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資金來源是依靠啥?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資金來源是依靠啥?

1)1978 年,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國有企業處在虧損狀態之中,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二十分之壹、三十分之壹甚至是五十分之壹。那麽,在大量國有企業處在虧損狀態的條件下,中國工業化是如何進行的呢?社會主義經濟是如何保持運行的呢?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實行工農產品價值,農業產品的價值低於它的價格,兩者價格與價值的背離狀態在坐標上顯示出壹把剪刀的開口狀,因此被稱為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我們長期以來就是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通過工農業產品的不等價交換來轉嫁國有工業企業的虧損。有壹個統計,從 1953 年到 1978 年,在這 25 年間,我們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制度大致從中國農民那裏獲得 8000 億到 9000 億的資金積累,以此來支持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推進。由此我們說,中國農民在工農產品價格制度剪刀差制度條件下有力地支撐了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

2) 在社會決策體制中,有三個決策層次。第壹個決策層次叫做國家決策層,第二個決策層次叫做企業決策層,第三個決策層叫做家庭決策層。三個決策層次的決策權力集中與分散的程度構成不同的經濟體制。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國家決策層負責宏觀層面的調控,通過財政手段與貨幣手段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保持平衡。企業決策層和家庭決策層所有的決策權力全部歸屬國家所有,企業生產什麽、生產多少,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什麽價格、賣給誰,企業招收員工招收多少,員工工資標準是多少;壹個家庭在什麽單位就業,收入水平是多少,消費多少糧食、豬肉、蛋、奶,都是由國家所決定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運行需要有壹個假設的前提,就是國家可以編制出包羅萬象的、覆蓋國民經濟全部範圍的計劃,然後全社會忠實地按照這個計劃運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個機制的高效率。但事實上,我們的政府行政機關從中央到地方,無法編制壹個包羅萬象的、覆蓋全社會的經濟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官僚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想象。計劃經濟必然導致官僚主義,最終歸於失敗。

3)冷戰格局條件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形成了東西方對抗的冷戰格局。為了在這種東西方對抗中獲得國家安全,社會主義國家被迫采取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積累,而社會主義國家又是在資本主義不發達國家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缺乏發展重工業的資本積累。於是,我們采取了工農產品價格度剪刀差制度,采取了剝奪農民的辦法來實現資本積累,來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保證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

4)計劃經濟是壹個範圍很大的體系,涉及社會各個方面.我國的經濟改革壹直以來就是在拋棄計劃的體制,這個過程新並沒有結束.

經濟改革最早是1978年從農村開始的,改農村公社的高度統壹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在農村改革取得成功後,開始了城市工業的改革.國企改革後來成為經濟改革的中心,壹直延續到現在.

計劃經濟體制除了經濟方面外,還有社保、醫療、教育等壹些社會方面。我國的改革到現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大產業發展迅速,市場機制逐步完善並良好發展。目前面臨較大的問題正是社保、醫療這些公***部門方面。如看病難、社會保障落後等,這些部門的問題已經形成經濟增長的瓶頸,亟待解決。

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勵約束機制失靈,價格對經濟沒有指示性,由此導致勞動者積極性底、市場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終結果是經濟得不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國經濟改革其實是改變這種體制,引入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最終增強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所以我國對計劃經濟的改革並沒有完全結束。

  • 上一篇:傳統文化主持人開場白臺詞
  • 下一篇:2022愚人節的來歷和風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