續了數百年的活文化也在不斷消逝。以這樣的速度,不久的將來,中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昌盛了。消亡了的永遠不會回來,正如鮮花,摘掉壹朵就少壹朵,保護好她,才有更多好的。
歷史不斷在歲月的書上刻下文明的痕跡,就是希望幾千年的文化藝術不會丟失,請所有國人和我壹起出力,保護這中華民族的精魂。
傳統文化缺失作文三妳是否曾有過壹瞬間的仿徨,覺得中國遺留下的文化如同黑夜中零星散落著的遙遠的星塵,雖然光芒閃爍,卻屈指可數。
從小到大,我唯壹記住的能稱得上中國文化的只是古代的四大發明。學校裏歷史課上也講了不少中外的古代史,不是我刻意而為。我總覺得中國文化與我之間隔著壹條河,河有多深,有多長,我不知道,因為河上彌蒙著朦朧的煙霧,我看不清對面。
只是腦海中恍忽有著它的景象,那裏有青蔥的草地,芬香的花朵,還有辛勤勞作的人們。而外國歷史我倒是記住了不少,什麽第壹次工業革命,什麽巴黎公社……
可我還是希望中國的文化能夠在經歷了五千年之後,依舊被人們所傳頌,學習。所以當我第壹次看見“西學中源“這個詞的時候,仿佛突然捕捉到了什麽壹瞬而逝的珍貴東西,在心中悄悄念了千百遍,壹次又壹次。
西學中源就是西方的文化是以中國為源頭開始的。這也不奇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也不算少,自然有思維的碰撞,想法就很多,發明創造自然也多。可,為什麽僅僅只是在中國起源呢?而並不是中“學”?為什麽中國人不能將自己的思維點點滴滴匯聚起來,慢慢收尋著,變成天空中那耀眼的星光,值得全世界的每個人去凝望呢?
也許是因為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儒弱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妥協,導致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漸漸削弱,如同壹只正在燃燒的蠟燭,隨著時間的推移,身形越來越小,直至最後的消失只留下鮮艷的回憶。
我們為何會從文化自信轉變到文化丟失,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和古時人們對文化的不重視嗎?是的,我們當然不否認這是其中的原因,可如今的我們又在做些什麽?雖然心中有滿腔對中國文化的期盼,但卻更像是壹個旁觀者,並未有什麽真正的行動。
抵制外來文化?好像也不能說得那麽絕對,全盤接受,也不那麽正確。也許正像魯迅《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所“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成為新文藝“。再借用政治中所學的壹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將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接。不斷發揚中國文化,提升和改造。
總有壹天,我和中國文化會隔得越來越近,那煙霧終究會消散,我會渡過小河,在中國文化上種植蒼天大樹……
文化丟棄?不,丟棄是自信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