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燃油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

傳統燃油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

雖然很多人還在否定新能源汽車的慣性,但是市場遵循著自己的邏輯,壹路狂奔。今年以來,電動汽車的銷量越來越高,而傳統燃油汽車明顯萎縮。

3月份比亞迪銷量超過20萬輛,特斯拉中國也逼近9萬輛。比亞迪已經可以和大眾、豐田、本田等傳統強勢合資品牌競爭並取得勝利,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依托新能源紅利,雖然純電很難普及,但混動和增程式很容易被接受。預計今年國內滲透率將超過30%,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70%。

再加上排放標準的進壹步提高,純燃油車已經到了技術極限,未來可能只剩下頂級豪華車和大排量越野車,留給傳統燃油車企業的時間不多了!

在新能源汽車的擠壓下,燃油車企業開始被底層淘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每年約有2500萬輛汽車。這裏曾經是全世界汽車公司的天堂,來了就賺錢。但隨著消費者的逐漸成熟,不適合的企業陸續被淘汰,比如菲亞特、鈴木、雷諾、DS,更多的自主品牌倒下了。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擠壓,傳統燃油車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不僅有通用、福特、標致、雪鐵龍、現代、起亞等二三線品牌,還有壹線品牌,包括德國大眾、日系“兩田壹產”。

2022年,日系車會有點吃不消。“省油”“保值”等傳統標簽被混動技術沖淡,質量問題很多,神話不在。雖然主力機型價格下降不少,但銷量仍處於下降通道。

最新的今年3月國內銷量數據顯示,豐田13.6萬、本田8.2萬、日產5.4萬同比均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大幅下滑。至於馬自達和三菱,銷量就更少了,已經瀕臨淘汰,隨時可能出局。

德國汽車也受到影響。雖然BBA在豪華車領域依然穩居前三,但市場份額也被特斯拉和自主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車大大分流,大眾品牌的情況也和日系老對手差不多。比如上汽大眾3月銷量865.438+0萬輛,同比下降26.36%。

總之,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無論是通用品牌還是豪華品牌,純燃油汽車都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沖擊,只是程度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壹致的。要知道傳統燃油車的降價空間已經很小了。畢竟,像雪鐵龍C6這樣基於政府補貼的“擡桌式”降價是個特例。如果不迅速轉型,隨時可能被淘汰。可以預見,諾基亞案將在汽車行業上演。

新能源有快有慢,自主品牌轉型更積極。

相比合資品牌對新能源的猶豫,自主品牌將其視為“彎道超車”的機會,尤其是作為先行者的比亞迪獲得紅利後,形成了強大的示範效應。

以電池制造商起家的比亞迪在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時就開始研究電動汽車。2007年高調宣布新能源計劃,提出“2025年世界第壹”的豪言壯語。當時很多人覺得這是癡人說夢,現在看來真不是吹牛。

目前自主品牌已經走向新能源賽道,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近日,各大自主品牌紛紛發布了今年3月份的銷量數據。除了比亞迪的20萬+,長安、奇瑞、吉利、長城,這些成績也很搶眼。

主流自主品牌基本完成新能源轉型,在純電、混動等領域全面布局。在混動領域,比亞迪的DM-i打開局面後,長安、吉利、奇瑞、長城等。都推出了類似的技術,而且還在繼續進化。比如奇瑞剛剛發布了第三代混動技術鯤鵬電混動C-DM,長城最近發布了智能電驅電混動Hi4。

如今,中國新能源賽道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有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傳統自主品牌車企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品牌,如:長安的深藍、奧伊塔品牌,吉利的幾何、氪品牌,愛安品牌,SAIC的智記、樊菲品牌,東風的藍兔品牌,應該是不在話下,已經打開了局面。

甚至壹些小眾品牌也在試圖搶占新賽道。比如東風風行提出三年內全電動化,為新能源打造專屬EMA-E架構。最近,它剛剛推出了壹款全新的純電動緊湊型SUV雷鋒。

所以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上,除了特斯拉,幾乎是自主品牌的天下,而合資品牌,只有大眾、通用、寶馬表現相對較好,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的先機。

主流合資開始逆襲,價格是成敗關鍵。

其實主流合資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是不壹樣的。最激進的是大眾,起步最快,和國內自主品牌幾乎同步,所以市場也是最好的。

大眾敏感地感覺到了新能源的商機,果斷出手。第壹時間投入巨資打造純電動汽車平臺MEB,並打造ID系列,迅速登陸中國市場,成為主流合資品牌中的佼佼者。

3月份壹汽-大眾ID系列銷量5763輛,SAIC-大眾71,21輛,合計12884輛。考慮到車型相對較高的價格,這個銷量的含金量並不低。

如今主流合資品牌已經接受了汽車油電能源轉換的事實,開始發力。比如壹直質疑電動車的豐田換上新掌門後,首要任務就是電氣化改造,目標是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此,計劃在2026年前投放65,438+00款全新純電動汽車,預計在這壹年實現65,438+0.5萬輛電動汽車的年產量,並宣布在公司內新設壹個部門負責電動汽車。

在國內市場,日系三大品牌投放了很多電氣化車型,比如:豐田bZ4X和bZ3,其中bZ3全面引入了比亞迪的技術。本田也提出了全面轉型。純電動品牌e:N已登陸國內兩家合資企業,包括廣本e:NP1和東本e:NS1。日產涉足電動汽車較早,純電動汽車Leaf(中文名:LEAF)已在全球銷售多年,e-POWER技術也已在主力車型上鋪開。

此外,上汽通用還引入了Ultium智能純電動平臺,凱迪拉克純電動LYRIQ瑞格首款車型已經上市。預計到2025年,基於該平臺的新車將超過65,438+00款。

標致雪鐵龍也提出2024年實現全電動化,預計到2027年將推出8款新能源產品。而且新的eHMIA高性能模塊化智能電動平臺已經到位,接下來還會推出混動、插電、電動車。

可以看出,主流合資品牌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剩下的就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了。第壹個問題是作為新能源賽道的合資品牌,沒有溢價能力。面對自主品牌甚至特斯拉的“內卷化”,妳能放下價格打壹場“價格戰”,還是有能力打?

今年特斯拉率先掀起了降價攻勢,現在有跡象表明還會繼續下滑。自主品牌中,領頭羊比亞迪的價格也開始松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還在快速增長,沒有紅利,但已經成為壹片血海。

所以,習慣了高利潤的合資品牌能否坦然面對失去品牌光環的事實,擺正心態,推出更像自主品牌的高性價比車型,才是成功的關鍵。

畢竟中國的新能源市場還是靠快遞成長的,空間足夠大,消費者選車也比較開明,可以支持更多的品牌,所以大家都有機會看誰能脫穎而出。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偉華頻道,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

  • 上一篇:中小企業的專精標新有什麽現實意義?
  • 下一篇:關於春節的詩詞對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