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
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節日的作用還是很多的,傳統節日是延續了歷史的發展,是文化的產物,下面我整理了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歡迎大家借鑒和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1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的意義如下:
第壹 是延續歷史。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當中唯壹沒有中斷的文化。但是必須認識到,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傳統文明,其實在壹定程度上已經斷裂了。
第二 個意義就是增加民族凝聚力。中國人要有自己的語言和節日,而這壹切都是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維護民族國家統壹的堅實的基礎。如果李白成了外國詩人、杜甫成了外國詩人、《紅樓夢》成了外國小說,中國人會怎樣!
第三 個意義就是增強我們國家的軟實力,通過弘揚傳統文化來增強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光靠GDP,無法保證民族是壹個先進的民族。美國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壹超獨霸,不僅靠巨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更靠它的軟實力,包括好萊塢電影,NBA籃球賽,流行音樂,以及眾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萊塢大片通過美國的故事和人物傳達出美國的價值體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標準、審美標準,影響波及全球。在意識形態的鬥爭結束之後,不同文明間的沖突,將成為這個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勢力鬥爭的主要原因。壹個民族對世界影響力的大小,是和這個民族文化力的強弱成正比的。
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2首先,節日文化承載著農業社會張弛有度、應時而作的生活節律。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業文明的歷史產物,節期選擇本身便與農業生產與生活密切相關。與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的生產性節律相適應,因而民間節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報、夏伏、冬臘的歲時性生活節律:新歲開春,萬物復蘇,人們祭天敬祖、鞭春勸農;入夏,農事漸忙,少有閑暇,更兼炎夏暑熱,疾病易生,故端午節俗主要以驅邪避瘟、除惡祛毒為主;金秋時節,新谷登場、瓜果成熟,人們懷著豐收的喜悅,團聚賞月、飲酒登高;秋去冬來,農事告竣、倉廩豐足,人們整米磨面、殺豬宰羊,開始“忙年”。壹年年,周而復始,人們在這張弛有度的自然生活節律中,壹代代生息繁衍,傳承著中華文明。
其次,節日文化起到凝聚家族、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傳統社會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社會。這個社會有著濃厚的倫理觀念,註重親情。傳統節日中的諸多禮俗,深刻地體現了這壹點。歲節祭祖,幾乎是所有節日不可或缺的內容,如:過年、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等節日,人們或廟祭,或墓祭,或灑掃焚香,或望空稟祝。人們通過種種節日祝祭活動,表達了後輩的孝思與追念;反過來,這種綿延不斷、周而復始的祭祖節俗,又不斷地強化和鞏固著人們的家族意識、血緣親情。同時,親戚、朋友、鄰裏之間,在節日期間相互饋贈禮品(如元宵的燈、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重陽的花糕),禮尚往來,更是情深意濃。千百年來,傳統節日已成為維系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重要感情紐帶。只要是中國人,都可以從中真切的體驗到壹種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從而產生壹種強烈的認同感、親和力。
再次,節日文化起到了增強民族融合與團結的作用。漢民族的傳統節日對我國的少數民族甚至周邊國家都產生過重大影響。如:部分苗族人過年跟漢族的春節同時;苗、壯、滿、侗、黎、畬、布依、赫哲、鄂溫克等民族也過青龍節;苗、彜、壯、侗、瑤、白、水、蒙古、布依等民族都過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節日;天貺節、重陽節期間,布依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地區同樣也隆重慶祝。這樣,節日文化就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
最後,節日文化還承擔著歷史記憶和時代傳承功能。節日文化的產生,與人類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關,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痕跡雖然日益淡化,但某些形式仍然保留了下來。如:社日祭土,中秋拜月,七夕拜星等節俗,就依然保存著先民自然崇拜觀念的歷史記憶。與此同時,節日文化在發展流變過程中,又匯入了新的時代內容,發展出新的時代特征和意義。如歷史人物紀念性內容的增加,宗教節日的嵌入,外民族節日風俗的融合等等。
魯迅先生曾說過:“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寶貴的,惟有她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的確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著五千多年歷史傳承的,承載著無數中國人情結與記憶的節日文化,對於彰顯時代特征、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傳統節日對社會生活的作用3中國歷史幾乎是壹個農耕文明的發展史,這就使中國的傳統節日與古老的祭祀活動和節氣密切相關。
古老的祭祀源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傑出首領、人物的敬仰,並逐漸演變成了對人格化的神祗崇拜。順應節氣則是為了農業生產,獲取生存的食物。
無論是祭祀活動,還是生產勞動都有著各自的功能,尤其是在夏至、冬至和立春等節氣來臨之際,處於自然界的陰陽交替的節點,正是疫病多發的季節,逐分化出了端午、冬節和新年等節日,形成插艾、藥浴、除五毒,驅儺,掃塵、打醋炭、掛桃符(春聯、門神)、放爆竹等節俗。由於爆竹內的火藥含有硝石、硫磺等物質,因此具有壹定的殺滅毒菌的功效和較強的防疫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態的變化,加之壹些人對傳統習俗的認識不足,籠統的對傳統習俗加以限制、否定是值得商榷的,在這方面我們是有過教訓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片面的認為麻雀食用莊稼,便糧食減產,簡單的將麻雀列入四害之壹,大量捕殺,導致害時有發生,產量銳減,不得不對麻雀重新定位,從四害中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